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九章︰白衣童子

大斌312年,大役(非錯別字,望理解)已經持續了20年。

很多溫縣人,都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生,長大,乃至結婚生子。

溫縣本有20萬口人,因依傍「溫水」的得名,是實打實的大縣,縣中還有葉家這樣的書香世家,高門大戶,著實繁華。

時至今日,新縣令查攏人口,也只剩下12萬口人,百業凋零,民生疲敝,就連葉家也漸漸衰敗,整日閉門不出。

索性溫縣環山面水,找口吃食不算太難,漸漸的日子也總要過。

自20年前起,每逢秋冬,就會有大役出現,日子難過的也不止溫縣人,整個大斌王朝都如同麥子一般,每年都被割一回頭。

沒人知道這大役是怎麼來的,又是個什麼原理。

今歲秋季雨水多,影響了秋收,地里淋雨搶收稻谷者病倒了一片,眼看又是一場大役將至,新縣令急忙下令,彷造雲州王刺史發明的「隔役法」,在縣東邊修一片副郭,甭管是尋常風寒還是役病的,都需將人送去。

只是學的其形卻不得其理,徒徒浪費許多人力,大役卻並沒有比往年好一分。

今歲再去800余人。

一日,溫水上游,飄下一竹筏,無竿無櫓,順流而下,筏上一少年郎,白衣無發,面容俊美,不過十五六歲年紀。

有漁民問︰「可是僧人?」

無發少年郎搖頭道︰「僧乃佛之畜奴,小生自由自在。」

漁民又問︰「來溫縣何事?」

少年郎道︰「有大役則有小生,大役過而小生至。」

漁民道︰「家母剛喪,役病未過。」

少年郎不答,躍至岸邊。

行至縣東副郭,亂葬崗處,不顧阻攔而入,面前豎一香爐,盤坐尸堆之上三日不動。

縣令聞言至此詢問,少年郎置若罔聞,縣令又恐染病,便無人敢管,只吩咐差人時常來看看。

三日之後,少年郎座下尸堆不翼而飛,只余下三具,而溫縣下起了鵝毛大雪。

差人問︰「汝可見此處眾尸?可是有人盜取?」

少年郎道︰「尸乃役之源,病之床,瘟之母,自當焚之。」

差人又問︰「為何不見煙火?」

少年郎道︰「此役非凡俗之役,自不可用凡火焚之」

縣令聞之大喜,覺少年郎乃高深異士,知曉其不是僧人,攜酒肉而犒,被拒,遂獻銀十錠,乃收。

少年郎取出針砭,為余下三尸針灸,三尸復起,隨少年郎而去。

「此三尸陰氣難消,我自趕之入山,明年溫縣之役或可輕些。」

縣令聞之再謝,獻金十錠。

少年郎趕尸而去。

翌年,溫縣重役,去萬人。

縣令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葉達將將朗道的筆記本電腦合上,心里五味雜陳。

溫縣就是葉家祖地所在,七百年來從未變過,後改名為「溫陰縣」。

這段縣志,時間點是大斌312年,自己死後15年左右。

百年瘟役,是九州重大的歷史事件,但聚焦于一人、一地、一事的記載並不太多。

一個是因為年代久遠,每逢動蕩時節就會損失一大批文書,另一個則是在百年瘟疫後期,九州人已然麻木,不會去記錄具體的悲劇,在他們眼里那已經是常態了。

朗道喝了一口咖啡,說道︰「實際上這個白衣無發少年,不止溫縣有記載,我查閱的所有資料里,周邊有些縣內也有記載,有的地方稱他為‘白衣童子’,考慮到年代久遠文書遺失,我很懷疑他走遍了梁州,乃至更遠,所以才在那段評書中寫道︰‘每每大役屠城,十室九空,必定次日就達,百姓見到此人就知大役已過’。」

「溫縣因為是‘神童葉達’的故鄉,所以當地最重文教,每代都有人勤加修繕縣志,記錄保留的也最為完整,周邊一些地方只有零星記載」

說道這里,朗道突然突然眼神一縮,模著山羊胡子道︰「等等,葉小兄弟也叫葉達,老家也是湘西?是湘西哪里?」

聊到此時,朗道才將一些信息串聯起來,之前一心只想著說服葉達拿到改編權,此時確是心中一動,一個離譜的「假想」冒了出來。

葉達隨口說道︰「江蒙縣。」

這是溫陰縣周邊的一個縣名,用來搪塞朗道。

然而編劇的思路,和常人顯然是不同。

朗道小眼楮一眯︰「都叫葉達」

只能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往這個方面想,葉達這個名字,在其他人眼里,最多就是比較有梗。

就像普通人絕不會覺得,班里那個叫李白的同學,是李白轉世一樣。

他們只會覺得對方的父母起名字挺不要臉的。

這是絕大部分正常人的思維。

但絕不包括整天捉模劇本,追求精彩和反轉的朗道編劇。

一個大膽的想法立刻躍然腦海中。

朗道︰如果就說如果,

此葉達就是彼葉達

精彩!太精彩了!

他倒不是真的認定,眼前的葉達就是700年前的神童葉達,但僅僅是將其當做劇本里的人設來設想,就已經有一種編劇或者作家獨有的興奮感。

700年前的神童葉達沒有死,而是活到了現代,那麼是什麼讓他活到現在的呢,嗯可以是舊日異士的法門!

然後然後

朗道編劇顯然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大腦飛速運轉,臉色漲紅,就連服務員的都不看了。

典型的顱內高潮。

葉達沒有讀心術,只覺得這個大編劇有點怪怪,給他一個活人腦子,他也不會想到朗道已經很接近真相了。

之後葉達將朗道所有整理的資料,發到了自己的郵箱中,這里面不只有和溫縣縣志相關的內容,還有朗道這些年收集的所有東西,數量相當龐大,有很多是以圖片形式拍攝的書頁、碑文,所以達到了十幾個G的夸張大小。

雖然未必都和自身相關,但都是朗道在打磨《王朝天傾》劇本的時候,搜集的百年瘟役時期的資料。

若是沒有朗道,僅僅搜集這些資料可能就需要以年為單位的時間。

畢竟這些東西不會集中起來放在圖書館里任憑翻閱,而是隱藏在各地縣志、碑文、民俗傳說中。

這次見面,雙方其實都不虧,真要說起來,以葉達給出的改編苛刻限制,未來很有可能變成空手套白狼。

朗道此時靈感大爆發,又覺得這個「假想」說出口有點羞恥,沒有再和當事人葉達提起,而是急急忙忙回房間整理思路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兩人約定之後至少要有三次深談,來助力劇本的成形,未來一段時間朗道都會留在東海。

而葉達也憂心忡忡的離開,甚至沒有去搭理曹斌的挽留。

因為他現在,可能猜到了三根石針中,「太陰」的作用了。

他需要去趕緊去做個實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