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3章君子之風,仁義之師

「你去問問她,是想彈平沙落雁,還是想讓某鐵鍋炖孤雁?」李元嬰扯了下嘴角,露出邪肆的笑容,憊懶地說道。

漢朝烹人時常可見,某雖然不喜歡烹人,但更不喜歡被人拿捏。後世名菜之小至鐵鍋炖大鵝,大至鐵鍋炖鯤鵬,外加秘制、麻辣上烤架……還是冬天好,以雪埋之,既清潔又環保……應該問孫公他們要幾張符,專門下暴雪的符。

「你把我炖了吧!」曲三娘抱著琵琶,委委屈屈地走過來,朝李元嬰盈盈一禮,很光棍地說道。「高昌國現在還是大唐的友邦,你將某炖了,大唐就是以勢欺人的無義之國,無信之國!西域三十六國會聯合起來,誓死抵抗!」

常樂公主說過大唐人要臉,只要用君子之風,仁義之師等言語去擠兌他們,我便能活!

「你若真相信常樂公主教你的這些話有用,你也不會等到今日才說出口。」李元嬰吃著烤魚,沒有看向曲三娘……小包子的口味太重,很有辣妹子從小不怕辣的勁。端起茶盞一飲而盡,改吃另一盤微辣口味的烤魚。「春桃,換杯冰鎮寒瓜汁。」

春桃忙從冰鎮桶里取出寒瓜汁,倒入夔龍手柄琉璃杯,杯身上的水波紋顯得寒瓜汁瀲艷如夕陽下的湖水。

「你……你帶我來西城,到底是為什麼?」曲三娘坐在一旁的小榻上,梗著脖子說道。「金州又不是瓜州,我就算在城牆彈曲,消息也傳不到高昌城!」

李元嬰喝了口冰鎮寒瓜(西瓜)汁,邊吃烤魚邊懶懶地說道︰「能不能傳到高昌城,不用你操心,你只需要按吩咐做事。」

那些被截留的商隊,那些被困在高昌的使節,過得不會如她一般自在。等瀝青路修道瓜州,不會停下腳步,韋珪他們會跟過去,一直修到高昌城,修到碎葉城。王玄策會隨著大唐的馬蹄,在碎葉城戍守,為以後的進一步西行做準備。

曲三娘磨了磨後牙,橫抱琵琶,洞庭湖邊悠閑的大雁,變成了浩瀚沙漠里的蒼鷹……確實挺孤獨。

正在烤魚的冬果,默默翻了個白眼,高昌使節一直想見陛下,傻子都明白他想做甚。只有曲三娘這個瞎子,還以為高昌國王派人送信,已經啟程來長安。

狄知遜看了眼旁邊的人,沒人有想要諫言的意思……猶豫片刻,現任滕王明顯不如前任滕王好說話,某繼續用膳。

狄仁杰卻眼神明亮地看著曲三娘彈曲︰滕王身邊的美人真多,比鄭王身邊的美人還好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平靜無波的嵐河,樓船行駛的速度極快,濺起的水花,偶爾閃耀出七彩虹光,悠揚高亢的琵琶曲,合著偶爾的汽笛聲,異常河蟹……

……彈了三遍後,曲三娘心頭的火氣漸消,曲律終于多了幾分認命後的澹然,有了一丟丟看破紅塵的隱士情懷。

挺拔如松魏然如竹的狄知遜神情秀發,旁邊的小少年狄仁杰已經有後世「元芳,你怎麼看?」那位演員的神韻,難道是肖母?李元嬰有些惡趣味的想著,輕聲吩咐道︰「請狄家小郎君過來。」

狄仁杰有些小緊張地看著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李元嬰,叉手一禮,說道︰「太原狄仁杰見過滕王。」

「那我們算半個同鄉。」李元嬰拍了邊的位置,笑道。「坐,我阿耶曾任太原留守。」

狄仁杰有些拘謹地坐在李元嬰身邊,小聲說道︰「王爺,同鄉好像不是這麼算的……」

李元嬰將新端來的烤魚,放在狄仁杰面前,散漫地笑道︰「當然可以這麼算,我阿耶和安陸郡公就這麼算滴。你想去國子學還是弘文館學習?」

小包子既然送的是玉笏,有些路就可以幫他走的輕松些,就算去當縣令,也是為了豐富閱歷,讓他能夠如原來的歷史線一般當得起國老之稱。

「王爺,我只能去太學。」狄仁杰聲音雖小卻很堅定,阿耶只是從四品下的別駕,強去國子學或者弘文館,為被人輕視。

李元嬰微愣了下,也許這就是駱賓王與狄仁杰截然不同人生際遇的原因。九歲便知道有所堅持,值得好好保護。從袖子里取出一塊梨花形的金牌,放到他面前,溫聲笑道︰「你說的很有道理,休沐日你隨時可以去滕王府棠梨苑,听那些學士討論典籍或者清談。」

虞傅和歐陽公在立冬前會回到長安,願意來西城可以等到明年春日。這里的府衙安置得再好,也不如長安那里周全。孫公他們也會回到長安,冬日不適合施工,磚瓦窯和冶煉工坊,不需要他們盯著,蜀山劍派的其他徒弟足矣。

狄仁杰呆呆地看著梨花金牌,今日的運氣有些忒好了

……吧?

棠梨苑,棠梨聲律的編撰地,政事堂各位相公、弘文館學士和各派大家輪流講學的地方……某無法拒絕這種誘惑,據說歐陽公的新寫法,就是在棠梨苑悟出來的……收起金牌,叉手一禮,說道︰「多謝滕王。」

「小小年紀,規矩學的不錯。」李元嬰沒有想過要告訴狄仁杰,不需要太過拘謹,出身的不同,決定了不可能像雉奴和兕子那樣自由。

後世有種說法,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只有三次︰投胎……隨機性太大,還沒辦法自主選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是有些人太過年少輕狂,因為各種理由錯失這次機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時代,偕老二字變得很艱難,但不能否認,確實可以改變命運。

灰白色的橋映入李元嬰的眼簾,橋墩也是灰白色,如長虹臥波……只是跨度如此大的長虹臥波,以前的大唐人從未曾見過……

洛陽的天津橋,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重修時,令石工累方石為腳,將以鐵鏈連接船只的浮橋,改建為石柱梁橋,洛河分作三股,分設三橋,但仍不時為洪水沖毀。開元年間,爬灰三郎下旨在隋天津橋遺址上重建,建的仍是石柱橋,又稱洛陽橋。橋長三百步,寬二十多步,唐一步等于五尺,一尺相當于現在31厘米,那麼當時的「一步」大約等于1.55米,最長的一跨大概二百米左右。

狄知遜︰「……」

那是橋嗎?

曲三娘︰「……」

這是人能干出來的事嗎?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