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雖說自朱高熾剝奪太子之位,廢為贛王以後,皇帝也並未立祁王為太子。

但祁王能再次被任命為監國,其實與太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除了名義上的差距,祁王的實際權力已經絲毫不亞于當初全盛時期的太子,甚至更勝一籌。

而之所以朱棣沒有立祁王為太子,是因為不想讓事情搞得太難堪。

畢竟,為了給朱高熾一個體面的下台,廢太子的過程不是直接廢黜,而是讓朱高熾「因病請辭」,三辭三留後,方才讓朱高熾下台。

而既然是因病請辭,如果祁王直接上位,顯得吃相就太難看了。

有無「太子」這個名頭,其實對朱高燨來說都沒什麼區別,況且,重新設立太子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

皇帝陛下為了慶祝大明水師在海外的威鎮寰宇,在奉天殿設大宴儀。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一般只有節日,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陽、臘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廟及宮殿建成之際才有機會行「大宴儀」。

當初朱高燨與張輔平定西南之亂、遠征漠北擊潰瓦剌、在東北化夷為漢設立建州省……都是設的大宴。

行大宴儀的準備工作由尚寶司負責,先在殿上擺好御座,鋪上黃麾,金吾衛設護衛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設九奏樂歌于殿內,設大樂于殿外,舞雜隊候在殿外。光祿寺設酒亭于御座西,設膳亭于御座東,設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東西側。

御延擺在御座的東西一方,照規矩應該是皇太子座位于御座東,西向,諸王以次由南而東西相向設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內,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壺、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然而如今京城如今沒有皇太子,只有祁王、贛王,太子在東宮閉門不出,有監國身份的朱高燨,自然而然的就坐在了御座東側,也就是原來太子的位置,合情合理。

九輪大禮謝恩以後,禮樂悠揚,隨鄭和赴京的各國使者們依次覲見,四海之內,皆為大明臣子,好一個萬國來朝的永樂盛世。

「你覺得如何,老四。」朱棣把玩著金樽,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回答的聲音。

他看向身旁的祁王,卻發現這廝在胡吃海塞,把滿桌的佳肴把嘴里狂炫,風卷雲殘,著實令人汗顏。

「臭小子!」朱棣笑罵道,「瞧瞧你這吃相,怎麼跟八輩子沒吃過飯似的!」

朱高燨隨手抽出餐巾,擦了擦嘴角,都囔道︰「一時沒忍住,沒忍住,之前在建州打仗的時候,在黑土地上爬冰臥雪宵衣旰食,我這主帥總得以身作則,與軍士同甘共苦,吃的是梆硬梆硬的蕎麥餅子,比將士們吃的還差,都給我餓瘦了,回京城以後可不得好好補補嗎。」

「建州那邊,現在怎麼樣了?」朱棣問道。

提到正事上,朱高燨認真的說道︰「我們在建州投入的人力,主要應用在農耕、基礎工程發展、礦業發掘等方面上,從今年上半年的效果看來,建州在農耕上已經開展的很順利,歸化使司一直在堅持化夷為漢,以漢文書院為核心,同化女真人,今年上半年第一批發放的漢人戶籍,一共有五千余人。駐扎軍隊來防止女真人狗急跳牆嘩變生亂,用建州四司和漢人書院來化夷為漢,進展非常的順利。」

朱棣追問道︰「你覺得,若是想要將建州省徹底馴服,讓漢人文明替代女真人的思想,需要花多少年的時間?」

朱高燨想了想,說道︰「若是想要馴服建州省,只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若是想要徹底馴服女真人,需要五年的時間,讓他們習慣漢人身份。若是想要讓漢人文明替代掉女真人的思想,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等這一代的女真人死完了以後,新生代的女真人是接受漢人思想教育長大的,那時方才是真正的馴化。」

「十年嗎……」朱棣的眼神中帶著不明顯的暗然。

十年太久,他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在模擬的人生里,朱棣記得很清楚,自己是在永樂二十二年,病逝于北征歸途的榆木川。

在建州省化夷為漢需要十年,之後還有朝鮮、倭國,以及更加遙遠的西洋,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朱棣駕崩時年六十三,歷數中原帝王,這個歲數不可謂不長壽,然而他還是不甘心,他還有很多事沒做完,然而……

時間,是不等人的。

朱棣每日清晨睜開雙眼,內心都會有一種巨大的空虛感,又過去了一天,自己剩余的時間又流逝了一點點,自己還剩多少時間去挽救大明?

「父皇?」朱高燨看到老爺子走神,不由覺得有些奇怪。

「嗯,沒事。」朱棣回過神來,向另一側的鄭和招了招手,「鄭和,過來。」

鄭和听到皇帝陛下的聲音,走了過來行禮︰「陛下,可是有事要吩咐?」

「鄭和,朕問你個事。」朱棣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再下西洋?」

鄭和答道︰「全听陛下吩咐。」

「朕在問你,不是讓你問朕。」

「這……應該是先等古里等國使者回國,率船隊出發,送還使者並訪問諸國,最後從長樂港啟程。」鄭和道,「具體時間的話,應該是要等到後年。」

「這些事啊,先放一放吧。」朱棣搖頭道,「恐怕這幾年,你是很難再下西洋了。」

鄭和如遭雷擊︰「陛下這是何故?」

他還以為,皇帝這是覺得下西洋花費太多,打算停止對西洋的探索。

鄭和其實不是漢人後裔,他祖居西域,阿拉伯貴族出身,後遷至雲南昆陽州。

他有一個理想,藏在了內心的深處。

——去聖城麥加朝聖。

聖城麥加位于天方國,也就是後來的沙特阿拉伯,距離大明有數萬里之遙,如果是常規情況下,鄭和想去朝聖的心願估計也就只能是心願了,想要實現這個願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下輩子投胎到阿拉伯半島。

更何況,鄭和雖說是祖上是阿拉伯貴族,但他的童年其實並不怎麼美好。

他的童年是在雲南渡過的,本來過得還算愉快,後來有兩個人,奉了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章的命令遠征雲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收復了雲南,這兩個人,一個叫傅友德,一個叫藍玉。

這次戰爭之後,年僅十一歲的「馬三保」莫名其妙成了戰俘,而且還被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一個小宦官。

可以說,他的童年是地獄開局。

直到後來他遇到了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成為了燕王的親信,在靖難之役中履歷功勛,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宦官「馬三保」,成為了國姓爺「鄭和」。

雖然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但鄭和的內心里始終還是無法放下「去聖城麥加朝聖」的夢想,然而在朱棣登基後的某一天,他終于發現了實現這個理想的可能。

出海!

大明的水師,出海下西洋!

而鄭和作為水師正使,大明帝國最優秀的外交官,一邊完成皇帝陛下賦予他的職責,一邊也在苦苦尋找傳說中的聖城麥加。

雖然時至如今四次出海,鄭和始終都沒有找到聖城,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要去朝聖的想法,他相信,還有機會的。

然而現在朱棣這句話讓鄭和一下從天堂墜落到了地獄里。

不下西洋了?

鬧呢?

「不,出海還是要出海的,只不過和之前的出海,有些不太一樣。」朱棣也知道鄭和理解錯了自己的意思,解釋一下來安撫對方。

「陛下的意思是?」鄭和還是有些不理解。

朱棣道︰「這次不是由你來擔任正使,而是另有人選。」

「原來是這樣,臣明白了。」鄭和的內心受到了安慰,但又有點小委屈,「陛下打算讓何人擔任正使?」

他實在想不通,論資歷,論經驗,論地位,有誰能比自己適合擔任正使?

四下西洋,萬國來朝,大明之所以能在海外有如此威望,鄭和功不可沒,他是大明最杰出的外交官,也是大明最杰出的航海家。

之前都是讓他來擔任正使,怎麼現在要給別人當副官了,鄭和縱然一向對朱棣忠心耿耿,心里還是有點不舒服。

朱棣緩緩說出了那個名字︰「祁王。」

「祁王?」

鄭和愣在了原地,「陛下可是在說笑?」

他看向了朱高燨,眼神復雜。

好你個祁王!我把你當成小老板,你卻想著搶我飯碗?

朱高燨樂呵呵的說道︰「鄭和,你別用這樣的眼神看本王,本王可不是想搶你的飯碗,只是合作關系罷了?」

「合作?」鄭和感覺自己被這父子二人耍的團團轉,有些不明所以,「王爺這次出海,是想作甚?」

出個海而已,怎麼還把監國的親王給派出去了,這是要干啥?

朱高燨眼神平靜的說道︰「滅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