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算參宿四

包廂中,幾位博士生師兄雖然感覺數院這位大神的科研項目有點不太靠譜,但他們也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天文系並不是數學系,數學系的博士生還能利用數學這項工具的特殊性參與進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其他學科的科研項目中去,混個資歷甚至鍍個金。

但天文系研究的東西對于其他項目來說P用都沒有,想要參與進其他項目中混資歷是壓根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好不容易有個項目需要天文系的人,他們放棄,有的是人頂上來。

再不靠譜的項目它也是個科研項目,只要參與進去了,今後的履歷中就能添加上彩色的一筆。

而且,萬一,萬一啊,萬一這個項目真的成功了,那南大的天文系,將直接頂到全國高校中的第一,甚至是亞洲的第一。

精準的測量一個遙遠在六百四十光年外的紅超巨星的質量信息,別說南大了,目前整個天文界都沒有辦法做到。

如果他們,不,如果眼前的這位小師弟能做到,他們又參與進去了,也能混個開拓者的資歷啊。

別說二作三作什麼的,這些就沒奢望過,光是論文中提一下他們,帶一下資料是他們收集整理的,就能讓他們在全世界露臉了啊。

以後出去了,聊天聚會都能這樣吹牛逼。

嗨,你知道六百四十光年外馬上要超新星爆發的參宿四嗎?它的精準大小和形狀就是我測定的!沒錯,我就是天文界的開拓者!

抱著這種心態,幾位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正式參與進了徐川的科研項目中。

對于這些,徐川也懶得解釋,Xu-Weyl-Berry定理背後的計算機制,別說是對數學幾乎一竅不通的天文系學生了,就是南大的數學教授來了,短時間都不一定能弄懂。

反正這幾位師兄的任務也很簡單,按照他的要求進行收集數據就行了,最終的計算,是他親自干的。

南大、仙林校區、左滌江天文台。

徐川跟隨著幾位博士生師兄參觀著這所天文研究所。

它由香港左滌江基金會捐資助建,是全國高校設施最先進的天文台之一。

「川神,不得不說你運氣是真的好。」

「如果你要是提前一兩年的時間做這個項目,基礎部分你恐怕都得跑到的清海或者滇南那邊去。」

「不過現在嘛,咱們有左滌江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這兩處天文研究台14年的時候才正式完工啟用,里面的反射望遠鏡、施密特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足夠收集到一部分基礎數據了,能替你節省一大筆的科研資金。」

行走在校內的丁山上,劉軒笑著和徐川介紹。

「只能收集一部分?」徐川愣了一下,皺眉問道。

他對于天文界的信息還真沒什麼了解,只知道南大的天文系在全國高校中排名前列,以及金陵有一個全國出名的紫金山天文台。

他以為接著這兩個地方就能完成對參宿四的信息收集,但听劉師兄這意思,似乎這兩個地方只能收集一部分。

劉軒點了點頭,接著道︰「能收集一部分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14年之前,一部分都收集不到。」

「也就咱學校後面建了個左滌江天文台,雖說針對本科教學內容來的,並不算頂級,但好歹也配備了一批天文設備,能用。」

「而紫金山天文台那邊的天文設備大部分都不在紫金山上,實際分布在清海、盱眙、贛榆、南極等各地。」

「紫金山上有的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科研科普園區而已。」

「你昨晚不是給了我一份需要的數據資料嘛,回去後我研究了一下,如果按照那上面的標準來,這次科研實驗最少還得去一趟滇南和清海。」

「真正的天文觀測實驗,不僅需要頂級的天文設備,更需要的優良的天文觀測環境。」

「別想著將天文設備放在紫金山上或者學校里,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大型城市夜晚產生的光污染對于天文觀測的影響太大了。」

「所以咱頂多在這邊收集一些基礎數據,那些頂級的數據得去滇南和清海那邊,利用那邊的大型天文設備進行收集。」

「不過不用擔心,我查了一下滇南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目前並沒有什麼大型的觀測科研項目,是可以申請使用的。」

頓了頓,劉軒接著道︰「這其實挺好的了,至少咱們不需要出國。」

「如果是針對極光以及某些僅南半球可見的星球觀察,還得去南極,有時候還得極夜的時候去,不然就觀測不到。」

「那鬼地方我去年跟隨導師去過一次,在那里呆了一個月,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冷的老二都能給你凍痿,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

「景色雖然挺美的,但呆久了也就那樣。」

徐川點了點頭,南極他沒去過,不過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听听就覺得冷。

他上輩子研究物理項目去過最冷的地方是冰島的永久凍土層,去了一次,溫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時候去的,就凍的他懷疑人生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還要進行科研活動,想想就可怕。

而且在南極出了事,那可真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救援都來不及

參觀了一下學校的天文觀測台,了解了一下有關天文實驗的設備後,徐川就回到了宿舍。

他要對Xu-Weyl-Berry定理繼續進行完善,而有關參宿四的數據采集,則交給天文系的幾位博士生師兄了。

有大師兄樊鵬越幫忙盯著,並不用擔心會出什麼問題。

至于時間,如果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對參宿四的數據收集需要十天到一個月左右。

有這麼大的誤差,主要是由滇南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什麼時候能申請下來,以及天文觀測活動的性質決定的。

前者就不說了,哪怕滇南的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是與南大有合作的,哪怕它目前沒有大型觀測項目,但要申請插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天文觀測活動需要的時間也不固定,因為要不斷使用不同的技術參數和不同的望遠鏡進行測量,最終得到一個相對的數值。

這期間,徐川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不過在完成Xu-Weyl-Berry定理的轉換和形變後,他跟著這幾名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一起去了一趟滇南。

所謂的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其實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山溝溝里面,四周幾十公里都荒無人煙,最大程度的杜絕了光污染。

但與之對應的是工作人員的生活極其不便,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食堂大廚買個菜都要跑幾十公里遠或者由專門的人送來。

在博士生師兄的指導下,徐川利用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了一下遙遠在六百十四光年之外的參宿四。

肉眼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大型天文望遠鏡的鏡面里其實也只比雞蛋大一點,和想象中碩大的恆星差很多。

形狀就像是一個在某一方位施加了一點力的雞蛋黃,除了有一側突出了一點外,可以說平平無奇了。

倒是璀璨的銀河,徐川第一次見到了它的真正的遼闊與美麗。

在這沒有光污染,空氣極好的荒原地帶,浩瀚的銀河宛如一條透明光亮又布滿色彩的綢緞,又像天空中的一只眯起來的眼楮,很是奇特美麗。

而一輪明亮的半月懸掛著在黑夜中,散發著清冷的光,無數的星星像寶石一樣在閃亮著,瓖嵌在清澈的天空中。

徐川甚至用肉眼看到了月海,以及上面的超大型環形山。

「漂亮吧。」

研究所的樓頂,一道聲音傳來,與此同時一個身影在徐川身邊坐了下來,是天文系的博士生師兄劉軒。

「嗯,不虛此行。」

徐川輕聲應了一下,目不轉楮的盯著頭上的銀河。

這一片銀河,和他記憶中的銀河有所不同。

在他記憶中,銀河是橫在天空中的。

而在這里看到的卻是豎著的一條光帶。

就像是七夕節牛郎織女相距的橋梁一樣,它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一直向天空中延伸去,宛如一座天橋,連通了地面與星海,美不勝收。

只能說,這樣的美景,在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劉軒笑了笑,道︰「這也是我學天文的原因,因為它實在太美了。」

徐川不置可否,盯著頭頂的銀河忽然問了一句︰「你說在這浩瀚的銀河中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

劉軒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徐川會問這個問題,思索了一下後道︰「不知道,除非我親眼看見。」

「不過從生命誕生的角度來說,存在外星高等智慧生命的概率應該不低吧。」

徐川沒有回話,只是默默盯著銀河看。

他重生回來的秘密,一直都是深壓在他心底的石頭,無人知曉。

但偶爾,他也會思考一下,這到底是巧合,亦或者是安排,只是從未向人透露過而已。

兩人沉默了一會,徐川開口道︰「劉師兄,參宿四的數據收集的怎麼樣了?」

「目前進度差不多在百分之六十七左右,滇南這邊還需要四到五天的時間,這邊完成後需要轉去清海那邊,利用那邊的射電望遠鏡采集一些數學,時間大概在一周左右。」

「也就是還需要十二三天的樣子?」

劉軒點了點頭,道︰「嗯,差不多,這個速度其實已經很快了,主要是天文設備的申請幾乎都是秒通過的,這方面並沒有耽擱多久時間。」

「你的運氣簡直太好了,之前我導師做實驗的時候,申請滇南這邊的觀測列陣申請了三個多月才下來,你這邊幾乎是申請交上去不到一個星期就通過了。」

徐川笑了笑,這可不是什麼運氣。

要說的話,應該是實力+政策吧。

他解決了Weyl-Berry猜想,而上面需要這個猜想去爭取一枚頂級數學獎,所以需要盡量擴大Xu-Weyl-Berry定理的影響力。

而針對參宿四的研究項目,正是基于這種影響才迅速通過的

徐川並沒有在滇南呆很久,待了三四天的時間得到第一批數據後他就回到了金陵。

目前收集到的數據雖然不全面,但他需要的基礎數據和大部分需要的數據都采集到了,差不多可以投入計算了。

在清海那邊的觀測列陣將數據采集回來之前,他並不準備放空自己,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個初步的推算。

整理了一下采集回來的數據,徐川將其列在稿紙上。

觀測對象︰參宿四。

分類︰紅超巨星。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四十分觀測計算直徑︰約891.986D☉~901.213D☉(D☉指一太陽直徑)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十八分觀測視星等︰+0.827m。

2016年3月27日,凌晨三點二十七分觀測對地球距離︰659.76光年。

2016年3月27日

各類數據整齊的列在一張稿紙上,數據量並不是多,但卻是幾位博士生師兄熬了接近二十天的成果。

搞天文的,有時候真的很苦逼,因為有些時候得大晚上的爬起來操控設備。

就像這次,為了幫他收集數據,幾位博士生師兄黑眼圈一個比一個重。

列完數據後,徐川盯著稿紙上的數據看了一會,陷入了沉思中。

半響,手中的黑色簽字筆再度在稿紙上劃出一行行的數學公式。

「N(λ)=(2π)?891.986D☉ω||nλn/2? ?1λ(n?1)/2 + o(λ(n?1)/2」

轉換為索伯列夫空間波動為

帶入間隔時間,振幅函數為0.37與0.24

宿舍中,徐川目不轉楮的盯著手中的稿紙,黑色的簽字筆在上面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的數字。

在已經完成了Xu-Weyl-Berry定理的形變與轉換後,要將其應用到三維世界的恆星數據計算上對他而言並不難,只是計算起來有些麻煩而已。

但這阻擋不了他。

一項又一項的觀測數據帶入公式中,漫長的時間過後,他最終得到了一份完整的算式。

深呼吸了一下,徐川將最後的粗糙邊界值帶入了公式中,進行最後的計算。

很快,完整的數據與計算出來的答桉就呈現在了稿紙上,然而結果卻讓他瞪大了眼楮。

「這怎麼可能」

「怎麼可能計算出了兩個答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