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章?等待見證的未來(十一)

靠了封這個帶路黨,孔璋這一隊人撲向永樂宮的速度,要比魏野領路的太平道敢戰士們還要快了那麼數分。

對孔璋而言,在洛陽分壇以元老身份混了那麼久,結果除了後勤上還稍微能沾點邊外,差不多處處都被甘晚棠有意無意地排擠開。這到底是來自甘晚棠的觀察入微、謹慎小心,還是女性天生的直覺,這也不是孔璋直到現在能說得清的。

但是有一事倒算是孔璋運氣不錯,就是百般措手之下,總算結識了封這位在十常侍里敬陪末座的實力派。

這不,在這樣關鍵時刻,封和太平道這層關系就派上了大用場,可由著自己上下其手!

反正對封而言,塵根復生才是參和進這場亂事里的第一驅動力,至于信不信太平道那套宣傳,都是兩說了。

這一回叩闕加宮變的戲碼,布局之人,入局之人,全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為宗旨。雖然立場迥異,彼此間多少也有些沖突齟齬,太平道洛陽分壇和大槍府之間,更是差點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然而在同一日間,于這場宮變間上下其手的人,卻是這般心齊。

要說有什麼分歧,也只在對這大漢天子的處置上罷了。

也是孔璋趕到得及時,就算是張讓他們要擁著劉宏朝永樂門方向出逃,光是準備車駕,安排護衛就忙亂了好一會兒。雖然這是凶險萬分的緊要關頭,可皇帝、太後、皇後還有兩個皇子,哪個都是金貴得務必輕拿輕放,更不要說十常侍的家門富貴、身家性命,全都系于這上頭。

好不容易將人都請入馬車了,張讓剛抹了一把汗,就要上馬扈衛這一家尊貴人物出逃。以張讓的年紀,腿腳筋骨都透出股僵硬勁兒來,這騎馬也是和某個攪進這般亂局里的仙術士一般,實在地不怎麼來得。然而到了這個骨節眼上,就算不來得也硬是要來得,真要被亂軍沖殺進了宮中,這一行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一一個壯年男人,還是個酒色過度、虛耗了身子的家伙,那只怕可就真的有什麼不忍言之事了。

好不容易促著帝後皇子將車上簾子垂下,御者揚鞭就要啟程之時,永樂宮前直道之上,已經是一片驚叫悲哭之聲︰「亂軍殺進來啦!」

這一片哄鬧中,還有人中氣十足地挨個駁斥過去︰「區區內侍,懂得什麼!我等乃是入宮勤王救駕之軍!」

馬車之上,劉宏本來就有些病態青白色的孤拐臉上,此刻是越發透出一股不吉的青意來,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劉宏這除了撈錢之外,就愛裝鴕鳥逃避問題的性子,也不得不直面現實了。頹然朝車窗上一癱,這位也享國好些年的大漢天子就這麼雙手捂臉,低低抽噎起來︰「亂軍殺入禁中,這大漢數百年未有之事,豈是朕德不修,實在是祖宗蔭澤,如今已是盡了!」

好吧,直到了這一刻,劉宏想的還是諉過于他人,就算是祖宗,也不肯孝順些的。這就是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一手操弄閹黨,將整個大漢統治集團玩了個底朝天,弄了個差不多人人離心離德、天下處處瘡痍滿目的大漢天子!

真要劉宏面對借著他的亂政而掀起的這場變亂,面對這由他一手蓄養而成的這股沒頂風潮。這位尊貴到了極處的天體營愛好者,除了哀哀號泣,抱怨祖宗沒有留下什麼好家業,也就不會做別的事了。

若是時間可以倒流,多年前,竇武、陳蕃等黨人一派領袖,刷新吏治、意圖振作中興的時候,劉宏是否還有掀起黨錮獄那樣狠毒心思?

怕還是有的,不如此做,讓竇武、陳蕃宣說春秋大義,毀了大漢陛下的斂財大計,則滿洛陽的新建宮苑、內廷各種耍樂之處,又要從什麼地方變出來?這簡直就是堪比大逆不道的罪過!

劉宏在馬車里抽抽噎噎,哭得昏天暗地,惹得何皇後也是邊抹淚邊扶著自己這個掛了大漢天子名頭的小丈夫,想勸都沒地方勸去,只得一邊一邊地叫「陛下」、「陛下」再沒了別的說辭。這要換在民間,田舍翁遭了賊,生死關頭,也要先掙一掙。然而這大漢天家,如今也只有趴在車里痛苦流涕的本事了。

被劉宏哭聲這麼一帶,上到董太後和兩個皇子,下到隨駕的宮娥、小黃門都是放聲悲嚎——明明黎明之前,這北宮之中還是一片富麗安閑的皇家貴盛景象。怎麼天亮之後,這一片龍樓鳳闕下,這一片金磚碧瓦間,就是這麼一股子淒惶末路,亡國景象!

對于這些宅死了在皇城四方天里的主僕們而言,大漢江山,也就是這麼一座富麗堂皇的宮城。劉宏畢竟是皇帝,眼界要開闊一些,他的大漢江山範圍,還得算上洛陽城四下里新修的那些宮苑。而今日,就是他們眼里大漢江山崩壞無余的末世情狀了。

車中欲逃無路的貴人,抽抽噎噎地哭得不成人形,車外那些隨駕之人,也把手里捧的障扇之類玩意丟了一地,要麼溜著永安宮的階下要跑,要麼就是伏在馬車四下,給天家滿門的哭聲做伴奏。就只有張讓為首的這班老閹貨還不死心,張讓與趙忠對望一眼,搶先打馬朝著永樂宮前直道迎上去︰

「來的是哪一部軍將,可知道這里是什麼所在?驚擾聖駕,可是夷族重罪!」

來的當然是孔璋和封,孔璋帶隊一路沖到永樂宮前,都不曾有過什麼像樣的戰斗。不少宮中宿衛,見著他們這一隊披甲武士,就分外自覺主動地把兵刃一丟,貼著宮牆四下走避而去,看起來,只要自己逃得性命便罷,皇帝是死是活,就不願去多加考慮了。

那些跑不動或者干脆就嚇癱了的太監,更是不堪之至,倒在地上早濕透了一片。因之而起的騷臭氣味讓孔璋一行人都避之不及,對于這些涕淚橫流的太監念叨的什麼「莫殺我」,孔璋也不打算理會了,只是環顧著早已混亂得四處都是驚惶人群的洛陽北宮,嘆息出聲︰

「如此豕突狼奔的景象,就是咱們這位陛下所居的宮掖?簡直不知所謂!」

跟著他的北部尉成員們也是一片哂笑,為了畢其功于今日一役,北部尉上下不知花了多少心力,用間、賄賂、高價買來微型偵察機拍照,連宮中宿衛的換防時間表都走了曹家的關系門路搞來一份。結果真正到了要動手的時節,外面萬人叩闕鼓噪一番,這大漢禁宮的種種防衛力量就像是海灘上剛築起的沙堡,被潮頭一沖就崩潰得連痕跡都找不到了。

如此不堪一擊的對手,如此膿包流漿的天家,豈止是讓人全無敬畏之心?要是現在就拉著劉宏一家老小在洛陽城里溜達一圈,兩漢以來,儒生們借著讖緯之學,給劉氏皇族裱糊上的那一層層神聖不可侵犯的外衣,那劉氏赤符受命于天的政治神話,就能給扒得連底褲也不剩了。

甘晚棠、馬元義他們所求的,不就是這樣一次對大漢帝國中樞部分徹頭徹尾的斬首行動麼?劉氏天命神話一朝完蛋大吉,所謂人心思漢的四百年帝國殘存人望,就再也壓制不得四方守臣中的那些野心家們,而太平道作為早已有預謀、有組織的反劉漢集團,就會成為這次斬首行動成功後最大的受益人。

好在自己趕在了前面,這一次宮變的最大戰果,就是我們北部尉的了!

再朝前一步,視線一個轉角,孔璋便恰好與張讓的目光相撞上。

張讓是不認識孔璋這他看來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的,雖然太平道行不軌事已東窗事發數日,一應文書奏報也是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在過目,然而文字上得來的印象,哪比得上真人來得震撼?要是張讓曉得,面前這一派斯文容貌的太平道祭酒,就是奏報上已經懸尸馬市的孔璋,只怕還更要震驚一點。

可對孔璋而言,面前這個保養得宜、還看得出一些年輕時候不俗樣貌的白面無須老人,誰知道是哪一號大內總管?也怪劉宏對太監們的信任度實在太超過了些,前有趙高,後有高力士、李輔國、劉瑾、九千歲魏忠賢,權閹權閹,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狠角色。就只有劉宏這里,搞出了這麼個「團結在大漢皇帝陛下的忠誠、可靠、光榮的戰斗團體」十常侍。要是拿著名單一個個認臉,這也太沒有什麼效率了。

听著張讓在那里高呼什麼「驚擾聖駕之罪」,孔璋嘿然一笑,迎上前去就是橫杖一打!他這支九節杖用的是南天竺異種的方身佛竹,入手沉重似鐵,這一杖下去,就听著一聲骨節碎裂之聲,張讓連慘嚎都發不出來,就這麼從馬上落下。

孔璋猶嫌不足,趕上前去,九節杖底瓖著鐵尖的一頭,狠狠就插入了張讓腰眼!這位權傾一時的大貂,這時才從口中發出「  」慘叫之聲。然而孔璋根本不去看他,只這樣朝著已經來不及逃的大漢天家一行人等喝道︰「臣等前來護衛聖駕,還望陛下莫要害怕!」

然而這聲大喝立刻就被旁人截住了,有個不懷好意的家伙冷笑道︰「陛下莫要听他們這些黨人一派的反賊亂說!臣等太平道主者,乃陛下親口所封善道中人,聞得洛陽署中黨人余孽作亂,特點齊兵馬,來護衛聖駕,順道清一清君側!」(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