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五十八章 六路御敵

馮銓反應也是極快,見多爾袞有意跳過直沽一戰由誰負責的問題,當下也不再繼續糾纏,轉而"攻擊"下一個目標,"殿下英明,南人此來所圖不小,定然不止千人。要擊敗直沽三千守軍,怕是有四五千南軍聚于天津,且不知是否還有後續。

"臣以為,京畿重地不可不慎,當調南京洪閣部兵馬回北京助防。"

洪承疇原籍福建,手下將官又多傾向南黨,若能阻止他在江南立功,是北黨期盼已久之事。

南黨大佬,吏部尚書陳名夏立刻出言阻道︰"江南戰局事關我大清抵定天下大業,洪閣部十余萬大軍即將南下,如此時刻怎能調其人馬??"

他朝譚拜拱了拱手,"依臣之見,當使譚大人統京營重兵,南去剿敵。以譚大人勇武,加我京營精銳,數千明軍定能一舉蕩平!"

這譚拜雖是滿人,卻也是南黨幕後一把手。陳名夏將他推出來,一則可借機掌握部分京營兵權。二則剿滅京畿周邊敵軍,必能極大提高他在朝中威望。三則化解北黨對洪承疇的算計,此消彼長之下,南黨收益頗大。

多爾袞微微搖頭,"譚拜參理中樞,不可輕離。京營也不宜過多調動。"實則他是不想讓南黨的手伸到京營。

**宗察言觀色,隨即接道︰"殿下,下官舉薦一人,滄州總兵王弘盛,他驍勇善戰,定可"

"滄州駐軍不過千余,斷不足以御敵。"南黨許作梅知他要安插北黨之人取軍功,立刻針鋒相對道,"下官舉薦熱河參將果布亨。熱河大營兵力充足,足以掃平南軍!"

"熱河大營有鎮守北方要務,臣以為,保定總兵齊元華最為合適"

"薊州守將盧浩素善與南軍交戰,曾數破男人,當為最佳人選"

片刻之間,南黨舉薦出三位將官,北黨更是推舉了四人。雙方又都想壓住對方的人選將拱衛京畿的大功拿在自己手里,于是言語愈來愈激烈,朝堂上登時亂作一團。

多爾袞見吵了半天也沒個結論,而南人此時卻在一步步靠近北京。要知道,明軍距離北京每近一步,城中的恐慌就會增多一分。

他又想起昨晚有人在皇宮里偷偷祭奠崇禎之事,更覺心中煩躁,當即用力一拍龍椅扶手,重重哼了一聲,"哼!"

南北兩派的人不由向他望去,爭吵聲這才小了許多。

錢謙益見火候差不多了,忙開始履行自己"無間道"的職責,先朝張高文使了個眼色,又低頭向他低聲囑咐了兩句。

錢謙益原是東林黨大佬,降虜之後自然也是南黨"首腦"之一。

張高文投南黨時日不多,見錢大人有吩咐,自是不敢怠慢,當即出列稟道︰"殿下,臣以為,京畿防備乃是重中之重,當以萬無一失為上。

"方才諸位大人所薦皆為良將,然明軍狡詐,可令這幾路人馬同往剿賊,定能迅速平息直沽亂局,京畿方得穩矣!"

馮銓聞言便覺詫異,轉頭去看張高文,卻見錢謙益沖他微微點頭。

他心中一動,眼下攝政王殿下已有怒意,南黨這是示意我妥協,大家都別相互掣肘,到時候各憑本事搶這軍功。

倒也可以接受,他立刻揖道︰"殿下,臣亦覺如此甚為穩妥。"

南北兩邊既已達成"諒解",朝堂上立刻口徑一致,齊齊要求多路並舉,同剿來犯明軍。

多爾袞見狀也不好拂了眾人之意,最終又減去距離太遠的熱河一處兵馬,下令六路大軍共一萬兩千人馬進剿直沽

只是清廷朝堂上議論的核心大明水師步軍在擊潰婁光先部之後,又分頭攻破了幾處通往北京途中的小寨,便立刻轉頭向東,由大沽乘船入海。

邵武號上,劉國軒有些不甘地望向北京方向,對***道︰"提督大人,我們距北京不過百余里,何不繼續北上襲擾一番再走,定能令虜賊雞飛狗跳。"

一旁施瑯先道︰"我們此行目的已經達成,再繼續北上卻殊為冒險。

"建虜前鋒營、護軍營等共有兵馬兩萬,近在咫尺的豐台大營更是有兩萬五六千人。以我軍兵力,便是清掃北京周邊都難以做到,卻極易陷入虜軍重圍。"

***點頭道︰"況且直沽一戰我軍傷亡較重,亦當作以修整。"

水師步軍在直沽以寡敵眾,兼又是主動出擊,傷亡近一百三十余人,其中傷者在幾條戰船上方能得到較好的治療。

***又道︰"況且我們可打的目標也不止北京一處。襲沈陽、遼陽等都能令建虜痛不欲生。這些地方守備遠沒有北京周密,我們轉由渤海北上,卻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劉國軒思忖著點頭道︰"實如大人所言,北去沈陽確比死攻北京為宜。"

實則這套依靠戰船沿岸襲擾的戰法也是朱琳渼從英國人那里抄來的。英國兩次鴉片戰爭雖都是非正義的戰爭,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戰術思路非常清晰實用。

後世常有人疑惑,鴉片戰爭時期,滿清政府可以調動的兵力絕對超過三十萬,而英國軍隊前後只有數千人和不到兩萬人。用三十萬大軍圍毆,怎麼也能將這萬把人搞定,但為何與英軍決戰時,清軍總是只有數萬人馬而已。

其實清政府也想集結數十萬大軍"淹沒"英國人,只是他們卻做不到。蓋因英軍具有艦隊優勢,以戰船載兵,于廣州、福建、浙江、山東、天津等各地游走攻襲。若登陸後發現清軍準備充分,他們就再返回船上,轉攻下一個地點。

由于步兵移動速度遠沒有戰船快,故而如此戰術令清軍防不勝防,只能將軍隊分成無數份,分守各處重鎮。等到要和英軍決戰時,卻發現附近能集結的軍隊僅有數萬人。

朱琳渼對英國人戰術略做修改,雖因艦隊規模及補給能力等原因,大明水師步軍僅在渤海一帶游走攻襲,但效果卻一點不差

北京城中,糧價幾乎已漲了三倍,皆因清廷派出六路大軍"抵御"來犯明軍之事已經傳開。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大明宣部應策官的功勞。(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