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九章 回龍南

朱琳渼見張滄海眉頭緊鎖,便大致猜到了他所擔心之事,笑道︰「至于在民間推廣,我可以讓宣教府幫忙。其實百姓們對有益的事情還是很歡迎的,只要有人耐心對他們講解。

「另外現有的良田仍種主糧不變。第一批土豆番薯全部種在山坡、荒地之上,你再輔以稅賦優惠,比如開荒種植的第一年不征稅。只要百姓們收獲一季,等嘗到了甜頭之後,就算你不讓他們種怕都擋不住了。」

張滄海點了點頭,只要不爭良田,推廣的壓力就能減少九成。

他又問道︰「殿下,這兩種作物又能從何處購種?」

朱琳渼記得看過記載,土豆、番薯在天啟年間就已引入了大明,在福建、海南等地有小範圍種植。

「福建、瓊州等地皆可尋到,而且在那里的價格絕無廣西這般貴。」

他繼續指導道︰「土豆和番薯都能用切塊方式栽種。張大人可先購入萬斤,于官田試種。既可向百姓們示範,等收獲之後亦可作為種子出售,也是一筆進項。

「而番薯還可插桿種植,花費更低。只是插桿的方法需熟練農民飼弄,你或可找些閩、瓊的薯農來。」

張滄海不住點頭,和朱琳渼又商討了一陣推廣種植的方案,忙退至一旁持筆記了下來。

朱琳渼這才得空拿起登船之前送來的戰報查看。

其中少部分是朝廷的邸報,而七成以上則是贛北破虜營送來的。

自從他離開九江南下南昌之後,甄真這個「大將軍」幾乎是每天送一份戰報,而且內容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第一份戰報,開頭「急發」兩個字。後面則是「破虜營塘報」「隆武二年三月十九」,具體內容是「大軍行至南康府西錢水村,辰時操練兩個時辰,鄧大哥的人偷懶,我罰他們下午扛軍器。明日準備行軍至九江境,听說彭澤百姓要來迎我們入城,甚喜。」

朱琳渼笑著搖頭,拿起第二份。開頭仍是相同,時間是三月二十。「今天孫麻子,哦,他現在要我叫他孫千總。他今天要去李家提親,就是那個柔妹妹。自孫千總做了官,李老爺總算是允了這門親……」

三月二十一,「我們剛到九江,就听這邊在盛傳您前些時候痛打了縱容部下禍害百姓的張安。大家都在盛贊殿下的高義,說您甚是威風,一腳將十多名兵匪踢翻,又拎起張安連抽一百多鞭。現在大街小巷無不在說,只要有陳州王殿下在,百姓便不會受人欺辱……」

後面還附了張條子,卻是顧炎武寫的︰下官顧炎武啟殿下,明日大軍即將渡贛江,料無大戰,預計下月初即可兵至瑞昌。另得江寧線報,建虜大部已進駐江寧,人數過萬,動向不明,望殿下早做決斷。

其他戰報基本也都是這個情況,甄真負責報花邊八卦,顧炎武偶爾附張條子報正事。

到了此時,就算朱琳渼再遲鈍,也不可能看不出甄真的心思來。

只是這小姑娘雖率真活潑,模樣也長得甚是可愛,但眼下大明風雨飄搖,他耗盡心力才出現了一點改寫歷史的機會,暫時還沒心思去應付這些兒女情長。

此外他們接觸得也不多,朱琳渼對她還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笑看小姑娘一副很認真的樣子胡鬧而已。

或等大明江山穩定了些,便找個古代紅顏知己也不錯。朱琳渼暗自笑道,來大明這麼久了,倒還真沒考慮過自己的個人問題。

兩日後,哨船便已抵達龍南。

朱琳渼于船頭看著這個自己實際上的「老家」,胸中涌起一股親切之意,雖只離開了兩個月,但竟有一種所別經年的感覺。

碼頭上數百名剛轉入新兵營的龍衛軍士兵站成整齊的兩排,燧發銃豎在胸前,氣勢甚為威武。

洪思、宋應星、喬千、馬塞多、帕斯托雷等人則恭立在碼頭正中。

陳逸也在人群里,他交接了皂口的防御任務之後,便帶了幾名親信趕回龍南接受軍事訓練,畢竟要在龍衛軍做軍官,他以前那套東西便不太適用了。

另外龍南知縣王克謙,縣丞羅鵬等人也簇擁一旁。

待朱琳渼下了船,眾人同時大禮叩拜,齊呼︰「拜見陳王千歲,千千歲。」

朱琳渼笑著讓大家起來,「都是自家人,不用搞得這麼正式。」

而張滄海仍有些不尷不尬地跟在陳王身後,因為他沒見過土豆,生怕自己搞錯,便一路跟到了龍南來。

一行人走出沒多遠,他便開始絮絮叨叨地詢問起土豆相關的事情。

旁邊宋應星听到反復出現的「土豆」二字,不禁問張滄海道︰「張蕃台所說的可是徐閣老所著的《農政全書》里提到的那種,‘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之物?」

朱琳渼眼前一亮,總算有個明白人了,忙讓宋應星負責對張滄海仔細講解。

宋先生卻只吩咐隨從去取《農政全書》來,讓他將介紹土豆的部分抄錄給張蕃台,並言明書中自有辨識、選種、栽種之法。張滄海自是大喜。

朱琳渼倒是沒想到徐光啟時代就對土豆有了這麼細致的了解,若當時崇禎能重視一下這東西,搞不好就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造反,也就更沒有後金什麼事兒了。

但歷史沒有假設,被崇禎忽視的事情,只能靠自己來做了。

他又喚來王克謙,讓他去向張滄海毛遂自薦,在龍南選地試種土豆、番薯。

這王知縣自朱琳渼來到龍南之後也給了他不少助力,此次推廣新作物之事以後定會成為一項出色的政績,這也算是答謝王克謙一下。

王知縣雖不明就里,但陳王的能耐他是非常清楚的,听他的準沒錯,于是忙顛顛地找張蕃台去了。

朱琳渼先回了趟龍衛軍營地。只見營地西側的大明皇家軍官學堂已經基本完成建設,佔地足有十多畝,校舍上百建。只是暫時只有原張家玉所部和龍衛軍新兵營中選出的百余人在此學習,絕大部分的校舍還都閑置著。(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