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六章 狄仁杰的提點

沈三問哪壺不開提哪壺,「若是姚兄有自信勝出,何必遠離慶州來此地?」

姚崇語塞。若是按照原有國策,還不是得看老天爺的意思,有狄仁杰在,勝負也在六四之數。可是崔玄本身能力不弱,勞什子稻田養魚、超級集市都成火候了,不是眼看沒戲了,他才來汴州的?不然等著輸啊?

王彬在旁邊看的陣陣無語,姚崇算是掉坑里了,看著爬起來需要些時候。

沈三問又安慰道,「雖然姚兄比不上崔兄,但是也是人才,三問只是看不過姚兄自甘墮落,希望你能振作起來。」

王彬忍俊不禁,直接笑場,反正姚崇一直管不到他。

沈三問繼續安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讀書人自有讀書人的風骨,姚兄今日為了得失做了這些事,以後後悔可如何是好,世上可沒有賣後悔藥的。」

姚崇喝了口茶,忠君也是讀書人的風骨,這句話無關痛癢,有沒有風骨可不是沈三問說了算的,至少不是現在的他有權決定的。他又不是宋,不在乎別人說了什麼。

不過科舉之事他還是要搞清楚,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這就是橫在他心中的一根刺,讓他覺得從主角變成了小丑。

姚崇一句話不說,王彬只能跟沈三問互相調侃幾句,不久就被送客。

王彬出門就開始問,「崔玄的事是真的嗎,真有你的,我看他心里早就氣得不行了。」

沈三問得意的點點頭,「那當然了,我是誰。大家都有愛才敬才之心誰也沒有點破,若不是他做這些事情,我也會讓它爛在肚子里。畢竟這事讓崔玄難過了好久,總得考慮點影響。」

王彬:「要不要我宣傳一下?」

沈三問:「不用了,這事姚崇會想明白的,他喜歡琢磨人心,看透得也快些,落進下石也不好。」

王彬:「你不是嫉惡如仇嗎?他先動的手。」

沈三問:「他要是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我才能心安理得的。」

王彬:「…」這奇怪的人生觀,你死我活的較量,還想著這些。

沈三問:「我從未如此期望一個人傷天害理。」

然後兩人一起大笑起來。

姚崇在他二人走後,又拿出之前放好的文章,遣詞造句得體流暢,分析入木三分,挑不出毛病。現在陛下是如何應對府兵制的?

不過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他讓人備了車馬,先去找狄仁杰問清楚,這個狀元是憑本事得來的還是撿來的,很重要。

他又找來自己當時寫的文章,兩相對比,崔玄完勝。

「快點趕路。」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狄仁杰見他風塵僕僕的歸來,立刻囑咐他去休息,姚崇稍做一番休整,又立刻來見他。

狄仁杰笑著問他最近有何見聞。

姚崇一時不知道如何作答,跑去找人晦氣了,好像是有些說不出口,「去察看了一番汴州修道。」

狄仁杰模模胡子很欣慰,「這商道的方法很好,不花國庫一分錢,又能做成大事。」

姚崇掏出一路上翻了很久的文章遞上去,殷切的望著狄仁杰,「這不知道是哪位才子的佳作,不知狄大人可曾見過?請如實向告。」

狄仁杰翻了翻,心下了然,直接道出實情,「這是崔玄科舉之作。那時老夫還在夏州,後來陛下提到此人,方才知道此事,若是老夫在場,唉!現在也不會如此。」

姚崇知道他要說什麼,若是他在場,肯定力保崔玄成為狀元,崔玄也不會後來投奔了公主。所以上天雖然安排了自己的身份,讓自己成了殷王的得力助手,卻也給自己挖了個坑。

狄仁杰自然知道姚崇在想什麼,「這事都已經過去了,你二人也沒有辜負這一身本事。」

姚崇躬身行禮,「謝狄大人解惑,姚崇明白。」

姚崇退出,狄仁杰也不留他,事情要靠自己想明白。只是想一想,崔玄自然不會吹噓此事,知道此事的老大人們相繼離世下台,他又是從汴州回來的。汴州沈三問和王彬主持在修商道,那說出這事的只能是沈三問了。以沈三問不慍不火的性子,姚崇必然是做了什麼讓他不滿的事啊。

這是大事,等他平復一些,狄仁杰必須得提點他一二,無論如何相爭,都不能損害國家的利益。

姚崇恢復的很快,現在不是以往一心讀書的時候了,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雖然他也不想承認不如別人,可事實就是如此。那麼,後面他更要想辦法擊敗他,證明自己。

一日後,姚崇向狄仁杰辭行。

狄仁杰:「老夫尚有一言,你務必謹記。

每個人都有建功立業之心,但身為大周人,一切應以大局為重,若有利國利民之事,即使勞而無功,也足以自豪。儲位之爭是每個王朝都面臨的事,眾臣能文諫武諫死諫,盡力改變陛下錯誤的決定,但不可以阻礙陛下利國利民的舉措。你若是如此做了,久而久之,便不不容于朝堂,不容于天下。不能因為個人利益和恩怨,去損害天下人,哪怕是因為殷王的利益也不可以,若是他如此做了,便不配儲君之位。

你是有才能的人,能將一州之地打理的井井有條,謀略也不輸崔玄,過去的老夫相信你能放下。以後殷王若能成為新君,你前途無量,更加不要失了本心,我讀你科舉的文章印象特別深刻,句句都是對百姓的憐憫,不要因為這一時的得失,忘記了初心。

儲位之位陛下自有聖斷,若陛下是個是非不分的人,狄仁杰第一個不答應她坐在帝位上,就算血濺三尺,也要驚醒天下人,可是如今的天下哪有比陛下更合適的人。

所以,老夫留在慶州,努力證明殷王是對的,他的屬臣堪當大任。

就算做最壞的考慮。以前大家反對公主是因為不合禮法,又擔心她做不好。可是現在,已經變了。而你,是許多老臣看好的青年才俊,只要保持本心,不論誰做皇帝,都能成為一方百姓的依靠,成為大周重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