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四章 體制確立,功臣封賞

伴隨著殿內文武百官的參拜,那刷刷跪倒的人群似乎具備傳染性。

先是殿外的官員,原本矗立立的衛士,接著便是宮城外,乃至整座安都城的百姓。

在街上的面向中極殿直接參拜,在屋內的亦是整理衣著,肅穆以拜,毫無懈怠之心。

誰都知道,在這亂世之中,若是擁護周柏為君,那必然會帶領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大半年,乃至三年多以來,周柏的各種表現,早已折服他們。

州衙、朝廷都難以應對的金人南侵,他尚且只是偏居鄉野時就能打退,堆砌寇首以鑄京觀,力保平蒼邊境安穩。

後續自立開府,北安、瑞南、邊城,連續的擴張戰爭中,未逢一敗。

哪怕是對上天外妖魔,也是有條不紊的雷霆鎮壓,從未讓外鄉人在本地逞凶。

最近立國前夕的出塞之戰,更是殺得常年南下剽掠的草原部落戰戰惶惶,趕回來的無數牛羊戰利品,直接低廉發賣到平民家中。

上一次有將軍出塞,還是多少年前?

這讓安北人如何不為成為國人而自豪,如何不願意擁戴周柏稱伯建國!

安北伯的國君之位,是在馬背上一刀一槍打下的。

「參見君上,參見安北伯!」

參拜之聲連綿起伏,最後匯聚成一個聲音,那就是臣服。

全城臣服,三郡之地二百四十萬百姓臣服,浩浩蕩蕩的萬民氣運在這一刻變得純粹。

此時的周柏有一種非常玄妙的靈感,那就是作為國君的他,能引動這萬民大運,彈指間釋放出難以想象的偉力。

登位稱伯,建立一個國家後,混元氣運道藏似是才真正開始展露它的威能。

化氣運之力為己用,直接干涉現實!

不過好在周柏始終是理性的,強行壓制內心的蠢蠢欲動,沒有在這種時刻去嘗試揮霍氣運。

「眾卿平身。」

當他伸手虛扶,又像是心系臣民,所有人都隨著他的意志起身。

中極殿內的文武百官,站直身子後,依舊是面露敬畏,他們這才感受到君威似海。

不是形容詞,也不是書籍中記載,因為地位差距而產生的畏懼之感。

而是真真切切,精神和上的實質感受,如戰場上縱橫捭闔,殺人如麻的銀槍高虎,現在也不敢迎著周柏的目光。

不過沒人覺得詫異,因為這是靈氣復蘇的時代,他們的君主還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三境修士。

「孤今日登位國伯君位,建立安北國,有賴諸卿齊心協力之輔左,非如此不得政通人和……」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那就宣詔吧。」

周柏環顧殿中百官,也不多說,看向侍立在台階下的秘書郎趙昔和文鴻昌。

這兩人就是當初他巡察北安七縣,親自收下的兩顆滄海遺珠,一個是澹黃本命,一個是紅黃本命,都是可以出郡的人才。

眼下沒有宦官,宣讀君旨便是由他們代勞,按照分工,現在是趙昔出列。

只見他從袖中拿出一卷黃色布帛,然後攤開,昂然念道︰「君上有旨,國家體制當層次分明,政令通暢,特與諸位明諭……」

「國朝中樞設內閣,總領國事,文武並舉……設六部分掌全國政事,分別為吏部,有尚書(正四品)一人,左右侍郎(正五品)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文選、驗封、稽勛、考功),每司各有郎中(正六品)一人,員外郎(從五品)一人,主事(正七品)一人等官。戶部有……下設三郡清吏司,各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禮部有尚書……下設四個清吏司(儀制、祀祭、主客、精膳)……兵部……下設四個清吏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刑部有尚書一人……工部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

「地方分為郡縣鄉村四級,郡級正五品,縣級正七品,鄉級正九品,村級為無品吏級……另可特設行政特區,當前白沙洲行政特區為正六品,直屬中樞管轄。」

「明確玄衣衛、天涯閣等特殊機構……增設督察院、太醫院、太僕寺、鴻臚寺、太常寺……」

一番宏偉的體制方案拿出,除開前排少數知曉內情者,大都目瞪口呆,紛紛贊嘆不已。

嚴謹縝密,這是和大旭朝廷一樣完整的體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也有人很是疑惑,六部尚書限制至四品,符合伯國之位格,但位格之下容納太多也會超額,這套體制結構未免太過龐大。

是很完善宏偉不錯,他們也相信如此能達到更高的行政效率,使得國家大步前進。

可初立的安北國,能有這般豐厚的氣運支撐如此體制嗎?

殿中的兩個「生面孔」,原大旭定州巡察御史薛清及原大旭北安郡郡守印慕,互相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的不解。

現在提出的這套中樞、地方的體制,起碼也要公侯甚至王國的級別,才能順暢運行吧。

按照他們的看法,安北國初立,其國運再強,也只能維持這套體制數月運轉。

機構太多,太過臃腫,體制收取的氣運,遠遠彌補不了消耗的氣運。

不過兩個在官場混跡半輩子的老狐狸,既然願意接受周柏的求賢令,入安北國為官,那自然是研究過周柏。

此君必然知道龐大體制背後的問題,他們需要多給一些信心,再次眼神交流,兩人默契地沒有任何額外舉動。

大殿中,考慮到如此深層次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官吏听到趙昔公布的體制架構,是興奮激動的。

位置越多,他們升官的機會越多不是。

「臣等領命,君上英明!」

第一封開國諭旨宣讀完,趙昔並沒有過多展示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默默退回台階下,讓文鴻昌接替。

文鴻昌本命比趙昔稍差一點,但論表現半點不虛。

大方自信,洪聲朗朗。

「君上有旨,建國大朝,當恩賞功臣,賜官爵、賞田宅、金帛,以示嘉獎……」

「令,以陳忠邦為吏部尚書,加中極殿大學士,入內閣;以周遠為兵部尚書,加大學士頭餃;以印慕為禮部尚書,加大學士頭餃,入內閣……以周林為禮部右侍郎,鐘偉為戶部右侍郎,顏列為刑部右侍郎,史長行為工部左侍郎……」

中樞文官宣讀完畢,六部尚書、侍郎等官自是出列接旨,趙昔則是端著官印跟在周柏後面,頒發六部大印。

印慕還好說,作為前任郡守,現在成為伯國的宰輔,他更多的是對三郡百姓的責任感,否則也不會接受周柏邀請入朝。

而無論是陳忠邦、周遠,亦或是鐘偉、顏列,卻全是淚流滿面,恨不得五體投地謝恩。

太不容易了,他們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國高層,主宰百萬人的命運。

特別是鐘偉和顏列,最初只是童生,卻靠著忠心效力,一步步被周柏拔擢到今天的位置。

戶部、刑部、工部都只有一個侍郎,暫未設尚書,是以他們其實就是事實上的一把手。

不做尚書,不是功績資歷不夠,而是本命不夠。

史長行還好點,本身本命就不差,被周柏重點培養任用後,本命連續突破上限,現在距離澹青之命也就一步之遙。

只有鐘偉和顏列,基礎實在太差,哪怕一步步逆天改命,超越本命局限。

至今也才是紅黃本命,而且紅命佔據主流,黃命只是勉強幫他維持坐在侍郎之位。

周柏修習混元氣運道藏,對于手下的任用,時刻秉持德、位相配的原則。

老部下的才能其實不差,周柏有些念舊,本命氣運差了些,放在之前確實不用想做尚書。

但即將到來的征召戰爭,卻是一場大機遇,只要贏下,掠奪外域大運促使國家整體進階都是輕松。

那改變個人本命,自然是順帶為之的簡單手筆。

「令,整編三軍,分設三等。一等中央禁軍,步軍員額五萬,分授游奕、踏白、選鋒、勝捷、破敵等軍號,以婁晉鵬為步軍總管,秩正四品。馬軍員額五千五,五千騎為玄甲騎,五百蛟馬騎兵為龍蛟鐵騎,以褚凱為馬軍副總管,秩從四品。二等為守備軍,分駐各郡縣,軍額十萬,歸屬兵部調動。三等為民兵、輔兵……」

「另設侍衛親軍,員額不等,以屈志為親軍總管,秩正五品。」

「伏魔軍軍額五千不變,以高虎為伏魔軍總管,一應用度由國君內帑支出,歸屬國君親自調度。」

「孤邇來嘉獎功臣,廣庶人之福利。故吳三連、費正清、張大鵬、田金用、萬里……肆行屯墾,開拓疆域,廝戰不解,相繼立下赫赫戰功……此諸臣功早有大小,應有賞章、餃府、秩祿奉行,以崇禮器于朝廷之上。特旨賞黃金、宅院、田地不一,以表孤謝意之誠。」

除開主要高層軍官,周柏同樣不會忘記軍中立下赫赫戰功的中層軍官,以前沒條件大封,現在有條件自然要補上。

有的軍將在殿內,有的品秩太低,甚至是從殿外傳召進來。

很多文官對于軍將受封的畫面,面色顯得有些不自然,不過周柏的旨意上剛剛提過文武並舉,現在當然沒人不識趣勸諫。

國家初立,又正逢亂世,再妄圖以純粹的文官政治處理國事,很顯然跟不上步伐。

這不,一個個在首輔陳忠邦的帶領下,也是向這些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功臣,表示敬重之意。

隨後不久,有資格入朝的軍將,盡皆受封,包括地方郡縣一級的守備軍主官,都由周柏親授一半虎符。

至此,第一次大朝會的主要內容就已結束,但其實是少了一件事的。

那就是沒給功臣封爵,不過百官也都能表示理解。

如此龐大健全的體制,能不能有足夠氣運運轉都不一定,何談再養一些貴爵。

世人皆知,名爵之位,最耗氣運,也是最養人之本命。

不然一個走到末日的大旭王朝,在拋出國爵之封時,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梟雄潛龍選擇接受,並低頭奉其為宗主。

當然,周柏也是明說,未來誰能先得爵位都是功績說話。

「諸卿回去之後,務必向地方百姓,切實灌輸國家概念,宣傳新朝仁政,開國家之新氣象……」

「大變將至,休養生息為重,暫時嚴守各處邊境,不要落下民兵整訓……」

「無事退朝!」

「臣等告退!」在文鴻昌中氣十足的唱喏聲中,文武百官悠悠退去,很快殿中為之一空。

只有幾個具備上書房行走資格的秘書郎,一直還留著。

周柏沒有起身,自是沒人敢催。

深邃的目光穿過宮殿,穿過城池大地,穿過人群,圓滿級的望氣術不虛于任何大小神通。

他看到安都城地下出現一方新生的神域空間,神主正帶著眾多神靈忙著構建神域建築,富麗堂皇的神庭宮殿拔地而起,和凡人修房子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神主是周柏的分身,輕易察覺到本尊的注視,當即施施然一禮,微笑祝賀。

同時也是為自己而賀,面對安都城匯聚而來的萬民氣運,她是能借此突破瓶頸的。

只見她伸展雙臂,一招一攬,磅礡大運倒灌入體,不出片刻,周身開始閃耀金色神芒……

神庭諸神很多都不敢置信,把她們拿捏死死的神主,居然現在才突破金敕?

未正式突破前,便能輕易橫掃她們,神威蓋世。

突破之後,又該如何,怕不是能直接對抗州城皇這種級別的人道神靈。

當然,歸屬神庭體制的她們,對于老大的突破肯定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神主越強,能發給她們的神道符召等級就越高。

神庭神域的構建,以及神主晉升還需要一段時間,周柏就把目光轉移到對整體的觀察上。

神通運轉間,俯察體制之氣運變化,方才大朝會上,體制構建一經宣布,立馬就是風雲變幻。

一張嶄新的龐大法網,自安都而起,向著三郡之地各個角落覆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