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麒老蘇醒
「麒老?」
秦楓睜大了眼楮,一陣激動。
金色氣霧之中,那頭麒麟虛影雙眼閉合,緩緩吞吸周圍的金色氣霧。最終,麒麟虛影漸漸凝實了一些,麒老的雙眸也睜開了。
「秦楓小子,別來無恙?」麒老的聲音在秦楓的腦海之中響起,帶著一絲感慨,「你已經晉升武皇了?唔,血脈也蛻變了,紫炎火凰王族……呵呵,看來我沉睡的時候,你是一刻都沒有停步啊。」
「麒老,你終于蘇醒了……」秦楓同樣是感慨萬分,他對于麒老是真心實意的感謝,「若是沒有你的聖域真意,我恐怕未必能活到現在呢。」
「嗯,我看得出,聖域真意使用了一次……」麒老笑道,「怎麼,踫上什麼危險了?」
秦楓將空間蟲洞遭遇伏擊的事情說出,麒老嘖嘖感嘆道︰「隨著你實力的進步,層次越來越高,要和那些雲海各族對抗,招惹到武尊是早晚的事情……我也是基于這一點,才將聖域真意種子寄托給你。不過,聖域真意畢竟只是外力,你想要保住小命,還是要靠你自己的不斷增強實力。」
秦楓吸了口氣,點頭說道︰「麒老放心,我不會輕易死掉……在你給的聖域真意耗盡之前,我一定會變得更強,擁有對抗武尊強者的力量。」
「哈哈,我相信你,」麒老笑道,「這一晃眼,才過了一年不到,你就已經幫助我完成了重生的第一階段……謝謝你啊,秦楓!這樣一來,我的把握總算大了幾分。這一年來的滋味不好受啊。」
秦楓知道,麒老的生命本源,封印在麒麟金珠之內,肯定是暗無天日,而且要不斷和自己斗爭,避免自己的生命之火自然熄滅。若論凶險程度,麒老在麒麟金珠之中,恐怕要比秦楓還危險幾分。
不過,第一階段的蘇醒,是麒老重生的最關鍵環節。度過這一關,麒老重生的把握就大了一些。若是用概率來表示的話,大約是從百分之一,提高到了百分之五左右。
「我讀過了百獸譜,麒老完成第一階段之後,麒麟金珠會成長為金卵。接下來的第二階段,我還要搜集土屬性能量的天材地寶嗎?」秦楓問道。
麒老道︰「第二階段,要收集那些富含生命能量,尤其是高層次生命能量的寶藥……低于八階的寶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效果了。」
「最少需要八階至尊藥?」秦楓眨了眨眼楮。
「是啊……秦楓,我知道這很難,重生第二世,本就是逆天而為,你盡力就好,」麒老反倒是安慰秦楓,「這一階段的期限也是兩年……不過第一階段,你節省了一年的時間,還是很有意義的,原本兩年的期限,變為三年了。若是能夠在三年內,收集到三十到五十株富含生命能量的至尊藥的話……第二階段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三十到五十株……」秦楓心中苦笑,至尊藥可不是什麼大白菜,隨處可得。這一任務,難度絕對堪稱艱巨。
不過,秦楓臉上卻沒有露出為難的表情,顯得很輕松,笑道︰「麒老放心,我一定做到。」
「咦,秦楓,你是怎麼找到這一處寶地的?」麒老忽然問道,「我在金珠之中,意識蘇醒之後,自動吸收外界的土之能量,感覺到處都是精純的青玉石膏,簡直取之不盡!原本我以為要再熬一年,可卻提前蘇醒完成了第一階段,都是這些青玉石膏的功效啊。」
秦楓笑道︰「這也是我在空間蟲洞被伏擊之後,因禍得福,偶然到了這樣的一處秘境……」
秦楓將潛舟船隊、方壺仙山和吃人魔樹的事情告訴了麒老。
麒老點頭說道︰「方壺仙山,上古時代的三座仙山之一,沒想到居然沉淪在這瀚江水底,難怪無數年來,都無人能夠找到。方壺仙山中盛產青玉石膏,這棵魔樹本身應該只是普通的樹,在青玉石膏的滋養之下生長,漸漸有了自我意識,開始迷惑船隊,引誘他們進入仙山秘境,從而吞吃他們的靈魂,讓自己的意識快速進化。只是它沒有料到,居然會有一個擁有火屬性極端力量的武皇強者,也在被誘騙的船隊上……呵呵,這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魔樹吃人無數,天道也不允許它成就人身。」
頓了頓,麒老繼續說道︰「至于長生藥,原理也很簡單,魔樹將自身的一絲生命本源,注入到其他植物之上,形成所謂的長生藥果實。魔樹本身能活不知幾千幾萬年,它的一絲生命本源,就可以讓其他生靈多出好幾百年的壽命。不過,這些壽命都是虛妄的,魔樹可以借助那一絲生命本源,操控對方的生死。而且一旦魔樹死亡,所有吞吃過長生藥果實的生靈,也都會隨之陪葬。」
秦楓訝然說道︰「這麼說,方壺部落的野人都要死了。」他心中有一絲遺憾,讓這麼多人死掉,並非他的本意。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那些人在吃下所謂長生藥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生死不由自主。
麒老安慰了秦楓一句︰「你這樣做,也是讓他們早入輪回,于天道而言,乃是善舉。」
秦楓搖搖頭,將這件事拋開。他取出了那顆魔樹死後留下的木核,遞給麒老︰「麒老,這件東西你可認得?」
木核懸浮在麒老的面前。
「這是……」麒老的眼楮中,忽然閃過一絲驚嘆之色,隨後笑道︰「秦楓小子,你的運氣真的很不錯。」
「這是一件品級很高的天材地寶?」秦楓問。
「呵呵,比天材地寶要珍貴得多,」麒老笑道,「這是方壺仙山空間秘境的‘本源’!只要煉化了這顆本源,方壺仙山空間秘境,就等于是你的後花園,你也將會成為一境之主了……哈哈哈哈!好處數之不盡。」
「方壺仙山空間秘境的……本源?」秦楓有些茫然,他還是第一次听到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