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凌家的喪事已經辦了三天了。凌荊山沒采納三叔公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道場的意見,直接定下停靈七日然後下葬,並且棺木里不放陪葬品。凌荊山自然不是拿不出銀錢來將喪事場面弄得隆重。但他想到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同袍,有些甚至連馬革裹尸都辦不到,就覺得過于大辦喪事實在沒有必要。

三叔公當場就道︰「我們老了,不中用了,說話也沒人听了。七天,那也太簡陋了。而且還一點隨葬品都沒有,也太薄待你爹了。人家那些窮人家,寧可舉債都要讓老子娘走得風光。咱們這樣的人家,至于如此麼?」厚葬的確是這一方的風俗,他越說越理直氣壯。不肯給親爹大辦喪事,那就是不孝。

當時差不多族里的男丁都在,凌荊山知道他是在爭話語權。之前于珩到來時幾個族老明哲保身的態度,他們自己也知道很難在他面前挺直腰桿。但要他們就此退縮卻是不肯的,借著他爹的喪事發難早在他預料之中。總之就是要利用輩分把他壓住、壓服。畢竟接下來的守孝期,如果沒有大的意外,他是要留在凌家的。他的態度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利益。

凌荊山斬釘截鐵地道︰「凌家被搶劫的事才過去不到兩個月,家底都薄了。要按三叔公說的大操大辦的話,三個月後不用過年了。雖然家里在孝期,但年也不能過得太簡薄。除非,把過年的一應花銷都挪來先用了。至于舉債辦喪事,我是決計不肯的。隨葬品我一件不放就是為了不讓人去打擾我爹。凌家再經不起第二次被賊人洗劫了。」

眾人听到把過年的銀子挪來用,心頭就都打起了小算盤。很多人都是依附嫡枝過活,就指著過年的時候嫡枝送的錢糧銀子了。當下也紛紛表態,說七天也不算簡慢了,該做的法事、該請的僧道也沒少啊。而且,因為驚寒的關系,就連方知縣都親來致祭,還有本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是一個不落全來了。如此場面,誰能說一句簡慢?

于珩悄聲和凌驍道︰「虧得他們不知道大人的真實身份。不然,豈不是會直接要求這喪事辦個一百天,請足一百僧道來做法事?」好在向兵部報喪請求守孝的折子遞上去,一來一回怎麼都得十天才能收到批復。到時候朝廷肯定會循例有所表示,畢竟將軍是堂堂的三品,而且功勛卓著。那會兒老爺子已經下葬,這些人也不能再鬧騰。

凌驍道︰「這些老頭子,打不得罵不得,傷腦筋!」之前居然還想讓封姑娘立即嫁進來沖喜,這要是真沖喜了,如今人沒了豈不是得被他們怪得滿腦袋的包?

里頭三叔公看著眾人因為過年的事紛紛倒戈,惱火不已。正要再說,就見凌荊山看向了身後自己的兒孫。喉頭一句你沒錢給你爹大辦喪事,卻有錢一再外借?只好咽下。

自己就算在凌家爭到個一言九鼎,還能活多久。而且這小子軟硬都不吃,真是對自己無可奈何,也會把氣撒在自己兒孫身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