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99章 倭國亂局

最終,菅原道真並沒有同意共同圍剿海盜的提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覺得大唐這中間有陰謀。

雖然事情可能沒有解決好,但心里有些不太好的感覺的他,還是決定帶領使團返回倭國。

不過此行,卻有數十人選擇了留在大唐,因為他們已經被如今的大唐所吸引,想要在這里求學。

菅原道真並沒有阻止,他以為三善清行也會留下,但最後對方卻選擇了回國,只是帶了數百本各種書籍,基本上都是各種文學典籍,這也符合三善清行一個漢學家的身份。

雖然這次大唐之行有些倉促,但無論是菅原道真,還是三善清行,都打算在回國後,重新組織一次使團,要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規模也得比這次大。

因為他們都發現如今的大唐好像比之前歷次遣唐使團帶回的資料中所說的大唐有很大的改變,更為強大、開放、繁榮。

不過在回到倭國後,听到如今倭國的情形,菅原道真可謂十分震驚,他沒想到離開這幾個月時間,居然發生了這麼多事。

韓寇在石見立國,為禍山**、山陽道、西海道。

倭國借鑒唐制,把轄境劃分為五畿七道,在明治時期倭國控制了蝦夷島,改蝦夷島為北海道後,才變為五畿八道。

山**就是靠近隱岐國的西部北海岸的幾個令制國,丹波國、丹後國、但馬國、因幡國、伯耆國、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

山陽道則是瀨戶內海北邊的幾個令制國,分別是播磨國、美作國、備前國、備中國、備後國、安芸國、周防國、長門國;

西海道就是後世的九州島。

雖然韓寇所建立的韓國被藤原時平率領的大軍打的節節敗退,已經從伯耆、備中和備後三國退出,但是安芸全境卻是被韓寇攻陷了。

目前藤原時平率領大軍在備後和備中,準備奪回安芸、周防和長門三國,再包圍石見和出雲。

而且有一部分韓寇依然在襲擾西海道諸國,牽制了西海道這邊不少兵力,導致無法增援藤原時平這邊。

這只是韓寇問題,在東北方向還有蝦夷人的問題。

在菅原道真回來的時候,蝦夷人已經攻陷了出羽全境、陸奧大部分和一部分越後國領土,兵鋒正盛。

並且,蝦夷人還以目前佔領的土地,建立所謂的蝦夷國。

陸奧國國守以及上下野、常陸等國的聯軍也被蝦夷人擊敗過,導致如今東北地方局勢惡化,甚至可能威脅東國地區。

菅原道真沒想到局勢會突然惡化的這麼嚴重,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

「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嚴重?為什麼蝦夷人那邊會突然渡海南下?」

一回到平安京,菅原道真就問著自己的親信。

「誰也不知道,最開始只是襲擾陸奧國北部沿海,損失也是控制陸奧北部的安倍氏為主。

但隨後平氏率領聯軍討伐,結果戰敗,蝦夷人便趁機攻佔了出羽國全境和陸奧大部,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伴義朝解釋道。

「蝦夷人不是都不團結嗎?雖然凶悍,但武器這些都很差,陸奧國和出羽國的軍隊不應該打不過才是。」菅原道真疑惑道。

「據說是蝦夷人也得到了一些精良武器,而且很有可能是從唐人那邊流落到蝦夷的。

陸奧的那些家族,雖然有些實力,但是裝備這些差,被有精良武器的蝦夷人擊敗並不是不可能。」

「怎麼又是唐人的武器?」菅原道真眉頭一皺。

難道這些武器還是大唐淮南生產的那些嗎?

「右大臣,你此行可有收獲,唐人那邊是什麼情況?」伴義朝追問道。

「唐人很強大,但是他們的朝廷卻不知道這些武器為什麼會流落到倭國,初步的調查結果可能是下面的藩鎮私自販賣的。」菅原道真解釋道。

「右大臣,您覺不覺得這其中有些不對。先是西邊的韓寇,再是東北方向的蝦夷人,還有石見、佐渡存在的唐人軍隊,這怎麼看也不像是有人走私武器可以造成的結果。」伴義朝猜測道。

「你的意思是?」菅原道真有些疑惑。

「我的意思是,這後面就像是有只大手在推動,這韓寇和蝦夷人一前一後的出現,太巧了,仿佛有人針對倭國一樣。」伴義朝說道。

「你這麼說,倒是有可能!」菅原道真一想,還真是有些奇怪,「對于,如今平安京的情況如何?天皇陛下那邊是什麼態度?」

「這個……」伴義朝低聲道,「現在平安京的情形有些不對,朝中也有不少對您不好的言論,下官認為藤原時平可能要為難你。」

「他要為難本官?這又不是第一次了,不用擔心!」菅原道真頗為不屑。

他跟藤原時平可以用勢如水火來形容,相互為難的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自然沒有放在心上。

「還是小心為妙,如今藤原時平借著討伐韓寇的機會,掌握了軍權,在朝堂上無人敢違背其的意願。

藤原氏如今的聲威更甚,不得不防。」伴義朝還是不想菅原道真被藤原時平整下去,那樣對于伴氏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無妨!」菅原道真不以為意。

不過他還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就當他回到平安京後,把在大唐的見聞向醍醐天皇匯報。

可醍醐天皇卻興致不大,這讓菅原道真有些疑惑。

沒過多久,平安京便有傳聞菅原道真私下可能在幫助齊世親王奪皇位。

若是這傳聞不是菅原道真,可能醍醐天皇還不會信,但菅原道真是齊世親王的岳父,這無疑讓醍醐天皇有些擔心。

加上藤原時平專門從前線趕回,給醍醐天皇施壓,想要把這事情定下來。

最後的結果是醍醐天皇選擇了听信對菅原道真的誣告,貶謫菅原道真,讓其前往西海道築前國擔任大宰府權帥。

大宰府位于築前國,在後世的福岡。此時的大宰府是倭國西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為大宰府的中樞,是倭國的外交、對外防御的前沿陣地。

大宰府建立于唐朝初期時期,迄今已經兩百年歷史。大宰府有著與平城宮等同樣由朝堂院形式的政廳、周邊官衙、以及為了接待外國使節而設置的客館等部分構成,是倭國的西都。

到大宰府上任的多為有遣唐經歷的、常年活躍于國際舞台上的人物。

因為外國使節和商賈往來頻繁、進口商品眾多,在建立之後的一百多年間,成為了倭國最大的的國際性城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