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01章 出征前夕(二更)

駙馬,這次你出征可是本宮好不容易向老七爭取過來的。

老七倒是沒有跟本宮明說,但是皇後說過。老七覺得你沒有軍功,是沒法擔任大將軍一職,自然也當不了這個神機營統領。

這次出征,本宮給你爭取到了機會,若是能立下軍功,本宮這邊也好去求老七給你升職。」

安化長公主府,安化長公主正在給即將出征的駙馬張璉穿戴盔甲,叮囑一些事情。

雖然臨近過年,但朝廷還是在年前下了詔令。

以崔安潛為招討使、平南大總管,負責指揮左龍武軍、左武衛、鎮南都督府、安南都護府和四川道軍隊負責此次出征南詔之戰。

之所以是崔安潛,因為李曄手上沒太多可用的人。

劉奎、李洪等人倒是可以獨擋一面,但是一個在安西大都護府、一個在安北大都護府。

葛從周是降將,本身也在安東都護府,也不合適。

劉麒本身也不適合負責指揮這種作戰。

其他人,向王彥章、楊師厚、劉鄩、秦易安、鐘偉等人,要麼資歷太淺,要麼有這有那樣的毛病。

王建倒是有這個能力,但是因為其大肆擴充親信部隊後,李曄就有些不太相信他。

本來以南詔這次的戰事,鎮南都督府負責,無可厚非,可李曄最終還是派了崔安潛。

此次作戰,李曄也算是手筆很大。

除了左龍武軍和左武衛外,還有四川道增援的五千步兵和三千神機營。

鎮南都督府下,建昌都督府有七千兵馬,會川都督府有一萬兵馬,鎮南都督府直屬軍隊也有八千。

這里實際上就是八萬多人。

當然並不是都要出動,左武衛指揮駐扎在成都,但是不會一開始就出動,鎮南都督府也會留守一部分軍隊。

八萬多人,也就出動五萬人。

而在南邊,三管各抽調了一千人;嶺南東道抽調了三千兵馬;加上安南都護府也要抽調一萬五千人參戰。

從安南這邊出兵的軍隊兩萬一千人。

相當于這次出征共七萬人左右。

七萬人的規模並不小了,南詔常備軍是三萬人,之前內亂損失了不少,段寶龍又帶走了一部分軍隊。

雖說鄭買嗣掌權後,把軍隊缺額又補上了,還把軍隊擴充到四萬人,但整體實力還是被削弱了很多。

七萬對四萬,加上還有左武衛在成都候著,若是崔安潛這都不能解決南詔,那麼他的軍事生涯也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如今崔氏一族在朝廷人才凋零,若是他這個頂梁柱都倒下了,崔氏想要重回朝廷都不知道得猴年馬月。

張璉率領的就是三個都的神機營,分別是一個神機炮都、兩個火槍兵都。

之所以沒有神策大將軍炮,是因為那玩意不方便攜帶,從成都這邊抵達鎮南都督府的道路也不好走。

加上左龍武軍攜帶了天策炮,沒必要再帶神策大將軍炮。

「公主放心,此戰不成功便成仁。」張璉意氣風發道。

「別!」

安化長公主連忙捂住駙馬的嘴,「別說那些話,活著回來就是。」

「公主放心。我走之後,公主在京中也多加保重身體,等我凱旋歸來。」張璉提醒道。

對于這次出征,李曄比較看重,所以親自在城外相送。

崔安潛率領的軍隊規模並不大,就三個都的神機營,外加一些親隨,不到四千人,因為大軍都在成都府或者鎮南都督府。

不過歡送的人群中,卻有人思緒萬千。

那就是隆騰。

他可是知道自己那佷子也沒安好心,隨時等著過河拆橋。

不過他通過李裕那里得知唐人出動了十萬大軍,若自己佷子真的胡來,會是個什麼結果?

「父王,你怎麼愁眉苦臉的?唐軍去幫助南詔,我們不應該高興才是嗎?」舜化晴看到一臉憂愁的父王,有些疑惑。

「沒有,只是想到不能親自率領軍隊平叛,有些遺憾而已。」隆騰強打起笑容,心中的憂愁又有何人知?

「沒想到父王還有這等雄心,等平定了叛亂,父王可以向陛下請求領兵不就行了?」

舜化晴想事情還是太簡單了,不過隆騰也沒解釋,畢竟這些事沒必要讓她知道。

進攻南詔的事,是崔安潛負責,怎麼打是他的事。

李曄作為皇帝,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此時看到戶部尚書李泌,李曄就頭大了。

倒不是因為看到李泌就頭大,而是因為看到李泌交上來的那封奏折。

這個奏折也不是其他什麼,相當于是一份人口統計的最終匯總表,上面有各道戶籍數和人口數。

人口統計並不是一年一統計,而是兩年一統計。

上一次事情乾寧九年的事,馬上就乾寧十二年了,就把截止乾寧十一年的人口統計了出來。

各道人口前三,四川道和山南西道依舊排在第一和第二,兩道人口加起來已經破千萬。

戶部統計出的結果是839萬戶共4724萬人。

戶數挺多吧?

是挺多的,但是總人口不多,而且分布也不均衡。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四川道和山南西道佔據了四分之一的人口,至于後世應該屬于人口大密集地的河南道和齊魯道因為戰亂,人口還未恢復過來。

第三反而是淮南,第四是組建不久的浙江道。

所以目前大唐人口主要位于西南地區和東南地區。

李曄頭大的原因還是人口太少了。

若是要滿足他的雄心壯志,充足的人口特別是青壯年必不可缺。

「兩位愛卿,你們有沒辦法增加人口?這人口增加總是不溫不火,朕都看不過去了。」李曄就差沒抓頭發了,「要不跟漢朝那樣,女子滿15歲不嫁收人頭稅?」

想到漢朝增加人口的辦法,李曄也有些心動,只是這樣對女子有些不公平。當然李曄可沒興趣在這個年代去提倡女權,而且論歷朝歷代,唐朝女人地位算是最高的吧。

「陛下,這個辦法倒也可行,不過15歲是不是太小了?臣以為可以提高到16歲。」李泌不覺得這個有什麼不好,畢竟有先例的。

「除了這個辦法呢?還有其他的辦法嗎?」李曄問道。

「我大唐立國之初就有讓婦人喪偶再嫁的先例,若是想增加人口,這個也可以試試。

規定一個時間,就是女子在喪偶之後,過了服喪期限半年內必須嫁人,否則也征收人頭稅。」李泌也是鑽到錢眼里去了。

「既然提到這個,要不這樣,把女子服喪的時間也縮短到一年如何?」李曄想到一點。

「陛下,此舉不可。」李泌連忙勸道。

縮短到一年,意味著男女服喪期限都一樣,禮部那群人肯定會不同意。

「這個後面讓禮部去想辦法,反正得縮短。對了,李振,你記一下,後面抽空談談婚喪嫁娶的相關事宜。

朕前些日子看了那什麼《戶婚律》,都誰編的?什麼良賤不能通婚,士庶不能通婚,都得改了。」李曄著重提醒道。

「陛下,這個合適嗎?」

李振倒沒覺得什麼,但是李泌卻有些擔憂。

「怎麼不合適?」

「陛下,門當戶對已經深入了民心,就算是改了《戶婚律》恐怕效果不大。」李泌回道。

「那不影響,朕只是覺得律法有些不合理,至于那些人看重門當戶對是他們的事,但這律法得改。

還有關于戶籍等級區分的,也得改改。」

「陛下,修改律法是大事,這馬上就是新年?」李泌遲疑道。

「內閣先把這事提上日程,具體的年後再說,但律法是該修修了。」李曄看了一遍那些律法後,發現的不合理之處太多了。

雖然不一定全部按照他的意願來修改,但修改律法一事必須提上日程。

「陛下,臣還有一個建議可以增長人口,就是不知道是否符合陛下的意思,這個建議有些上不得台面。」李振突然說道。

「什麼建議,說說看!」

李曄的興致一下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