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63章 鎮南都督府(七)(三更)

「你們怎麼又來了?現在朝廷對新羅的事並不上心,你們找本官也沒用,你們還是準備回國吧,想要聖上同意出兵新羅很難。」

看到崔致遠又找上門,歸仁紹就有些頭大,本來想趕人,但想了想,還是算了,不過臉上的不耐煩卻是沒有掩飾。

「歸上官,還請看在我新羅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讓我們死心也好,這讓我等也好回去向吾王復命。」崔致遠站在那里,對著歸仁紹九十度鞠躬,就差沒跪下了。

好在這個時候不興跪拜禮。

「唉!」看到對方行如此大禮,歸仁紹也不禁嘆氣,拂了佛衣袖,「你們這是何必。」

「歸上官,我等都是新羅人,看到國家戰亂不斷,心思焦慮,想來在十余年前,歸上官跟我等的心情也差不多吧。

新羅作為大唐的屬國,若是實在沒辦法,我等也不會如此叨擾上官。」崔致遠語氣之誠懇,也讓歸仁紹有些觸動。

「你起來吧。」歸仁紹搖了搖頭,示意崔致遠等人就坐。

待崔致遠二人坐下後,歸仁紹這才說道,「聖上說的那些話,我也听聞了,宮中的人並沒有保密,想來也是聖上受益的。

其實並不是聖上故意逮著之前的舊事不放,而是朝廷目前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管你們新羅的內亂。」

「為何?大唐兵強馬壯,只需要數萬大軍,就能解新羅的燃眉之急。」樸景暉插話道。

歸仁紹抬頭盯了一眼對方,既然自己要做好人,干脆都說了吧,也不是什麼忌諱的事。

「你們看似大唐現在兵強馬壯,但是我大唐的外患也不少。西有吐蕃、回鶻,北有契丹、渤海,西南有南詔。

這只是外患,內憂也不少。跟你們新羅一樣,我大唐目前也有內患,幾個藩鎮不听朝廷號令。

你也曾也在大唐待過一些年,也知道一些情況。若不是當今聖上,我大唐也不會有如此好的局面。

但要是出兵新羅,就算是聖上同意,反對聲音也很大。首先戶部就不會同意,數萬精兵,需要的錢糧數目不小。

以你們新羅王室目前的情況,也很難承擔吧!」歸仁紹看了看對方,詢問道。

歸仁紹還是知道點分寸,他這話純粹就是夸大其詞。

外患是有,沒那麼夸張而已。

吐蕃早就分裂了,沒看到安西大都護府都快佔領整個青海了,也沒見吐蕃怎麼著;回鶻就更別說了,雖然那也是大唐西進的敵人,但目前還沒交惡,雙方也沒爆發戰事。

至于契丹,剛被打趴;渤海國此時情況不比新羅好哪里去;南詔也一樣。

意味著目前大唐所有的外患都處于虛弱期,大唐沒去攻打他們就不錯了,哪里還敢主動犯境。

所謂的內患嗎?

你讓楊行密和錢造個反試試!

兩大藩鎮被十余萬朝廷大軍包圍著,這兩個藩鎮前腳造反,後腳這些大軍就敢開進兩個藩鎮。朝廷這些將領可就等著軍功,白送軍功,為啥不要。

而且說句不好听,兩個藩鎮的將領和官員有多少願意跟著一起造反的,還不一定呢。

「怎麼這麼嚴重?」崔致遠也愣了,他也知道這些事,但他沒覺得有很嚴重啊。

「自然,你許久沒來大唐,自然不清楚情況。」歸仁紹說道。

見歸仁紹說的那麼誠懇,崔致遠雖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卻猜不到是哪里不對勁,只能選擇相信。

「原來是我誤會了。」崔致遠恍然大悟道。

「咳咳,不過看在你跟舍弟是好友的面子上,我可以給你指一條路。」歸仁紹咳嗽了一聲說道。

「歸上官請說。」崔致遠神色有些激動。

「其實也沒什麼,朝廷的三大皇商一直在跟你們新羅的商人做生意。恰好本官跟皇商何國舅有些來往,若是你們能搭上何國舅這條線,對你們新羅或許有些好處。

忘了說了,何國舅是當今皇後的表兄。」歸仁紹提醒道。

崔致遠一愣,轉而大喜,「多謝歸上官,還勞煩歸上官幫忙。」……

「陛下,歸仁紹給新羅使團那邊介紹了何國舅。」

大明宮中,李曄正在太液池旁釣魚,李簡來到李曄身邊,低聲匯報道。

「哦?沒想到歸仁紹倒是跟何東有來往。」李曄笑了笑。

「陛下,那這事?」李簡有些遲疑。

何東是國舅,又是皇商,身份有些特殊,李簡也不敢胡來。

「既然何東選了新羅王室,那就讓張雄和李讓從弓裔和甄萱兩股勢力中各選一家吧。

不過中間你的錦衣衛要做好監視之責,別讓他們把違禁的東西販賣出去。朕的要求是,讓新羅亂起來,但又不能讓新羅王室被人滅了。

其中分寸,自己把握。」李曄平淡的說道。

「臣明白!」李簡回道。

就在這時,平靜的湖面上出現了一些波光,李曄的那釣魚竿有了動靜,有什麼東西正拉著魚鉤往水下跑。

李曄小心翼翼操縱著,很快一條半尺左右的魚被他拉出了水面。

「陛下運氣不錯,這條魚不小。」李簡笑著恭維道。

「還行,朕的運氣一直不錯。」李曄哈哈大笑道。

隨著王建回京,新羅使團帶著還算可以接受的結果回歸,朝廷設立鎮南都督府和安南都護府的旨意也正式對外公布。

一個鎮南,一個安南,不少人也猜到了朝廷的用意,這是要對南詔下手啊。

而且這兩個新設立的軍政一體的府衙,也配備了比較豪華的文武官員陣容。

鎮南都督府,為中都督府,都督酒泉郡公王建,副都督孔崇弼、周德威。下設兩個下都督府,分別是建昌都督府和會川都督府,分別以岳昌旭和段寶龍為都督。

安南都護府,都護為蕭遘,副都護為馬殷、孔崇弼,下設演州、鴻州、陸州、峰州四個下都督府,都督分別為趙元章、曲承裕(本地大族)、彭玕、秦易安,令鄭中貽調任安南都護府長史。

另外還有不少從各地抽調的文武官員,目的很簡單,盡可能短時間內穩住兩地的局勢。

兩個地方其實都不穩,前者是段寶龍這個不穩定因素,後者則是本地大族。

特別是安南這邊,當初劉巨容前往安南,那可是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才站穩。

這其中,趙元章等一批將士也有不小的功勞,這也是為什麼趙元章被任命為演州都督的原因。

不過即便是現在,大唐在安南的統治依然不穩,其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曲承裕……

這位手握上萬兵馬,又是本地大族出身,根基深厚。

其他的不穩定因素也不少,因此這次還從周邊各道抽調了不少兵馬進駐安南,確保大唐在這里的兵力優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