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25章 出使西域

「這就是長安?」

進了明德門,看見眼前寬闊的朱雀大街,尉遲據以及他手下的于闐使團一行人都驚呆了。

路過的行人看到這副模樣,便知道這群胡人是第一次來長安。很多人第一次來長安都是如此,沒辦法,長安城的雄偉是他們無法形容的。

可以說,僅僅是長安城內的人口都可能比整個于闐的人口還多。

難怪當初大唐可以威震西域諸國,這實力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尉遲據心里也很震撼,要不是旁人提醒,他可能還得傻傻地站在那里。

「尉遲將軍,若是您想游玩整個長安,後面本官可以作為向導,當下還是跟隨本官前往迎賓館歇息。」

升任為禮部主客司郎中的趙昌翰對著尉遲據客氣地說道,心中卻是在嘀咕這個所謂的于闐王族之人,沒見過世面。

不過聖上對于闐使團很是看重,所以趙昌翰在言語行為上,還是不敢怠慢。

這樣的情況,其實禮部的人見得多了。那些前來朝貢的番邦第一次進入長安都是這個表情,他們也都見怪不怪了。

翻譯連忙把趙昌翰的話翻譯給尉遲據,後者一听,行了一個禮,「那就麻煩趙郎中了。」

雖然于闐的人對于大唐比較向往,但是從百年前吐蕃佔據于闐到現在,于闐國內還能說漢語的人並不多了,僅有的一些還是當初安西大都護府將士的後代,而且話也不標準。

隨行的幾個翻譯,還是尉遲據等人在沙州臨時招募的。

「尉遲將軍請這邊請。」

趙昌翰神色正常,然後便吩咐前面的手下帶路,前往迎賓館把于闐一行人安置下來……

鄂州,長江水師升州廂駐地。

「杜兄,東寧州雖說路途遙遠,居于海外,但好歹大理寺念及杜兄是進士出身,沒有剝奪杜兄的進士身份,還讓你擔任流求縣的主簿。

東寧州初設,可謂是百廢待興,若是杜兄能在東寧州干出一番政績,未嘗不能調回。」

看著眼前的杜荀鶴,殷文圭只能好言相勸。

可是東寧州是什麼地方?

一片荒蕪之地。

幾個月前,因為聖上的一時興起,設立東寧州,並設立下都督府——東寧州都督府,以明州水師將軍王師邈兼任都督。

東寧州都督府隸屬于鎮東軍管轄。

別看東寧州的級別高,但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

東寧州下設一個流求縣(今淡水),也就只有這麼一個流求縣,人口不過千,還有一部分是明州水師將士。

去這樣一個地方,還不如去儋州或者西北以及北方邊關。

「賢弟不用安慰我了,能求得性命就不錯了,去了東寧州也好。」杜荀鶴一臉苦澀。

從心里講,他肯定不甘心去那種地方。

但是一步錯,步步錯。

正如殷文圭所說,若是當初他是棄城逃跑,而不是轉投朱溫,也不至于會有如今的下場。

殷文圭也不禁嘆息,「杜兄此去不必擔憂,為弟已經囑托了隨行人員,一定會好好照顧杜兄,平安護送杜兄抵達東寧州赴任。」

「多謝賢弟了,希望以後還有相遇的機會。」

看著作為長江水師參軍的好友,杜荀鶴心里很不是滋味。

對方不過一明經出身,卻後來居上,位于自己的頭上。

說完,杜荀鶴便登上了船,然後乘坐這艘船抵達那陌生的東寧州。

送走好友後,殷文圭便轉身離去,他還有著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馮弘鐸歸順朝廷後,其麾下水師也被長江水師收編。隨後水師都督府也從江陵府搬到了岳州,並在升州設立了分署,上半年駐扎在岳州,下半年駐升州。

同時在萬州、江陵府、岳州、鄂州、江州、池州、升州各設一廂,加上都督府直屬軍隊,計劃整個長江水師達到兩萬五千人。

多余的水師,除了一部分就地解散、打回原籍外,都編入了明州水師。

而整合了一部分長江水師艦船的明州水師,也下轄兩個廂,總兵力六千人。

也就現在的水師才算是真正的長江水師,楊行密和錢自身的水師實力並不強,又有長江水師橫在中間,也算是讓這對盟友沒法真正的結盟。

如今水師變強,地位也隨之提高,殷文圭雖然只是個參軍,但畢竟是在水師都督府,今時不同往日,一般的官員和將士還是會買他的賬。

「殷參軍,都督府這邊有急事,都督下令一眾官員、將領立即回行署。」

就當殷文圭這邊剛剛回到行署,便有人找到他。

「這是什麼事?怎麼都督下令所有人都回來?」殷文圭有些疑惑,吩咐手下的人把馬車趕到後院去停著。

「回殷參軍,據說是淮南那邊來人了,神色頗為不善!」

「淮南?」殷文圭一愣,當即點了點頭,「好的,本參軍自己進去,你去通知其他人吧!」

懷著好奇,殷文圭走進行署,心想這淮南是想來鬧什麼ど蛾子?

下馬威?

想到自家都督那脾氣,希望別弄出事最好……

「夫君,為什麼朝廷要派你去出使西域?派其他人不行嗎?你這一去,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

長安永安坊,此時永安坊可不是後世那回民街啥的。

雖說大唐比較開放,但是對于宗教這塊,還是以道佛為主。

趙昌翰的家就在永安坊,一座並不大的院子。

畢竟在長安這寸土寸金的地方,以趙昌翰的俸祿也買不起多大的宅子。

今天趙昌翰從禮部回來,就把自己要出使西域的事情告訴了妻子。

于闐使團的覲見,讓聖上龍顏大悅。朝中有不少希望大唐可以重回西域,把安西大都護府遷回其本應存在的地方,而不是佔著隴右之地。

對于這次出使,不僅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在爭,其他五部以及其他衙門的人也都在爭取。

這樣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誰不想自己去。

不過最後卻是聖上欽點,讓作為禮部主客司郎中的趙昌翰去。

聖上對于乾寧元年的那批進士好像格外看中,鄭谷一個只考中進士剛十年的官員,被任命為正三品的容管經略使。

哪怕是容管經略使很多人不願意去,但鄭谷卻是直接從四品到了正三品。

有鄭谷在前,聖上欽點趙昌翰為此次出使西域的使節人選眾大臣倒是沒那麼驚訝了。

只能羨慕這一批的進士聖眷非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