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01章 離去(三更)

听到常行儒這有些粗魯的話,柳璨和杜荀鶴心中都有些鄙視,不過臉上卻不敢表現出來。

雖說他們二人對常行儒有些不屑,但這里是對方的地方,他們沒傻到在這里惹怒對方。

看到身後的二人,周繇拍了自己額頭一下,臉上露出抱歉的笑容,解釋道,「倒是忘了給防御使介紹。

這二位是周某的故交,這位柳璨,出自河東柳氏,是柳公權柳少師的族孫;

旁邊這位是杜荀鶴,杜牧杜樊川之子。

兩人都是頗有才華的俊才,此次是前往長安參加科舉,正好經過陝州。」

周繇在介紹的時候,常威則是在旁邊給自己的父親介紹柳公權和杜牧是誰。

常行儒是武人出身,沒讀過什麼書,哪里知道柳公權和杜牧是誰。常威以前也不知道,雖然武學讀書期間主要講的兵法、戰役之類的知識,但是也會簡單講解這些文學基本常識。

要知道武學中也有去考取科舉的,並不是在武學就只能考武舉。

若是在武學讀書期間,不能考取武舉或者科舉,就只能服從武學的安排,進入軍隊,必須服役三年。

這期間是不能考科舉或者武舉,除非是三年服役結束後,你可以選擇去參加考試。

在如今的禁軍,武學出身比非武學出身的晉升要快,武舉出身又要比武學出身的晉升快。不過武舉每年招的人數太少,甚至不如進士,所以也不是很好考。

扯遠了,在听到次子的解釋後,常行儒裝作懂了的點了點頭,「原來是名人之後,本使是粗人,不要見怪。」

「在下不敢!」

杜荀鶴二人連忙拱手道。

周繇顯然沒打算過多介紹的意思,看著一旁的常威,笑著道,「周某還說防御使身邊那名年輕俊才是誰,細看才發現是令郎。不過周某倒是听說令郎在武學讀書,怎麼有空回來。」

「回周長史,佷兒是請假回來,昨日剛到。」常威道。

「能入武學,說明賢佷前途不可限量。」周繇簡單的夸獎了,「周長史的長子據聞已經武學畢業,怎麼未見歸來。」

「犬子目前在安西大都護府服兵役,須得三年方可歸來。」

對于自己長子和次子,常行儒知道兩人沒考中進士的命,還不如讓他們去軍中待著。

在自己手下沒意思,母鷹翅膀下的雛鷹,終究不能真正長大,讓其在外面磨練一番倒也不錯。

當初自己長子從武學畢業,他本來想給其某一個好的職位,即便是不能回陝州。可沒想到對方私自做主去了缺人的安西大都護府,等他知道情況的時候,已經遲了。

不過前段時間得知長子已經成為一名副校尉,他倒是有些驚訝,也感到欣慰。

要知道從武學畢業,自己長子只是一名副隊正,與副校尉中間隔著隊正。在安西那種常行儒根本沒關系的地方,作為軍人的長子只能靠靠軍功說話。

在昨天次子回來,他才得知長子參加了安西大都護府的幾次軍事行動,包括平定安西轄境的游牧民族叛亂、攻打甘州回鶻等戰役。因為在幾次戰斗中表現不錯,所以才能晉升這麼快。

自己的長子在軍中立功,常行儒這個當父親的自然高興,也算是他老常家後繼有人了。

「虎父無犬子!」周繇夸贊道。

「今天難得高興,周長史,去常某府上一聚?常某讓人好好準備一下,大肆慶祝一番!」

贏了球的常行儒心情很好,加上周繇的恭維讓他更加得意,不慶祝一下,豈不是不合適?

「那周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周兄有公務在身,不必再送!」

陝州西門,看到在城門外相送的周繇,杜荀鶴也有些措不及防,連忙拱手致謝。

「那賢弟就一路慢走,周某就在這里祝賢弟此行問鼎榜首。」周繇笑著拱手道。

「借周兄吉言!」

隨著杜荀鶴和柳璨等人離去,旁邊周繇的一個幕僚有些好奇。

「長史對這個杜荀鶴有些不喜,為何還要親自相送?就算他有才華,但這進士考取何其之難,此人也不一定能考中。」

「結個善緣而已。他能得到梁王朱溫的接見,說明朱溫很看好他,以朱溫如今的威望,朝中有不少人向其示好。說不準這杜荀鶴就考上了呢?

他與本官是同鄉,本官也沒必要去得罪,說不定以後還有需要對方幫忙的地方。」

「長史英明!」

「英明什麼?要是英明,本官也不至于現在也只是個長史。」周繇自嘲道。

他是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考中的進士,跟他同年考中的鄭昌圖、裴贄、徐彥若等,哪個不比他的職位高,就連咸通十五年才考中進士的劉崇望都成了封疆大吏。

論才華,他不屬于這些人,都是同屆進士,他還是‘咸通十哲’之一。

不過他輸在家世上。

他的祖上或許顯赫過,但那是兩百年前,他出身貧寒,也不是什麼大家族子弟。

可其他幾人不同,鄭昌圖出自滎陽鄭氏;徐彥若出自東海徐氏,其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進士,其父徐商更是擔任過宰相;裴贄就別說了,出自聞喜裴氏。

想到這里,周繇心里也是有些不舒服的。不過想到同為咸通十哲的其他幾人處境,他又趕到慶幸,起碼自己還算是較早地考取了進士。

而其他幾人除了鄭谷、溫憲幾人考取了進士,剩下的就比較坎坷了。

不過作為乾寧元年的進士,據說聖上對鄭谷和溫憲比較看好,也不知道真假,但溫憲擔任渭州長史的事他倒是听說過。

這才幾年時間就走了自己近二十年才走到的路。

但自己如今不到花甲之年,還有機會,未嘗不能在致仕年齡到來前有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機會。

如今的聖上對于世家的打壓之意根本就沒掩飾,而知道聖上想法的世家也無力應對,因為現在的世家早就不如之前。

想到這里,周繇又有些感謝黃巢,還有秦宗權了,沒有他們的造反和屠殺,這些世家也不至于出現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情況。

看似如今世家在朝中的重臣依然很多,但最近幾年無論是進士,還是明經等科,那些大世家子弟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小家族和寒門子弟的比例不斷上升。

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