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88章 重提改革(二更,創世首發)

「陛下大才,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蘊涵道家真理,臣沒想到陛下對于道家學說如此精通。」

在念完這二十八個字後,領會了其中含義的劉姓道士連忙對著李曄行了一個大禮。

「劉愛卿倒是挺會說話,不過朕連道家的書籍都沒看過幾本,對道家學說了解不多。」李曄笑著道,比較開心,然後才看向裴榮,「裴愛卿以為如何?」

听到聖上的話,還在愣神中裴榮回過神來,當即雙手合在一起行禮,「聖上的才華,臣不及。這二十八個字雖然簡短、普通,但合在一起卻是飽含深意,臣不敢妄自揣測聖意。」

「沒意思。」李曄放下筆,面色無趣,「一首詩而已,你們都不能說實話。」

「陛下!」劉姓道士拱手道,「臣斗膽請陛下允許這首詩留在這崇聖觀。崇聖觀之名乃陛下所取,但觀中並無陛下之物,這首詩飽含道家思想,又是陛下親筆所書,正好適合。」

看到自己隨手的墨筆讓對方這麼看重,李曄笑了笑,大手一揮,「劉愛卿要就那去吧!張威,後面讓人把這首詩裱起來,轉交給劉愛卿。」

「老奴明白!」張威回答道。

「劉愛卿,你知道朕為何讓你來這管理這崇聖觀,而不是讓你去朝中為官?」李曄用著審視的目光看著眼前的人。

此人全名叫劉義雲,本身是個終南山隱士,之前有次李曄去終南山恰巧偶遇了這位隱士。

對于李曄來說是巧,但對于這位劉義雲來說卻是蓄謀已久,在得知李曄會到終南山游玩,這才在上山的必經之路來了一場偶遇。

當然,差點被監門衛士兵當成刺客給就地處決了。

這人自稱是初唐劉文靜後人,不過李曄不明白對方為什麼要這麼攀關系。

劉文靜這位李唐的開國功臣,在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就被李淵處死。

雖說李世民繼位後,為劉文靜平反,但其兩個兒子因為其父被誣謀反被誅充滿怨恨,後來兩兄弟又一起造反了,結果自然是涼涼。

對于其是不是劉文靜後人,李曄不想去查,這都快三百年了,能不能查到還一說,也沒必要去浪費人力物力。

劉義雲的想法,李曄大致知道,唐朝的人都喜歡在深山當隱士,來博得名聲,並以此為資歷謀得仕途。

李白就這麼干過。

一番交談之後,李曄發現這劉義雲肚子里倒是有些墨水,不過並沒有因此就重用他,而是讓其在禮部當了個從八品下的主事。在崇聖觀開觀之後,又被調到崇聖觀,還是從八品下的小官。

雖然他有權把一個人從一介白衣變成朝中重臣,但他並沒有這麼做,他不可能因為三言兩語就重用一個陌生人。

若不是這劉義雲有點墨水,估計早就被李曄趕出長安了,讓他當個主事,更多是一時興起。

「臣不知!」提起此事,劉義雲心中有些不滿。

他自詡自己又先祖劉文靜之才,可他卻只能當個從八品下的底層官吏,自然這是在埋沒人才。

「看來愛卿還是要在崇聖觀繼續待一段時間,你先下去吧!」李曄揮手道。

在劉義雲退下後,李曄來到所處這座鐘樓的外廊上,看著這崇聖觀和整個長安城。

崇聖觀里,不少道士也看到了李曄,但都忍不住看了過來。

李曄看著這長安城,側過頭問著裴榮,「裴愛卿,你和張威是跟隨朕最久的一批人,遙想當初被黃巢逼著逃離長安,還是有些記憶猶新。

裴愛卿可記得當初朕說過這麼兩句話,‘給我二十年,我將還天下一個盛世大唐’?」

本來有些感觸的裴榮听到這話,神色有些奇怪,回道,「回陛下,這話,臣自然記得。當時臣只是一不受待見的壽王府長史,而陛下當時也只是一個剛剛開府的親王。

當時內有田令孜、楊復恭等人專權,外有黃巢叛亂和藩鎮割據。那個時候臣雖然有些驚訝當初陛下的那兩句話,但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為只是陛下一時沖動之語。」

「張威,你呢?當時朕還記得罵過你不少次。」李曄道。

「當時老奴不懂事,陛下責罵的是!」張威連忙道。

「你這老家伙。」李曄笑罵道,也知道對方不敢向裴榮這麼大膽敢言,「二十年時間,只剩下十年,能否讓大唐重現盛世,朕也不敢說。不過也該做些事了,這大唐的制度延續近三百年,有些地方已經不合適繼續存在了。

該改改了!」

听到這話,裴榮心中一凜,神色立即嚴肅起來,「對于陛下的旨意,臣會毫不猶豫地執行。」

「不是讓你表忠心的!」李曄淡淡道,「走吧,沒想到這崇聖觀一行,倒是讓朕做了一個決定。」

看著聖上的離去,裴榮知道,過不了多久,這長安的官場恐怕又要風起雲涌了。

就是不知道這年輕的聖上心里到底怎麼想的,希望不要太激進,太激進並不是好事……

「下官(末將)參見梁王殿下!」

在宣旨的宦官把聖旨交給朱溫後,一眾宣武文官官員紛紛行禮高呼,對朱溫的稱呼也由東平王變成了梁王。

看著這山呼海嘯般的聲音,朱溫突然有些沉迷于這種感覺,他看了看身後的座位,突然不太滿意了。

矮了、小了、太過簡單了。

想到他當初見過的太極宮和大明宮的那宮殿中的那最高處的位置,突然有些向往了。

「哈哈,眾位平身。來人,帶宣旨的公公們前去休息,一定要好好招待著。」朱溫開懷大笑道。

「是,梁王殿下!」

人逢喜事精神爽,沒想到從宿州回來就迎來這麼一個好消息,不過他總覺得差點什麼。

旁邊的朱友恭則是趁機說道,「如今義父獲封梁王,豈能沒有文章歌頌義父。敬翔先生有大才,不知可否現場展示一下筆墨?」

敬翔看了一眼朱友恭,再看了看看向自己的朱溫,連忙行禮,「啟稟梁王殿下,敬翔才疏學淺,手中之筆謝謝書信還行,作詩卻是不擅長。不過這汴州城中倒是有一處地方可以找到為梁王殿下作詩一首的人!」

「在何處?」朱溫有些感興趣了。

「賓客樓。那里有不少因梁王殿下的威名而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士,找他們作一首讓殿下滿意的詩作想來也不是難事。」

這樣的事,敬翔怎麼可能自己動筆,萬一這位喜怒無常的梁王不滿意,自己豈不是因此被責罰?

賓客樓有著上百名來自四方的文人雅士,不乏會寫詩作詞的。

即便是有人做的詩詞不如梁王的意而被冤殺,那跟他有什麼干系?

那麼多人,總能找到一個能做出讓梁王滿意詩詞的人。

只要有這麼一個人,那他就不會被責罰,反而還會被獎賞,自己也不用陷入其中,豈不是兩全其美。

不過朱友恭這小子有些過分了啊,居然想讓自己去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不會是因為朱友裕被貶,對方有些膨脹了吧?

可這世子的位置,再怎麼輪,也輪不到朱友恭才是。

看來他需要給朱友恭找個對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