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2章 謀歸義(二更)

();

會州發現銅礦並不久,之前只是安西大都護府的士兵發現了一些端倪,加上李曄讓安西大都護府的人在會州附近找銅礦。

所以隨後劉麒便讓人仔細在之前發現可能存在銅礦的附近仔細勘察了一下,得出的結論讓人很驚訝,會州可能真存在著大規模的銅礦。

銅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大唐流通性最好的貨幣是銅錢和絹,倒不是沒有金子和銀子,但更多的是用來作為賞賜,市場的流通性並不強。

原因也有銀的產量不多,無法作為法定貨幣。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在宋朝會出現交子的原因,就是因為銅錢和絹太過笨重,不便攜帶。

而銀子真正作為法定貨幣還得在明朝。

李曄自然知道只使用銅錢的弊端,但此時大唐的銀子產量的確不高。

他倒是知道一些大的銀礦,可惜大多不在朝廷的控制區內。

當然有條件開采,他更樂意去其他地方弄銀子,比如說鬼子的石見銀礦。

而之所以明朝銀子才會成為法定貨幣,是因為當時因為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銀大量流入當時的明朝。

所以目前大唐還是只能用銅錢作為法定貨幣。

但目前大唐對于銅礦很缺,除了朝廷制造銅錢外,軍器監制作火炮需要大量的銅。

劉麒作為安西大都護府的大都護自然知道一些隱秘事,若是會州真有大銅礦,那就不是小事。

不過李曄此時還不知道會州發現銅礦的事,即便是錦衣衛也不能保證什麼都知道。

此時的李曄正想著如何吞並歸義軍呢。

「陛下,臣建議安西大都護府駐地移至涼州。涼州乃河西第一城,扼守河西,大都護府向西擴張符合陛下的期許,也有利于控制整個河西走廊。」李嗣周建議道。

毫無疑問,李嗣周這個覃王的擴張欲不知道是不是被李曄激發出來,內閣七人中,他的對外擴張欲無疑是最強的。

「陛下,臣以為不可。陛下不久前才下旨讓歸義伯擔任歸義軍節度使,現在就讓安西大都護府西擴,豈不是朝令夕改?這對于陛下,對于整個朝廷,都不是一件好事。」最先反對的不是裴榮等幾人,反倒是作為禮部尚書的孫燁。

此時在場的大臣,不止內閣七位大臣,還有禮部、刑部兩位尚書,錦衣衛指揮使李簡。

而孫燁的反對,有著一定的私人情緒,那就是他不想看到劉麒的權力擴大。

安西大都護府西擴,勢必把歸義軍轄地納入,到時候管轄整個隴右的安西大都護府實力將會增強。

「陛下,安西大都護府現在便西擴的確有些不合適。安西大都護府轄地重新納入大唐僅兩年而已,轄境羈縻州較多,我漢家兒郎人數較少,短時間應該鞏固現有的轄地才是。」李磎也站出來說道。

李磎是吏部尚書,而且是大學士之一,說話的分量不小。他又出使過河西,對于河西的了解比在場其他人都要多,他這話一說,就連李曄也不得不思考自己是不是太著急了。

「陛下,這次歸義的亂局是朝廷收復河西最好的機會,錯過了這次的機會,後面朝廷想要把玉門關變成邊關花費的時間會更長。」李嗣周著急道。

他沒想到李磎也會反對,照理說出使過河西的對方應該支持自己才是。

不過他忘了,李磎是文人出身,傾向保守,自然是求穩,而不是冒險。

「聖上,臣以為覃王殿下說的有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正值歸義軍內亂,朝廷才能借此機會軍隊派駐歸義四州。若是錯過此機會,朝廷會想要等這麼好的機會可能會很久。

而且張承奉此人也是野心勃勃之輩,雖然之前懾于陛下的威嚴不敢反對,但長久下來,勢必會心生不滿。

陛下,張承奉等歸義將領,名為漢家兒郎,但被吐蕃統治多年,當初歸義軍成立之初,河西的漢家兒郎竟然大多不會說大唐的話,不會大唐的文字。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陛下不可不防啊!」

裴榮沒有把歸義軍當作大唐的軍隊,所以在言語上並不是很客氣,甚至可以說是很露骨。

「裴樞密使,你這話若是讓歸義軍上下和那些歸附大唐的外族將領听到後,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豈不是讓朝廷好不容易建立的大好局面化為虛有?」孫燁語氣有些激動。

「那又何妨?裴某心中只有大唐,只有聖上。即便是安西大都護府西擴,朝廷可曾虧待歸義軍?聖上更是冊封張承奉為歸義伯,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何等的榮耀?

若是他們真的忠于大唐,朝廷有沒有虧待他們,他們若是不服從朝廷的調令,那就是大唐的敵人。

前車之鑒還少嗎?天寶年間的安祿山,已經被聖上處死的李克用,朝廷對他們都是恩義有加,結果二人是如何對待朝廷的?」裴榮回答道。

這話已經說出了火花,李曄都沒想到眾人會在這件事上爭論不休。

但他的確被裴榮和李嗣周二人說動,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陛下,臣認為安西大都護府可以西擴,但是如何安置歸義舊部,臣以為應該慎重考慮一下,拿出一個可以安撫歸義舊部的辦法,這樣阻力會小很多。」鄭從讜突然說道。

「鄭侍中有什麼的好建議?可以暢所欲言。」李曄笑著說道,絲毫把剛才眾人的爭論放在心上。

「回稟陛下,是否是好建議,臣不敢保證,畢竟臣對于歸義軍不甚了解,也只能簡單說一下臣的看法。好壞與否,還待聖上的決斷。」鄭從讜拱手道。

「愛卿大膽地說。」

「這里,臣想先詢問吏部李尚書和錦衣衛李指揮使一些事!」鄭從讜對李磎和李簡二人客氣地行了行禮。

「鄭侍中不妨直說!」李磎二人回道。

「李尚書出使過河西,想來對于河西比較了解,老夫有些疑惑需要李尚書幫忙解惑。

歸義軍的情況到底如何?內部是否團結?分為多少勢力?哪些勢力心向朝廷……」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之大唐中興》,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