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只是右神威軍組建所需的軍械這些,就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右神威軍被當成水軍打造,這需要船。

按照兵部給出的清單,僅僅是船只就高達300多艘,其中還有十艘新式戰船。

這十艘新式戰船是用來搭載火炮使用的,主要發射實心彈,攻擊敵軍戰船。

唐朝的戰船以海鶻船為主,這種船,船長30.7米(即十丈),寬9米,排水量不過千料(1料0.325噸)。

至于樓船,當指揮船或者運輸船還行,作為戰船已經有些落伍了。

所以李曄才會讓工部打造新式戰船。

工部其實早就有新式戰船的圖紙,根據五牙戰船和海鶻船,再考慮到火炮的使用而設計的一種新式戰船。

目前在渭河旁邊的一家造船廠中,就在建造第一艘新式戰船,然後會在渭河上航行,檢驗效果。

新式戰船取名為寧船,取自乾寧的‘寧’。

新式的寧船長約15丈(46米),寬約3.5丈(10.8米),設計排水量達一千七百料(550余噸),計劃安裝2門神策大將軍炮、10門神機炮。

作為一種新式戰船,打造的費用肯定高,而且還是十艘。

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三百來艘船只,這些船只有些耗費巨大,可不是一點錢財就可以打造出來的,難怪李泌這個戶部尚書會如此意見如此之大。

「李愛卿何必如此生氣。水師的打造勢在必行,否則朝廷如何平定江淮地區的叛亂?李愛卿可知江淮地區的藩鎮,都有一支強大的水師。

所以朝廷必須有屬于自己的水師。」李曄的預期雖然堅定,但是態度平和,顯然也有一點心虛,畢竟這事的確是自己蒙騙了對方。

「打造屬于朝廷的水師的重要性,臣也知道,可陛下數次不征求戶部建議就新設軍隊。建立這樣一支水師,勢必會導致戶部運行困難。」冷靜下來的李泌不再像之前那麼沖動,但語氣中還是有些抱怨。

「李愛卿,水師打造並不是必須在今年完成。這些耗費,完全可以平攤到明年、後年中,這樣每年耗費的錢財也不會太多。

而且朕保證,在右神威軍打造完成內,絕不再增加禁軍規模。」

現在朝廷的軍隊以15支禁軍為主,除了右天策軍和右神策軍、以及左右監門衛負責拱衛皇城外,其他軍隊皆可調動。

11支禁軍加起來可是二十多萬大軍,平定一般的動亂足夠了。

若是對付朱溫,這些自然不夠,但還有地方駐軍可以調動,那些藩鎮軍隊也可以調動。

這樣一來,現有的軍隊,將就一下,還是可以應付突發事件的。

而且對付朱溫,李曄並不打算以數量取勝,他等著火槍研制出來,相信一定可以給朱溫一個個大大的驚喜。

「陛下所說可是真的?」听到聖上說短時間不增加禁軍規模,李泌大喜。

目前朝廷的開支最大的就是軍隊開支,若是不新增禁軍,戶部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李曄神色一凜,「朕乃天子,所說之話自然一言九鼎。」

有了聖上的保證,李泌這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李泌走後,李曄從桌上拿出一封奏折,若是李泌在這里肯定會認出這奏折上的內容其實就是右神威軍的編制情況。

嚴格來說,右神威軍並不是純正的水師,真正的水師只是一部分,更多的還是步兵。

除了小部分的戰船外,更多的船只是運輸船。

想到這里,李曄就對那艘正在開建的寧船首艦有些感興趣了,就是不知道是否造好。

「來人,擺駕工部。」

很快錦衣衛和左監門衛的士兵便護送著一輛豪華的馬車出了大明宮,朝著長安城外渭河邊的那處工部造船廠而去。當然內侍省也派人去通知了工部尚書肖榮。

渭河的這處造船廠其實之前一直處于廢棄狀態,因為要建造新式戰船,這才重新啟用,但渭河畢竟不是什麼大河,

當然不代表渭河以及黃河上沒有船運,畢竟此時的渭河以及黃河嚴格上來說跟長江是貫通的,因為有著京杭大運河。

不過因為戰亂,京杭大運河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經斷了。

當李曄一行來到造船廠時,附近的雜草已經被除去,不少工匠正在忙碌。

造船廠的規模並不大,佔地不過幾百畝,並沒有士兵駐扎,只是有工部下轄的水部有人在這里辦公,監督寧船的建造。

「臣工部水部郎中獨孤損,參見陛下!」

得知李曄前來,正好在這里視察的水部郎中獨孤損連忙出來迎接。

「起來吧!」李曄隨口說道,看著遠處那處較大的木質建築,便徑直走去,「寧船的建造如何了?什麼時候可以完工?」

寧船並不是露天建造,倒是像後世的那種封閉式船塢,不過因為寧船小,要是再大點,這個船塢可裝不下。

獨孤損也沒想到陛下在這個時候來,幸好他之前對這寧船的建造情況了解過,不然那還真回答不上來。

「回稟陛下,如今寧船已經完工十之有八,再有一個半月便可建造完成。」

說著獨孤損便帶著李曄到了船廠內部,一眾官吏、工匠連忙行禮,李曄大手一揮,便讓這些人起身。

雖然李曄吩咐這些人繼續干活,但他一來,這些工匠哪有干活的心思。

在李曄面前,是一艘尚未完工的木質帆船,但整體格局卻是很清晰。

不過這樣的船還是太小,換成噸算,只有五百多噸。

李曄設想的是有著千噸、甚至幾千噸的戰船,然後造個幾百上千艘,然後就有能力去攻打倭國、高麗、新羅什麼的。

當然李曄也知道條件不允許,畢竟朝廷羸弱多年,先造出適合作戰的船,有技術和條件了,就鋪滿整個長江。

雖然這寧船噸位不及大型樓船,但戰斗力卻不容小覷。

跟此時地方藩鎮軍閥的水師不同,寧船開始使用火炮,威力可比發射弓箭要大。

不過火炮上船是否可行,還得等後面的試驗,畢竟火炮的後坐力可不小,一般的木料可能承受不起。

就像眼前這艘船,取材都是來自南邊的秦嶺。

外殼采用的是華山松,材質輕軟,紋理細致,易于加工,而且耐水、耐腐,有「水浸千年松」的聲譽;

甲板則是華山松和鐵杉為主,後者木材紋理直,結構細而均勻,材質堅實,耐水濕,用于安放火炮的甲板就是用的這種木料,至于能不能承受那後坐力,只能看試驗結果;

橫梁這些用的是側柏,耐腐力強,堅實耐用。

這艘船的框架早就完成了,現在就剩下鋪甲板和完善內飾,正如獨孤損所說,應該不到兩個月就能完工。

想想這船已經施工了半年,李曄就有些頭疼,一艘幾百噸的小船制造都要這麼久。

估計只有技術成熟後,這建造速度才能快起來。

看到這船,李曄突然有些好奇。

「獨孤愛卿,這個船可以出海嗎?」

李曄本想是看看這船具不具備通用性,可他卻忘了,獨孤損都沒見過海,這些官吏和工匠也是如此,他這問題不是強人所難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