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7章 張淮鼎的決定

對于朝廷使團的到來,張淮鼎無疑是最高興的,他現在和朝廷的關系非同一般,這是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們不能比的。

就比如張淮鼎治下的涼州,擁有兩萬余軍隊,騎兵就有一萬五千人,其中有五千騎兵的武器配備完全按照禁軍的標準打造,這也是目前張淮鼎手上最為精銳的部隊。

其實若是沒有朝廷的支持,涼州在數年之前可能就被涼州吐蕃或者溫末人奪取。

在涼州,漢人並不佔據人數優勢,反倒是以六谷部為代表的涼州吐蕃和溫末人佔據優勢,只是漢人控制著涼州城。

有了朝廷的支持,張淮鼎手上的軍隊武器、盔甲超過涼州吐蕃和溫末人的軍隊,這才能確保涼州城處于他的控制中。

好在涼州吐蕃一盤散沙,就連六谷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要是涼州吐蕃被統一,即便是張淮鼎有兩萬軍隊也不一定能守住。

歸義軍的大本營是沙州,也就是敦煌。

歸義軍最強盛的時期下轄十一州,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魯番)、河州(臨夏)、甘州(張掖)、肅州(酒泉)、蘭州、鄯州(青海樂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肅岷縣)。

但鄯州、廓州早就被吐蕃人奪回;

伊州、西州都被西州回鶻佔領;

岷州、河州在十幾年前就被吐蕃奪回,後來朝廷收復隴右後,被劃為安西大都護府轄地。

這意味著如今的歸義軍只轄有沙州、瓜州、肅州、甘州、涼州五州之地。

歷史上,甘州在幾年後被甘州回鶻佔領;肅州的掌權者龍家自立,隨後被甘州回鶻擊敗,肅州也落入甘州回鶻手中。

涼州就成了飛地,最後被以六谷部為代表的涼州吐蕃和溫末人聯合攻佔。

歷史上張承奉建立的西漢金山國,號稱掌控河西八州,實際上只能控制沙州和瓜州兩州之地。

還有個問題,此時朝廷並沒有以聖旨的存在承認張淮深的歸義軍節度使,這所謂歸義軍節度使只是張淮深自封。

之前朝廷不強大,那倒沒什麼。

如今朝廷收復隴右,已經跟歸義軍實際控制地接壤,加上歸義軍處于內憂外患的局面,若是沒有朝廷的支持,根本坐不穩歸義軍節度使之位。

這也是為什麼張淮鼎一直跟朝廷合作的原因。

「張刺史,本官觀涼州兵強馬壯,怎麼涼州城卻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李有些不解道。

張淮鼎苦笑道,「李尚書有所不知,涼州只是看起來強大,其實如今的涼州,外患眾多。僅僅是涼州境內的吐蕃和溫末就讓涼州上下無法徹底安心,上個月還有前往沙州的商隊在涼州以西的地方被一個吐蕃部落的戰士劫掠。

也就蘭州到涼州這段路,因為有著朝廷安西大都護府的存在,吐蕃和溫末人不敢亂來,才比較安全而已。」

「原來如此!」

一進入涼州城,李就發現城中的胡風盛行,而且吐蕃、溫末、回鶻等外族人隨處可見,若不是看見有不少漢人存在,他都以為這是一座胡人控制的城池了。

這也很正常,河西被吐蕃統治了數十年,受到吐蕃的風俗習慣影響很大。

進入涼州城後,使團一行人就住進了張淮鼎安排的住處,至于那三千騎兵,除了數百人跟隨著進了城,其他的則是在城外安營扎寨。

畢竟李等人不是來奪取涼州的,而是來打探河西的情況。

而且李等人不會立即離開涼州前往沙州,現在朝廷都沒承認張淮深的歸義軍節度使,去沙州算什麼?

涼州也不是在張淮鼎的控制下,準確地說此時涼州有四股力量。

最強大的其實還是涼州吐蕃,其次才是張淮鼎,再其次是溫末人,最後則是朝廷。

其實涼州一直處于朝廷和歸義軍的共同控制之下,數年前,朝廷就任命了長史和司馬,加上張淮鼎本身志不在涼州,所以也就沒有阻攔。

朝廷在涼州收復後對涼州的第一次干涉來源于當初的幾千軍隊,後面涼州刺史一直由朝廷派人擔任。

之不過黃巢之亂導致朝廷無暇顧及涼州,張淮鼎就成了涼州刺史,準確來說是被貶,因為張淮深覺得其威脅不小。後來李曄因為想加大跟張淮鼎的聯系,便以詔書的形式承認了張淮鼎的此時之位。

如今的涼州長史叫作翁郜,福建人;涼州司馬叫張弘信,屬于朝廷派到涼州最早那一批的人,也是那幾千漢軍及後裔的代表人物。

因為使團來涼州的目的,錦衣衛早就給翁郜和張弘信二人知會過,所以在李等人住下後,翁郜二人就前往李等人住處……

「刺史,翁長史和張司馬去了使團住處,下官擔心朝廷方面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我們?」

張淮鼎敲了敲木桌,陷入了沉思。

手下人的說法也有道理,不過他的兒子張承奉就在就在長安充當人質,而且朝廷也對他提供了不少武器。

雖說他是用戰馬換的,可是河西不缺戰馬。

在隋朝時期,河西就是隋朝戰馬的主要產地。在吐蕃攻佔河西前,這里也是大唐戰馬的重要產區,可以想象這里會缺戰馬嗎?

他跟朝廷交易的戰馬大多是從吐蕃和溫末人手中搶的,靠的就是從朝廷交易的武器。

就說六谷部,就有戰馬近十萬匹,可想更為強大的甘州回鶻得有多少戰馬?

思考了一會兒,張淮鼎沉聲道,「目前到了關鍵時刻。若是沒有朝廷的支持,我們的計劃很難實現,必須得到朝廷的冊封。」

「那涼州呢?難道就這麼讓給朝廷?這可是河西第一大城。」手下的人有些不甘心。

「涼州雖然是河西第一城,可是周圍有強大的甘州回鶻、涼州吐蕃和溫末人。若不是有朝廷的支持,說不定我們根本無法在涼州站穩腳,現在涼州的吐蕃人和溫末人越來越不安分了。

而且歸義軍的基業在沙州、瓜州,涼州距離沙州太遠,既然朝廷要涼州,給他們又如何。

只有朝廷對上吐蕃和回鶻,才會繼續支持我們歸義軍。

父親也是,當初為什麼要把歸義軍交給張淮深,我才是他的兒子行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