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61章 聲名在外

裴府。

這段時間朝廷沒有戰事,樞密院的事務也就沒有那麼忙,裴榮也難得和家人一起吃個飯。

不過裴瑞卻是姍姍來遲,這讓裴榮有些不高興。

「裴瑞,你怎麼回事?吃個飯都沒時間嗎?還得我讓人去催你?」裴榮皺眉道。

「榮哥,有點事耽擱了,不好意思。這不是看到過兩天是你生日,我尋思著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禮物,听說東市出現了顏真卿的真跡,所以就去看了看,還真是真跡,要不是榮哥你催的太急,我真得好好殺殺價。」裴瑞抱怨道。

「顏真卿真跡?」裴榮不禁放下筷子,也有些意動,倒不是他有多喜歡這顏真卿的書法,而是皇帝喜歡書法,「你花了多少錢?晚點去賬房結了,這書帖我另有用處。」

裴榮說的另有用處,裴瑞一下就猜到了,畢竟能讓裴榮送上顏真卿真跡的人不多。

裴瑞笑著道,「榮哥,這個就不用你管了,沒花多少錢。這不我跟別人一起開了幾家店鋪,生意還可以,手上有些閑錢。」

「你跟誰在一起做生意?這馬上又到了科考時間,你不好好準備考個進士,實在不行,考個明經、秀才也行,到時候為兄在陛下面前給你求一個好點的差事還是沒問題的。」裴榮有些怒其不爭。

奈何自己這一房沒什麼親戚了,不然對于這個堂弟,裴榮也不會這麼上心。

裴瑞打著哈哈,「榮哥放心,這不河中糧食價格高嗎?山南西道和四川道的糧食價格低,所以我就把南邊的糧食拉到河中賣。」

「河中?」

提到這個,裴榮想到了去了何東的李振,再看一眼自己這個堂弟,也不像會跟這個有關。

而裴瑞則是被盯著有些發慌,「榮哥,你有事就說,你這麼盯著,我得慌。」

裴榮不咸不淡道,「正好說到河中。錦衣衛指揮使李振代天子巡視河中,為兄知道陛下和李振的性格,肯定是河中有人犯事了,而且事情不小,這才驚動作為錦衣衛指揮使的李振親自出馬。

你正好生意也在河中,沒做什麼違法亂紀的事吧?不然到時候被查出,為兄也保不住你!」

裴瑞心里咯吱一慌,李振去河中了?難道那件事被知道了?不會這麼巧吧?

裴瑞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假笑道,「榮哥,雖然我沒多大出息,不過還是知道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怎麼可能去觸踫律法。」

「沒有就好,只是提醒一下。」

裴榮是誰,那可是官場老油條,裴瑞這明顯心里有鬼,但他沒證據,對方也不會承認,自然不會揭穿。

看來是得讓人去打探一下最近這堂弟在干什麼了,別真的惹出事來,把自己賠進去。

後面的用餐中,裴瑞明顯心不在焉,這愈發讓裴榮有些確定對方有問題。

「老爺,你這是在懷疑老二?」

裴榮的不動聲色可以瞞過其他人,卻瞞不過一起陪伴多年的枕邊人,在沒人的情況下,裴夫人便忍不住問道。

裴榮點了點頭,「裴瑞的反應有些奇怪,陛下既然派了李振去河中,事情肯定不小,要是裴瑞牽扯進去,的確有些麻煩。」

「老爺,那現在怎麼辦?」

對于裴瑞,裴夫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只是對方是自己夫君的堂弟,這才比較關照。

可對方真的不爭氣,不想著去參加科舉,而是沉迷于商賈之事,別說連她的親兒子都不如,就說自家夫君妾室生的那個二兒子也要比裴瑞用功。

雖說現在沒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但如今朝廷科舉擴招,中舉的機會增加。

去年科考,進士、明經和秀才分別招15人、35人、100人,今年則是增加不少,變成了30人、50人和220人。

除此之外還單獨開設了明法科,而且招50人。

這意味著今年科考一共要招取350人,比去年多出200人。

雖說進士招的人依然很少,但誰都知道進士及第起點比明經和秀才高,仕途上走的也更遠,只不過考取的難度很大。

這個對于寒門子弟影響很大,但對于權貴和世家來說,卻沒多大的區別。

就像是裴瑞若是只考中一個秀才,但有著裴瑞在朝中擔任樞密使,在仕途上絕對比寒門出身的進士走的遠。

但前提是你得考上才行,不說進士,你考個秀才或者明法,才算是有這個資格。

真以為誰都是李振這樣的進士不中的人當上高官?

「晚點我會派人去查查裴瑞這段時間到底在干什麼,若是他真的干了什麼違法亂紀的事,不嚴重也就算了,若是牽扯到錦衣衛這次的案件中,只能帶著他去陛下面前請罪,或許還能救他!」

當然裴榮沒說,這樣做對他的不利影響也會降到最低……

對于朱友讓來說,長安是個好地方,到處都是商機。

汴州不同,雖地處中原,但也是四戰之地,之前被秦宗權圍城數月,差點城破。

雖說朱友讓在汴州是個不大不小的富商,但到了長安,他什麼都算不上。

長安作為京城,背靠蜀地,輻射整個關內道,如今隨著安西大都護府的恢復設立,也打通了前往河西的商路,絲綢之路再次暢通。

從安西大都護府成立的消息傳來,每天都有幾個商隊踏上前往隴右、甚至河西的商路。

雖然數量不多,但這都是有實力的大商隊,所以有魄力去開闢新商路,也經得起損失。

可以想象,隨著隴右的局勢不斷穩定,踏上通往河西商路的商隊會更多,而且規模不大。

到時候就不再是大商隊一家獨秀,許多中小商隊也會加入其中,而這商路的起點就是長安城。

若不是有著朱溫義子的身份,朱友讓這種商人在長安連泡都冒不起,畢竟他的商業實力,連前二十都算不上。

雖說如今的長安繁華不比盛唐,但卻比幾年前好了很多,甚至比李儇在位期間還好繁榮。

長安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所以這里的商賈也有不少比較有實力。

除卻代表皇家的兩大皇商外,其他世家和從蜀地遷來的商賈雲集于此。

比較有代表的就是京兆韋氏、京兆杜氏等,這是世家代表,仰仗的無非是在朝中有人為官,加上家族樹大根深,關系網密切。

當然這些並不能代表整個長安的商賈,畢竟這些世家經過黃巢之亂和後面的幾次動亂,實力大損。反倒是一些普通的商賈趁機壯大,漸漸發展成為大商賈。

朱友讓作為外來戶,若不是有著朱溫義子的身份,估計連在長安站住腳都很難。

既然來到長安,朱友讓自然不會錯過享受的機會。

摟著剛收入房中的小妾,陪著對方在那里賞花,不時揩揩油,簡直是舒暢至極。

就在他高興的時候,就有人來打斷他的好事,管家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什麼事?就不知道晚點再來打擾我嗎?」

「老爺,裴府的裴瑞來了,好像很著急似的,催著要見老爺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