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46章 元日大朝會(二)

「賤人!」

「賤人!」

興慶宮的一處宮殿中,正在沐浴的孟才人嘴里不停地重復著這兩個字。

熱氣騰騰的浴池里,一具嬌美的身軀若隱若現,可惜除了這些宮女和太監,其他人都無法欣賞到這一幕。曾經的主人現在成了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只能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孤芳自賞。

「娘娘,平時看著淑妃多端莊,今日一見才知道,那只是裝的,根本就比不上娘娘。」

一個長相一般的宮女,一邊伺候著孟才人沐浴,一邊說著張淑妃的壞話。

在這興慶宮,能跟孟才人爭風吃醋、形同仇人的,也就張雋寧這個淑妃了。

至于李儇其他的妃嬪,之前的陳美人已經被打入了冷宮,剩下的根本沒有子嗣,威脅不到兩人的地位。

正常情況下,陳美人這些被李儇寵幸的妃嬪和宮女應該有懷孕的才是,可這麼久,連一點動靜都沒有,自然是有原因的。只要被李儇臨幸過的女子,隔段時間都會接受檢查,懷有身孕的會被直接打掉。

這就造成張淑妃和孟才人這兩個誕下了龍子的妃嬪在興慶宮的地位,即便是兩人現在不被李儇寵幸。

啪!

孟才人直接一巴掌甩向這個宮女,然後吐了一句,「你知道什麼?」

「奴婢知罪!」

雖然被打,但這個宮女不僅不能反抗,還得感謝孟才人,不然等來她的就是更慘的下場。

孟才人並沒有因為打人而感到內疚,而是自顧自地說道,「沒想到這小賤人下手這麼快,本宮看她就是故意摔倒,然後向陛下投懷送抱。」

孟才人口中的陛下自然不是李儇,而是李曄。

她倒沒有因為張雋寧之前跟李曄的曖昧而去把這個消息吐露給躺在床上的李儇听,因為她也抱著跟他口中的賤人——張雋寧一樣的想法。

很簡單,她需要找一條後路。

若是李儇病情沒有加重,她或許還不會著急。可現在李儇病情加重,每天躺著的時間比站著和坐著的時間都多,臉色也不太好看,這樣的情況還能活多久?

孟才人雖然說是當初田令孜安排進攻的,但不代表她就長得難看,反而是姿色不輸于張雋寧,還有李曄的那些妃嬪。

唐朝的皇帝駕崩後,皇帝的後妃細分的話,有四種結果。

第一種就是皇後或者是兒子成為皇帝的妃嬪,變成太後,居于興慶宮(玄宗以後);其他有子嗣的妃嬪則是可以投奔自己的子嗣。

第二種沒有子嗣的,就得去當尼姑。運氣好的,就在宮里的寺廟出家為尼;運氣不好的,就去守陵。

第三種就是陪葬。這種在唐朝雖說有,但比較少見,一般是出家當尼姑的多。

不過這三種都不是孟才人想要的,她想要的是第四種——嫁于新帝。

若是按照21世紀的看法,這或許是有悖倫理,因為新帝和先帝的關系,要麼是父子,要麼是兄弟。這種對于21世紀的人肯定接受不了,但在古代算不上什麼,特別是唐朝。

舉比較典型的兩個例子︰第一就是唐高宗李治把他老爹的女人武則天給霸佔了,而且還冊封為自己的皇後;第二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把他的兒媳婦——也就是後來的楊貴妃給霸佔了。

這估計是跟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但在唐朝出現了兩次。

至于什麼李世民在下玄武門之變後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收入了後宮,那都是小意思了。

李唐皇族本就帶著一部分鮮卑族血統,加上當時胡風盛行,在草原上,父親死後,兒子繼承父親的女人。

隋朝有個奇女子,也就是隋朝宗室女——義成公主,先後嫁了四個突厥可汗。她先是嫁給了突厥啟民可汗,然後先後嫁給了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後面三個是親兄弟,而且還是啟民可汗的二兒子。

當然這位義成公主最後被唐初名將李靖殺了。

說起來這也是個悲劇人物,對婚姻已經麻木,而效忠的大隋也亡了,說白了也是個可憐人。

死掉或許還是解月兌!

所以第四種結果並不算什麼丟人,可能也就宋朝和明朝好點,但現在還是唐朝。

而且現在的情況也有些特殊,李儇還沒死,他是在任上被奪走皇位的,這樣更尷尬。

李儇或者還好,死了後,孟才人這種留下了先帝子嗣的妃嬪,結局可能很慘,若是能嫁于新帝,就不會那麼慘了。

另外一個宮女則是趁機說道,「娘娘,可陛下很少來興慶宮,而娘娘又不能輕易離開興慶宮……」

「很少來不代表不來,太上皇這個樣子,陛下肯定會不時來看望的;不能輕易離開,不代表不能離開。

給你們幾人一個任務,就是留意陛下的行蹤,若是陛下駕臨興慶宮,本宮要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到時候本宮不會虧待你們的。」孟才人看了看自己掩映在水下的嬌美身軀,掩嘴輕笑道。

當初武則天不一樣也是才人身份,對方能成為新帝皇後,她為什麼不能?

幾個宮女面露喜色,連忙行禮,「是,娘娘!」

李曄自然不知道有人已經盯上了他,當然這樣盯上他的也不在少數。

回到大明宮的李曄,便來到了裴貞一居住的宮殿。

李曄的女人,不算他當壽王期間迎娶的女人的陪嫁侍女,數量並不多,所以侍寢制度也都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的。

就像今天晚上就是地位比較低的裴貞一侍寢。

裴貞一入宮不久,因為是裴氏出身,所以被封為才人,比其他陪嫁侍女的品級要高不少。

一番激烈大戰後,由于今天有些累,李曄關心了兩句就睡著了。

沒辦法,第二天還得早期,因為是一年一度的元日大朝會。

元日大朝會,號稱大唐每年最大的、最熱鬧的國際大會。

元日的朝會是一年之中「皇帝」會見百官規模最大、儀式最為隆重的朝會,又稱作大朝賀、大朝會。

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于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範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系的一種禮儀。

每逢大朝會日,皇帝親臨太極殿(李曄登基前,一般是含元殿),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各部官員向皇帝呈報一年來的政績,展示帝國取得的成就。

只不過如今大唐,朝廷勢弱,藩屬國很多都不再朝貢,地方也不怎麼搭理朝廷,所以熱鬧程度自然不如盛唐時期。

不過今年的大朝會卻比前兩年熱鬧,規模也稍大,原因很簡單,朝廷已經開始顯露獠牙,先後平定了西川、山南東道、荊南和河中。如今又對隴右用兵,著實震懾了周圍一些藩鎮。

河中節度使王珂、定難軍節度使李思恭、荊南節度使郭禹、靈武節度使等等都親自前來,當然四川道、山南西道、山南東道節度使也親自來了,關內道節度使蕭遘由于在隴右前線,所以派的布政使李易代為赴京參加大朝會。

除了親自前來的,還有三管經略使和安南經略使派來的使者。

除此之外,河東李克用、宣武朱溫、雲州赫連鐸、昭義軍孟方立、鄂岳觀察使、湖南觀察使、嶺南節度使、歸義軍也都派了使者過來。

加上長安城內的大小官員,整個太極殿佔了上千人。

開始的時候,太極殿外嘈雜聲一片,參加朝會的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熟人,聊聊天等著朝會正式開始。

直到一個太監站在太極殿大門處用著獨特的公鴨尖嗓大喊大朝會開始,這些官員才安靜下來,然後按照品級依次入殿。

太極殿的面積就那麼大,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太極殿面見李曄,更多的則是站在殿外。

元日大朝會用句後世的話說,就是年度中央政府報告,總結去年一年有什麼成就,當然是只說好的,不說壞的。

雖然繁瑣,但作為李曄第一次坐在龍座上舉行大朝會,所以他也格外認真。

由于沒有什麼藩屬國來,所以這個環節並沒有舉行,直接跳過了。

所以乾寧二年的大朝會關注點主要三個。

其一是戶部把去年的國庫收入說了一下,折合金錢是1328萬貫,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不僅嚇了忠于朝廷這些官員一大跳,還把那些藩鎮嚇得夠嗆,誰也不知道這個數字是真是假。

其二就是朝廷的西征,也就是對隴右用兵。作為新帝登基以來,第一次對外用兵,關注的人也不少。

第三則是李克用的使者——李克寧的覲見。

「河東節度使麾下,李克寧代表吾兄隴西郡王、河東節度使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河東?」

眾人一下就把注意力轉向李克寧,沒想到李克用還真敢派使者來長安。

嘖嘖!

去年李克用還兩次跟朝廷兵戎相見,居然還會派人來參加元日大朝會。要知道去年討伐李克用的風波還沒過多久,要不是吐蕃人犯境,或許朝廷都決定要討伐李克用了。

這個時候,李克用派人來長安,是何用意?難道是服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