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4章 又見上元夜(三)

「你們覺得,我們是該站在壽王這邊,還是楊復恭這邊?」

光啟三年正月十三,涇州,涇源節度使府。

作為涇源節度使的張鈞把兩封不同的書信擺在桌上,這兩封書信一封來自李曄,一封來自楊復恭。兩封信的內容都差不多,就是希望張鈞可以帶著涇原下轄的軍隊支持他們。

李曄自然就是代表他自己,而楊復恭這邊身後還有李儇這個當今陛下。所以在楊復恭的信里順便把李儇抬了出來,想要以大義來讓張鈞選擇他這一邊。

按照道理說,張鈞應該支持李曄才對。

張鈞的佷子張璉幾個月前才迎娶了安化公主,成為當朝駙馬;他的三女兒,也進了壽王府,成了李曄的女人。

在外人看,張鈞一家都跟李曄綁在一起才對。可面臨選擇時,張鈞反而猶豫起來。

這就是藩鎮的本性,他們更多看重的是利益,就算是送出了自己的女兒和最喜歡的佷子又如何?若是明知道事不可為,也不會因為這點關系就把自己墊進去。

而且有一點,楊復恭在信中提了李克用也會率軍勤王。

之前沙苑大戰雖然主力是鳳翔軍、寧軍和神策軍,但他也派了幾千軍隊去參與,也知道沙陀軍的強悍。當時再怎麼看也是朝廷一方會贏,誰想到輸了,還讓當今陛下和田令孜不得不逃出長安,把持朝局十幾年的田令孜也因此倒台。

這樣張鈞對沙陀軍很忌憚。他也派人留意過沙陀軍,也知道李克用帶著幾萬大軍在泌州,看來就是為了長安一事而來。

「叔父。」一個略微有些稚女敕的男子站了出來,對著張鈞微微行禮,「現在大哥(指張璉)娶了與壽王殿下關系極好的安化長公主成為駙馬,三姐(指張漫華)也成為壽王殿下的枕邊人,相當于我們已經跟壽王綁在一起,叔父為何猶豫?」

要是旁人,張鈞早就訓斥一番了,看到是自己的佷子,笑著道,「珂兒,有些東西你不懂。」

「叔父……」

「好了,沒大沒小的,怎麼跟叔父說話的。」

張珂的確沒想那麼多,還欲表達自己看法時,他的父親張則是喝止住了他。看到臉色不好看的父親,張珂有些不甘,但也只能作罷,在那兒站著置氣。

對于自家佷子的態度,張鈞也沒有責怪的意思,畢竟對方才15歲,考慮的東西不全面。而且他沒兒子,所以對大哥家的這幾個佷子都很疼愛,張璉是他最喜歡的。

「大哥,無妨。珂兒年紀小,沒必要責怪。」張鈞笑呵呵道,然後看向旁邊的幕僚。

幕僚是個很斯文的文士,準確說是個道士,在旁人看來很奇怪,不過其卻是張鈞十分信任的人。

看見張鈞的眼神,幕僚便心領神會,當即道,「節帥。若是從兩封信給的條件來看,無疑是楊復恭這邊豐厚些。事成之後,節帥可以獲封晉國公、同平章事,並且增領渭州。

而壽王這邊只是梁國公一個爵位,而且還讓節帥入京擔任左龍武軍大將軍。

壽王要削藩,節帥若是站在壽王這邊,節度使之位難保。」

听到這個幕僚這麼說,一旁的張珂有些著急,張的臉色也有些不滿,這怎麼看都像是對方反對站在壽王這邊。

張不著急是怪事,他的兒子還在長安,而且還深得壽王器重,現在就擔任著左羽林軍將軍一職。不過他卻不好站出來勸張鈞這個胞弟,他的身份很尷尬,而且這個胞弟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是勸,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麼說來,倒是壽王這邊不厚道。一個梁國公和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虛職的左龍武軍大將軍就想換我這個節度使之位,這算盤倒是打的不錯。」張鈞眯了眯眼,扶著下巴上長長的胡須,若有所指。

「二弟,我們若是站在楊復恭這邊,漫華怎麼辦?璉兒怎麼辦?同平章事也不過就是個虛名,左龍武軍大將軍再怎麼也是禁軍統領之一,加上漫華的關系,不比節度使差。」張還是忍不住開口勸說。

自己大哥的表情,張鈞看在眼里,笑著抬起手,「大哥別急,我還沒說完。有一點,或許大家都沒發現,那就是壽王的信里,知道陛下和楊復恭會在上元夜動手。」

「什麼?」

對于這一點,眾人還真沒注意,他們就去看信中的條件了。張率先拿起壽王的信件看了起來,一看還真是,張鈞的幾個親信也接過信件看了看,也愣在那里。

張鈞笑著道,「如何?這點你們沒有發現吧?你們想過沒有,壽王既然知道楊復恭的行動時間,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楊復恭或者陛邊有壽王的人,而且還能很容易知道他們的謀劃,可見是其身邊的親信。

壽王既然知道行動時間,肯定也知道李克用的沙陀軍會出兵,這種情況下壽王依然沒給我們豐厚的條件,說明什麼?」

剛才話中一直反對站在壽王那邊的幕僚想到一個可能,神色有些驚訝、遲疑,「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即便是沒有我們,壽王也能對付楊復恭以及李克用。」

「怎麼可能?李克用和王重榮肯定出動五萬以上的大軍,加上寧軍和左神策軍,有著十萬之眾,壽王哪有那麼多軍隊?更別說還要面對強悍的沙陀軍。」立即有人質疑這個可能,在他們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

張鈞淡淡道,「若是壽王已經收買了楊復恭手下的將領呢?」

听到這個可能,眾人也有些不確定,李克用的沙陀軍和王重榮的軍隊肯定不會被壽王收買,那就只有左神策軍和寧軍。

只是左神策軍被收買了,還是兩者都被收買了?

這讓他們也不敢確定,也只有這種解釋,才可以讓眼前的一切變得合理。

至于去向楊復恭稟報,現在從涇州趕到長安,不一定來得及。而且對于張氏一族來說,心里肯定會傾向于壽王這邊,畢竟有著姻親關系,而且壽王也沒說虧待他們。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若是等壽王那邊分出勝負,他們再站隊就失去了意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