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60章 將計就計

很快,眾人便看向李曄。

看到幾人好奇的眼光,李曄知道該解釋解釋了,畢竟都是自己人,公布了才有準備。

「其實也很簡單,涇原的軍隊會在適當時候出兵,同樣延鎮也是一樣。」或許李曄覺得這兩個雷效果不是很明顯,便拋出最後一個響雷,「而且,左神策軍和寧軍也不一定都听楊氏父子的。」

「殿下的意思是?」裴榮想到什麼,有些不確定。

在征得李曄的允許後,李振笑著解釋道,「左神策軍和寧軍中有錦衣衛收買的暗子,適當時候就會發揮作用。」

听到李振的話,其他幾人頗為驚訝。

雖然不知道錦衣衛的暗子是什麼地位,但若是在適當時候反正,或許能取得一些不錯的效果。若是這樣,豈不是他們只需要對付李克用和王重榮?

想到這兒,他們心里就有底了。

要是真的如他們所計劃那樣,不知道最後看到那副局面的李儇、楊復恭、李克用等人會是什麼表情,應該很精彩吧。

不過這個只是最好的局面,後面涇原和延的軍隊是否會出動,錦衣衛的暗子是否起到效果,都是難以預測的,只是李曄給他們描繪出了一個很好的藍圖,這讓本來有些擔憂的幾人,變得自信起來。

雖然李儇等人先發制人讓李曄有些意外,不過並沒有打亂他的計劃,大不了提前就行。而且西川那邊,其實靠右天策軍就可以拿下成都,不過把右羽林軍調去練練手倒也可以,後面關中的這場大戲,剛剛成立的右羽林軍並不適合參加。

大唐光啟二年十月,朝廷征召陳敬為龍武軍統軍,田令孜為飛龍使,改孫燁擔任西川節度使。

陳敬拒絕接受任命,朝廷大怒,遂下令以劉麒為行營招討使,率領左右天策軍征討西川。

看著左天策軍離開長安向西川開拔,普通人並沒有意識到什麼,只認為這不過是一場普通的征討而已。只要大戰不降臨長安,其他地方打起來與他們何干?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後,長安又將遭遇一場浩劫……

河東,太原。

「你們說本王要不要答應楊復恭,助他解決壽王。」李克用拿著一封書信,笑著問道。

在場的人都是他的親信,所以他也不避諱這些。對于朝廷,李克用自然沒有敬意,之前他都反過朝廷,兩次攻進長安,這像是把朝廷放在眼里的人嗎?

「大哥,我認為應該先拿下昭義軍才是,何必去摻和朝中的權力爭斗。楊復恭也不是什麼好人,要是我們擊敗壽王,他會不會過河拆橋還不好說。

一個有名無實的晉王頭餃,哪有拿下昭義軍更實在點?」李克恭大大咧咧道。

李克恭的話贏得了在場一些人的附和,因為此時李克修已經攻克了州,孟方立只剩下刑州和磁州,拿下整個昭義軍指日可待。

此時的昭義軍一分為二,有兩個節度使。其中李克用之弟李克修佔據潞州和澤州,孟方立佔據刑州、州和磁州,若是能拿下整個昭義軍,整個河東控制的地盤就會大幅增加。

在這種情況,河東將領中有一部分並不想去摻和關中的局勢。

「義父,孩兒覺得應該出兵關中。」一旁的李嗣源高聲道。

「哦,嗣源為什麼認為應該出兵關中。」李克用好奇地看著這個讓他比較滿意的義子,眼神中充滿了欣慰。

他在上元驛遇襲時,當時只有十七歲的對方,在亂兵流矢之中將他救出。回到河東後,他對這個義子就比較器重並讓其統領親兵。後來,李嗣源被任命為李存信的副將,與其協同作戰,充作軍中先鋒,所向克捷,屢獲大勝。

當然他的義子中,李存孝最讓他滿意,一身武藝非凡,無論是征討黃巢,還是沙苑大戰,都未嘗一敗。

「孟方立乃一庸才,以叔父的能力足以對付。出兵關中,義父可以受封晉王,而且楊樞密使又是義父至交,對方所求,理應出兵。」李嗣源解釋道。

李克用笑著搖了搖頭,卻也沒責怪對方,「這所謂的至交都是虛的,若是對河東沒有什麼好處,出兵關中並沒有必要。一個晉王,為父倒沒有放在心上,不過僅僅這個‘晉王’稱呼,還不足以打動本王出兵。」

「存孝,你怎麼不說話?」李克用看向坐在下方一直保持沉默的李存孝。

被李克用詢問的李存孝就是歷史上‘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李’。這人被人稱為唐末第一戰將的李存孝,也是姜雄一直嚷嚷要對打一場的那位,只不過打不打得過還真的不好說,當然李曄認為是打不過,畢竟李存孝的名頭也不是吹出來的,是真的打出來的。

姜雄在歷史上也沒听說過,若是真的有本事,想來也不會埋沒,畢竟唐末、五代正是英雄輩出的時期。

身材魁梧的李存孝拱手道,「回稟義父,對于這個,孩兒不懂,一切以義父的命令為準。」

李存孝的表態並沒有讓李克用滿意,最後他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謀士身上,「蓋押衙,你覺得呢?」

蓋寓起身行禮後便說道,「殿下,若是從長遠考慮,下官建議出兵關中。」

「為何?」李克用看向對方,希望對方可以說服他,或者是說服反對之人。

對‘晉王’這個爵位,他不眼饞是假的,一個隴西郡王哪有‘晉王’好,一個是郡王,一個是親王。

有了晉王頭餃,李克用也能壓下朱溫,這讓他心里的怨氣會少點。

「回稟殿下,原因有二。」蓋寓認真說道,「其一,正如楊復恭心中所說,若是壽王成長起來,對殿下會是個威脅。

壽王此人野心不小,而且又跟朱溫關系較好,若是讓壽王登基,很有可能對殿下用兵,那個時候河東的日子就不會好過,唇亡齒寒的道理殿下應該知道。

河東目前局勢並不穩定,東邊有王、李匡威,南有朱溫、諸葛爽、孟方立,西有李思恭,北有赫連鐸。特別是朱溫,一定會唆使朝廷對河東用兵,而其他諸鎮也有可能趁火打劫,不得不防。

一個無用的朝廷和皇帝,對于河東才是好事。

其二,便是威懾朝廷。即便是楊復恭取代壽王掌握大權,只要震懾住朝廷,楊復恭也不敢對河東下手。

所以下官建議殿下出兵關中。

這只是下官的一家之言,出兵與否,還是得看殿下的決定。」蓋寓也沒有把話說死。

李克用敲著桌子,沉吟了一會兒,「派人去回復楊復恭,就說本王同意出兵。不過是有除了之前答應的事情外,得承認本王對昭義軍的控制,同時把雲州交給本王。」

李克用最終還是選擇了而出兵,或許在他看來,壽王根本不算什麼,幾萬軍隊雜牌軍隊而已。之前田令孜的諸鎮聯軍還不是被他幾天擊敗,何況此時壽王手上並沒有那麼多軍隊,他何懼之有。

對于李克用的要求,楊復恭根本就沒考慮,直接答應了。昭義軍本就被李克用佔了大半,雲州也不過一州而已,給就給了,只要能擊敗壽王,這都是小事。

除此之外,河中王重榮也答應了出兵。至于原因也很簡答,李克用都出兵了,他自然得跟著,打秋風的事,誰不願意,或許還能從楊復恭手中得到點好處,何樂而不為。

得到李克用和王重榮出兵的肯定答復後,楊復恭心里大定,便叫人把這個消息傳給李儇,讓他做好準備。

楊復恭的消息,毫無疑問讓李儇很高興,等了這麼久,他終于看到奪回大權的希望了。

不過李儇和楊復恭的謀劃沒能瞞過李曄,準確地說是沒能瞞過錦衣衛。或許在他們眼中,錦衣衛就是一支親兵部隊而已,並不知道錦衣衛的情報能力。

李克用率領四萬大軍南下泌州的消息很快就被錦衣衛偵察到然後傳到長安。

在外人眼里,都以為李克用是打算一舉攻下昭義軍,不過李曄卻知道這是為他而來。

因為不知道關中這邊的情況,等這邊事情發生後在出兵,肯定會耽擱時間。不過若是大軍囤積在泌州,只要關中一有動靜,李克用的大軍就可以理解和王重榮的軍隊匯合,然後進入關中。

李克用出兵,說明自己那位皇兄和楊復恭已經打算對自己下手了,就是不知道對方會以什麼為由。

但李曄不是那種喜歡被動的人,只有主動出擊,這樣主動權才會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得知右羽林軍已經接替左天策軍進入東川後,李曄便開始他的計劃,那就是找茬,讓對方主動跳出來。

于是乎在後面一段時間,李曄的親信和李儇、楊復恭的親信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先是李英旭查封了楊守貞名下的田地和商鋪,然後就是楊復恭指使的權貴攻擊李曄親信欺壓良民,搶佔土地,雙方你爭我吵,可謂不亦樂乎。

開始還是小事,然後事情越來越大,最後把中間派也牽扯進來。右僕射孔緯認為中書侍郎蕭遘在朱玫叛亂期間,接受朱玫任命的官職,有附逆的嫌疑。

一時間朝堂上充滿了火藥味,開始的時候一眾官員以為只是小事,只不過後面事情越鬧越大,一些嗅覺靈敏的人便發現了不對勁。

臨近新年,長安城百姓都在高高興興準備過年,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長安就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安靜。

一股壓抑感,籠罩在朝中眾人心上,讓人呼吸困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