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2章 宗室之談(二)(二更)

不過也只是浮現在表面而已。

李的死,還有那些株連,讓整個宗室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就像福王,以前跟李儇的關系很好,經常一起打馬球,可現在連大明宮都不去了。不僅僅是福王,自從李儇被軟禁在大明宮後,除了李知柔這個宗正卿和彭王這個皇叔祖去看過對方,其他人都刻意遺忘了李儇的存在,生怕被李曄惦記上。

一些親王也開始巴結李曄,福王、延王就是其中其中之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曄很有可能取李儇而代之,只是目前還沒動作而已。

不過更多則是被嗣襄王李事件嚇到了,誰也不敢保證李儇會不會奪回大權,所以這些被嚇到的宗室選擇中立,不刻意交好李曄,也不去串通李儇。

今天來這里的基本都是跟李曄交好的宗室,這種關系也體現到遠處的那一眾女眷身上。

今天李曄主要目的是陪劉晨妍來,但孫媚、李湘蘭、王宛霜等幾女也都來了,只不過除了劉晨妍的兩個貼身侍女︰蕊英和芸英會騎馬外,其他幾女身子骨都是偏文弱型,加上李湘蘭剛給李曄剩下一個女兒,身子骨還在休養中,便在那里被在場諸王的家眷擁簇在人群中,聊著。

除了這些王妃們外,幾位公主也在,包括安化公主和昌寧公主。

不過這些公主之間也有受寵和不受寵的,就像安化公主和昌寧公主跟李曄的關系好,加上昌寧公主駙馬劉奎年紀輕輕擔任右神策軍大將軍,屬于炙手可熱的幾女之一。

其他幾位公主就不同,但念在兄妹之情,李曄對幾人還可以,只是不比與前兩位公主關系很好而已。

跟南詔和親的事作廢後,安化公主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未來駙馬是張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不過其身份倒也不簡單。

張璉是涇原節度使張鈞兄長張(fan)的長子。

涇原節度使張鈞是關中北部四鎮(秦州、涇原、寧、延)中最懂事的,不僅把今年該交的賦稅統統交了上來,還把去年的也給補交了,同時還把自己的佷子送到長安,相當于是質子的意思,還把自己雲英未嫁的三女兒張漫華送到李曄身邊。

有人說把自己的佷子送來當質子算什麼,有本事送自己兒子。

可實際上張鈞的兒子早夭,只有三個女兒存世,大女兒和二女兒已經嫁人。而且張鈞也只有張這一個兄長,張璉這佷子也是張鈞最看重的,把張璉送到長安當質子,也算是有些魄力。

對于張鈞一家,李曄倒是有些印象,張鈞、張、張璉和張珂這一家都先後為涇原節度使。任上沒有作亂,朝廷有難的時候也都派兵增援,只不過後面被李茂貞干下去了。

張鈞這麼識趣,李曄自然得有表示。

不僅封張鈞為涇州開國郡公,而且還準備把張璉招為駙馬。不過李曄也沒強求安化公主,讓她自己做主,若是她不滿意,下面還有幾個公主呢。

不過安化公主對于張璉倒不反感,所以便接受了這樁婚事。

張璉今年20歲,比安化公主小3歲,不過這都不是事。唯一的就是他娶過妻,只不過妻子在兩年前難產而死。

這或許對安化公主有些不公平,不過已經是23的老姑娘,安化公主的婚事再拖下去也不是個事。張璉起碼相貌堂堂,而且家世不錯,雖不是世家大族,但也是顯貴家族。

對于娶到公主進門,張鈞和張兩兄弟自然不反對,所以便爽快的同意了這婚事。

由于安化公主年紀不小了,所以婚事就定在今年八月,這個二皇姐早點嫁人,李曄也能少一樁心事。

看到劉晨妍在空地上策馬飛奔,李曄也按耐不住,讓人牽來坐騎,邀請一眾親王一起。

彭王因為身體原因,就在一旁看著,延王李戒丕、覃王李嗣周、福王等則是陪著李曄。

興慶宮面前的空地足夠大,雖然不如那種草場好,但是差不到哪里去。不過李曄因為昨晚操勞過度,所以沒幾個來回就堅持不住了。

看著旁邊下馬的延王李戒丕,李曄不禁問道,「覃王可願意入軍中帶兵?」

「啊!」

听到這話,包括覃王在內的幾位親王大吃一驚,沒想到李曄會這麼一問。

親王帶兵可不是好事,雖然李戒丕這覃王之位是繼承的,但畢竟是親王,皇室中人,李的事跡就在幾個月前呢。

李戒丕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連忙道,「壽王說笑了,領兵這事不是我能做的。」

不僅僅是李戒丕這麼想,其他幾位親王也都認為李曄這是在試探,哪里敢答應。

李曄知道幾人擔心什麼,笑著道,「如今皇室式微,天下藩鎮割據,這天下是族中傳給我們的,難道諸位想看到這大唐在我們手上斷送嗎?」

「不至于吧。」

亡國?這些宗室不少沒想過這事,以前都這樣,也沒見李唐王朝覆滅。

「怎麼不至于。在以前,叛軍雖然也攻進過長安,但長安並沒有被損毀,而且時間間隔久。可如今,五年內,長安兩次被人攻破,三大內唯獨大明宮還算是完好,太極宮和興慶宮破敗不堪。

而內有宦官專權,外有強藩割據一方。李克用此人數次反叛,可見心中並無朝廷,這無疑會讓其他人覺得朝廷可欺。

若是多來幾次,你們認為會不會有人滅唐自立?你們見哪個王朝長久了的?大唐立朝已經268年,算是比較長的了,你們認為大唐還能堅持多久?

別忘了,只有大唐在,你們才是親王,才可以過這奢靡無度的生活。若是大唐不在,你們就是前朝余孽,你們覺得新朝會放過你們這些親王和你們的後代們嗎?」

听到李曄的話,眾人不禁沉默。或許他們以前想過這種可能,不過他們更多是在逃避,不想面對這個現實。

「壽王想我們怎麼做?」李戒丕遲疑道。

「幫助本王,匡扶大唐。五皇兄做不到這點,這江山交給他只能加快走向滅亡;六皇兄看似素有賢明,太平盛世做一個君主倒還可以,可這亂世,他不行。

所以只有本王才能挽救大唐于危難之中。作為宗室親王,本王需要你們的幫助,這江山不僅是本王的,也是你們的。」李曄認真道。

正走過來的彭王听到這點,整個人顫抖了一下,雙眼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難道壽王就不怕我們學嗣襄王嗎?」李戒丕沉聲道。

「本王可以讓你們領兵,自然有這個底氣。嗣襄王,一個跳梁小丑而已,被權欲遮蔽了雙眼。

若是以後,你們覺得推翻了本王有能力改變這大唐的現狀,那又何妨。可是你們沒有這個自信,就好好輔佐本王。

人,有時候要學會自知之明,學會滿足。若是可以,本王也會給你們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把你們分封出去。」

彭王大驚,連忙道,「壽王不可,分封諸王于地方,恐惹起打亂。漢朝初期和晉朝的八王之亂,不可不察。」

李曄抬起手,制止對方繼續說下去,「分封是肯定的,不過皇叔祖說的分封跟本王說的分封並不是一個意思,以後你們就知道了。」

分封制肯定要推行的,只不過並不是分封到目前的大唐境內,而是境外。後世的東南亞,中亞、南亞,這些地方只要有機會,李曄自然不會放過,到時候把這些宗室分封出去,不僅能擴大大唐疆域,也可以斷了那些對皇位有想法宗室的念想。

而且還能培養這些宗室,就算是這些分封出去的宗室親王回來奪取了皇位又如何?只有肉爛在鍋里,誰當皇帝那也無所謂,只要不在他任上被人篡位就行。

當然現在說這些都是廢話,萬一他大志未酬就掛了呢?他現在只是給這些親王一個念想,兌現的話,等他平定了藩鎮割據再說吧。

在場的幾個親王依然處于震驚之中,他們不明白眼前壽王在還沒登基的時候就這麼做,就這麼不怕被其他宗室截胡嗎?吉王李保可也是一直盯著這皇位的,還有穆王李倚,敢說對方對皇位沒想法?

不過李曄給他們的震驚還不止如此,在走之前李曄說了句,「這十六王宅和百孫院也該拆了。」

十六王宅和百孫院就是這些宗室居住的地方,起源于玄宗時期為了防止宗室奪權而設立的。

名義上倒沒什麼,實際上這些生活在十六王宅和百孫院里的宗室都被宦官嚴加看管著,這些宗室跟被圈養的畜生沒什麼區別。

居住在這里的宗室,不允許參加政治,不允許與大臣結交,就連太子都不允許單獨居住在東宮,只是在「十王宅」中闢出一處單獨可以車馬往來的別院。

靠政變上位的李隆基害怕自己的兄弟、子孫篡位,就用這樣一個手段來變相圈禁宗室諸王。

這就導致一個後果,讓大唐的宗室成了‘黃鼠狼下崽,一代不如一代’,在幾次動亂中,鮮有宗室能站出來力挽狂瀾的。

雖然李隆基開創了大唐盛世,但大唐在他的任期,由盛而衰,他的過錯也不小。

不過廢除‘十六王宅’和‘百孫院’事關重大,李曄也沒貿然就廢除。

回去後,李曄就下達了一系列任命,包括任命覃王李嗣周為左神武軍大將軍、李戒丕為右神武軍大將軍(並未組建神武軍),同時下令十六王宅和百孫院中的適齡宗室子弟如崇文館讀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