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9章 平藩五策

「殿下,下官有五策可以助殿下平定天下藩鎮。」

看到李曄擔憂眼前局勢,一旁的李振在適當時機開口道。

「噢。」李曄好奇地看向李振,「平藩五策?李長史詳細說說。」

此時的李振不再擔任右天策軍監察署丞,而是調到壽王府擔任長史,同時負責錦衣衛情報系統。

設立錦衣衛之初,李曄對其的職能很明確,即負責王府安全以及情報偵查功能。

不過到了長安後,他一直想著拆分錦衣衛,只是時機未到。不過李曄想把情報系統和護衛系統分開的想法也不是什麼秘密,現在只是一個嘗試。

讓李振負責,主要是李振這人聰明,而且心狠。至于忠心,這麼久的觀察,算是過了關,不然李曄也不會讓對方來負責。

李振微微行禮,然後說道,「正如幾位同僚所說,現在藩鎮割據勢力強大,殿下不宜過于急切,而應緩緩圖之。

第一,伐西川,讓西川置于朝廷實際控制之中。雖然現在朝廷在殿下的幫助下,掌握了鳳翔、山南西道、東川、寧和京兆府。不過正如李府尹和李尚書所說,京兆府百廢待興,寧現在被楊守亮掌控,鳳翔百姓疲憊不堪。山南西道和東川加起來才能比得上西川的富裕,所以下一步取西川,不僅能增加朝廷稅收,還能以蜀地三鎮為大後方,這樣殿下方可有實力和資本去平定藩鎮。

第二,穩關內諸道。雖然殿下暫時跟楊復恭達成同盟,涇原、延也听從朝廷的調遣,但畢竟形同割據,不得不防。而且楊復恭以及楊守亮從長遠看對于殿下威脅甚大。我朝歷有宦官自行廢立君王的管理,相信楊復恭也恨不得除殿下而後快,所以殿下與楊復恭遲早決裂。奪取西川後,殿下就應該考慮如何解決楊復恭,然後涇原、寧和延、秦州四鎮徹底納入殿下的掌控之中。

第三,攻略南方。北方藩鎮林立,較大的就有李克用、朱、朱溫、王重榮、時溥、秦宗權、諸葛爽、王敬武、李匡威、王處存等,皆是強藩。反觀南方地區藩鎮割據勢力並不強,較大的也就高駢、張瑰、董昌、錢等,這些相比于北方強藩要弱了很多。而且南方遭受的戰亂較少,若是殿下可以奪取南方諸道,錢糧無憂。南方戰略可以先從荊南以及山南東道入手,有了橋頭堡,要更加容易。

第四,發展關內道、蜀地等地經濟,攻略河西。如今吐蕃內亂,其境內各自為戰,此時正是收復河西的絕佳時機,佔據河西之地,可以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也能獲得合適的牧場,培育優良戰馬。對付北方強藩,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很難奏效,特別是面對沙陀軍。

第五,合縱連橫,借力打力,平定北方諸藩。北方強藩之間關系並不和睦,李克用和朱溫二人的矛盾不可調和,其他的也是如此,殿下只需以朝廷的名義分化瓦解,然後待時機成熟聚而殲之,勢必能平定北方諸藩割據。」

听李振說完,李曄也不禁喘著粗氣,顯然也被李振說動了。這李振的確名不虛傳,雖然歷史上節氣有虧,但是在謀略上,的確不一般,通過抽絲剝繭,一下就把整個平天下的宏圖呈現在他的面前。

就連李英旭也有些自愧不如,不過他也不會認輸,李振有李振的強處,他也有他的優點。

「那李長史認為本王平定這藩鎮割據需要多久?」根據李振的謀劃,李曄已經有了個大概計劃,不過他也想听听對方的看法。

李振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少則十五年,多則二十年。藩鎮割據是百余年累積的問題,殿下想要短時間內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並不現實,只能一步一步來。

對于時間節點,下官有個大致的計劃。一年內平定西川;三年內定關內;五到十年內攻略江南和河西,這可以同時進行。

剩下的就是平定北方強藩,這也可以與其他同時進行,只是需要把控好一個度,既能挑起各強藩之間的大戰,還能削弱各強藩,使其不能威脅到朝廷。」

李曄不禁點了點頭,感慨道,「先生之言,讓本王對于天下大勢豁然開朗。不錯,真不錯!」

對于李曄的夸獎,李英旭和李泌都有些羨慕,李曄可是很少這麼夸人,而且還以‘先生’稱呼對方。

隨後李曄的一個任命讓兩人更加羨慕,李曄隨即任命李振為武德殿大學士,跟隨李曄入武德殿批答表疏,應和文章等。

雖然李曄沒說這個武德殿大學士是幾品官,但是平時跟隨李曄處理政務,這可不是其他人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李英旭也羨慕,不過其是京兆府尹,他有著自己的事情要做。京兆府下轄23個縣,事情一大堆,也不可能一直在李曄身邊待著。

其實可以看出,在場的四人都姓李。倒不是李曄偏向同姓的人,而是其他親信大多在地方或軍中,例如鄭凝績、劉麒、孫燁、徐世仁都不在長安。在長安的也就裴榮、李英旭、李泌和李振幾人。

「既然如此,李克用都成了隴西郡王,朱溫也不能落後才是,把卡著的那道詔書發出去吧。」李曄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其實在他心里,外姓不封王,不過現在看,倒也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給李克用找對手,除了朱溫,沒有誰更合適,因為沒人能打得過這個李克用。

就在李曄想著以什麼借口來出兵西川的時候,鄭從讜和簫遘則是聯袂而來。

兩人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想找李曄商量拜相名單。

李曄入主朝廷後,別看任命了很多官職,可就是沒有確認宰相人選。

唐朝的宰相在中後期除了那些固定的外,還有增加同平章事來增加宰相人選。‘同平章事’全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才是真正的宰相。中書令、侍中在安史之亂後就成了虛餃,以節度使等而兼中書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虛餃,被稱為使相。

黃巢破長安之前,李儇經常就一口氣任命很多宰相,就跟玩似的。

不過李曄入主朝廷後,李儇這個皇帝形同傀儡,所以宰相的任命權在李曄以及楊復恭二人手上。

而現在卻只有兩個宰相,一個就是中書侍郎簫遘,這是固定的宰相;其次就是鄭從讜,若他只是侍中身份,自然不算宰相,不過其還兼任著門下侍郎一職,也算是實際上的宰相。

不過除了這兩人,沒有其他宰相,這自然不合理,總不能所有事情都讓這兩個宰相來負責吧。

不過對于宰相人選,李曄卻是有其他想法,設那麼多宰相來架空自己?

「蕭相、鄭相,這日常事務,有你們兩位宰相就夠了,其他的把奏折交到武德殿,由本王處理。」李曄笑著道。

「殿下,這奏折繁多,以殿下一人之力,恐怕力有不逮。現在局勢混亂,殿下應當以身體為重,不然和談中興大唐,增選幾名宰相也能幫殿下分憂。」鄭從讜建議道。

「這個鄭相就不用擔心了,本王自有辦法。」

接下來無論鄭從讜二人如何相勸,李曄就沒有同意增加宰相數量,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了原因。

李曄先後任命李振為武德殿大學士、裴榮為太極殿大學士、簫遘為含元殿大學士、鄭凝績為兩儀殿大學士、鄭從讜為崇文館大學士,皆可如武德殿上奏李曄。

兩人這才明白,李曄想要改制,廢除舊的宰相制度。雖然這大學士一職定的是正五品上,但兩人都是官場這麼多年過來的,現在李曄掌握朝中軍政大權,這大學士跟以前的宰相有什麼區別?……

大唐光啟二年四月一日,大唐皇帝詔令,封朱全忠為沛郡王,檢校太傅,食邑三千戶。

「恭喜節帥……不,恭喜郡王高升。」

看到聖旨上的內容,敬翔連忙改口,對著朱溫拱了拱手祝賀道。

「恭喜郡王!陛下和壽王殿下可對郡王贊譽有加,希望郡王可以能早日平定秦宗權叛亂,匡扶大唐。」張成眯了眯眼說道。

而在他旁邊,則是有一個穿著普通年輕人,看樣子不是太監。跟張成不同,這個年輕人卻是小心翼翼地打量著眼前的朱溫和其身邊的人,對于這個年輕人,朱溫及其身邊的人也沒在意,更沒往其他地方想。

此人名謝旭,武學堂學生出身,年齡不大,但卻是武學堂優秀的學生之一,由于錦衣衛擴編,便進入了錦衣衛。他算是錦衣衛的老人,加上其武學堂出身的身份,很快就得到重用。

這次與張成一起前來汴州宣旨,除了近距離觀察朱溫外,更主要是負責在這里建議錦衣衛的據點。在錦衣衛的重要人物名單里,朱溫位列第二,第一是楊復恭,第三是李克用。

听到眼前這太監刻意提了壽王,朱溫眯了眯眼,大笑道,「請公公回去代朱某回稟陛下和壽王殿下,就說朱某一定會對朝廷忠心耿耿,以壽王馬首是瞻。這是一點禮物,還麻煩公公代朱某轉呈給壽王殿下。」

說完朱溫便拍了拍手,讓人從里屋抬出來幾個木箱,打開一看,其中金銀珠寶無數,更有不少奇珍異寶,還有幾個妙齡女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