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7章 入主長安(二更)

李昌符四萬大軍在寶雞敗于壽王之手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關中各地,也改變了整個關中局勢。

壽王從興元出兵五萬,以李儇為正統,宣布嗣襄王和朱玫為叛逆,傳檄天下討伐嗣襄王和朱玫。

李曄檄文一發,涇原節度使張鈞、保大軍節度使(即延節度使)東方逵、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後響應。

不過李克用並沒有出兵,只是嘴上響應,因為李儇並沒有下令處死田令孜;朱溫則是因為與秦宗權作戰,無法派兵前來。

就在李曄率領四萬大軍囤積興平的之際,趙雄先後攻破鳳翔府、隴州,李昌符及其全家被部下薛知籌所殺,然後拿著李昌符的人頭向趙雄投降。

李昌符的覆滅讓本來還在觀望的涇原節度使張鈞、保大軍節度使東方逵下定了覺醒,各自親率兩萬大軍從駐地出發,趕至興平與李曄匯合。在楊復恭的勸說下,楊守亮率領數千軍隊從商州出發,響應李曄的檄文。

同時,李曄使離間計,誘使朱玫手下大將王行瑜誅殺朱玫及其黨羽數百人。誰料王行瑜借此縱兵劫掠長安,致使長安城中尸橫遍野。

李曄趁機發兵,率領麾下麾下主力與涇原、保大軍所部攻入長安。王行瑜在戰亂中被殺,嗣襄王李帶著一部分朝臣向河中逃去。

經過一天混戰,李曄最終指揮軍隊收復長安,並迎李儇回朝。

不過李儇在返京途中感染風寒,雖然被御醫們醫治好,但身體卻是垮了。

雖然李儇的轉危為安,不過明眼人都發現這位皇帝的身體恐怕不太好。

這一年多時間里,李儇過著顛沛流離、提心吊膽的生活,再加上一系列變故,身體自然就垮了。

就在眾人以為壽王會趁機奪位的時候,沒想到壽王卻是拒不接受監國、尚書令二職,不過卻接受了天策上將、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十二軍十六衛觀軍容使。

田令孜之前擔任過十軍十二衛觀軍容使。

十軍即左右羽林軍、左右神策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威軍、左右神武軍,十二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

十軍為北衙掌管,至于禁軍;十二衛屬于南衙掌管,屬于府兵。早年也有北衙六軍和南衙十六衛的說法,其中十六衛是十二衛加上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

不過現在加上了左右天策軍,再算上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所以變成了十二軍十六衛。

看著是嚇人,其實也別當真,這二十八軍衛,目前只有天策軍和神策軍,其他的都只是個空架子。

其中十六衛是府兵制的結晶,現在府兵制都崩潰了,自然十六衛也就成了擺設。

雖然李曄沒有接受監國和尚書令之職,但誰也知道,此時李曄才是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存在。

迎回李儇後,論功行賞也就隨即開始。

除了李曄外,楊復恭被任命為樞密使、左神策軍中尉。楊守亮擔任寧節度使,楊守信擔任左神策軍大將軍。

鄭畋改任鳳翔節度使;孫燁接任東川節度使;李泌擔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李英旭擔任京兆尹;裴榮擔任兵部尚書;李泌擔任戶部尚書。

李洪擔任左天策軍大將軍,劉麒擔任右天策軍大將軍,劉奎擔任右神策軍大將軍(不設護軍中尉)。

同時調整天策軍編制,一隊下轄四火,一營下轄四隊,一都下轄四營,一廂下轄四都,一軍下轄五廂。其中後廂仍下轄輜重、工兵、軍醫、輔兵四都,增設一炮都(下轄32門天策炮,不配火藥)。

這樣,滿編的一個軍約在兩萬五千人左右。

其中右天策軍駐扎在東川,左天策軍駐扎在長安,右神策軍駐扎在鳳翔。同時李曄準備組建左右羽林軍,其中左羽林軍駐扎在同州,以趙雄為大將軍;右羽林軍駐扎在興元,以彭鶴為大將軍。

這是李曄親信的職位變動,可以發現李曄信奉的原則就是牢牢掌握財權和軍權。

左右天策軍、左右羽林軍以及右神策軍組建完畢,加上錦衣衛和神機營,這就是15萬大軍。

只有這些軍隊組建完成,李曄才能真正在長安待下去。

在朝廷,李曄並沒有做到一手遮天,六部尚書,他的親信只佔了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

吏部尚書是王徽,這並不算李曄的人;禮部尚書是李,也是出自趙郡李氏,是李英旭的族人,之前就是禮部尚書;工部尚書韋昭度,雖然這跟李曄有恩怨,不過考慮到自己不能做的太過,所以就沒有報復這位;刑部尚書是杜讓能,這位是跟著李儇一起逃到寶雞的隨行大臣。

除此之外,蕭遘被啟用為中書侍郎,鄭從讜為侍中。

不過從這些人的任命可以看出李曄的精明之處。

王徽雖然不是李曄的親信,但其與李曄共事過幾年;李是李英旭的族人。

這些人中,真正跟李曄不合的也就韋昭度,其他人不說擁護李曄,但也不會明著跟李曄唱對台戲。

加上這些人也自成派系,無法擰成一股繩,看似李曄只有兩部尚書,但掌控朝堂的,依然是李曄……

「罪將韓建,參見殿下。」

太極宮,武德殿。

在李曄面前,披頭散發的韓建正跪在地上,面容慘淡,身上還有不少傷痕。

在之前李克用攻破長安的時候,韓建並沒有去幫田令孜,而是在華州坐岸觀火。不過在後面李曄出兵後,韓建見勢不妙本想逃跑,結果被楊守亮擒獲,然後楊復恭就把韓建當作禮物送給了李曄。

雖然韓建早年是楊復光的手下,不過後面其投靠了田令孜,在楊復恭和楊守亮眼里就是叛徒,自然不會手軟。

現在楊復恭和李曄是同盟關系,加上其又知道韓建曾經從李曄手下叛離,于是就被押到了李曄面前。

看著眼前的韓建,李曄放下手中的奏折,微笑道,「韓刺史,好久不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