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1章 興元復,東川陷(一)(二更)

「好像不是壽王的旨意,韓建公開宣稱節帥為叛逆,好像是站在田令孜、陳敬兄弟一邊的。」鄭君雄猶豫道。

「什麼?你的意思是韓建被田令孜給收買了?」楊師立不可思議地說道。

「不排除這個可能。壽王跟我們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斷然不可能這個時候在我們背後捅刀。這個韓建是忠武軍出身,昔日偷襲利州不成被捕,隨後壽王免去了其死罪,讓其擔任前廂副指揮使。

可能因此心生怨念,在田令孜派人勸說下,這才私自出兵對劍門關發起偷襲。」鄭君雄遲疑道。

「可惡的韓建,還有壽王,什麼人都敢用。派人去通知壽王,這個事,他必須給我一個交代,否則這事沒完。」楊師立冷聲道。

「是,節帥。」

「等等!」楊師立連忙叫住對方,追問道,「韓建最多幾千人,怎麼可能拿下劍門關的?難不成他還能從正面攻破不成?」

「這……」鄭君雄猶豫了一會兒,「節帥,韓建是從閬州境內渡過嘉陵江偷襲的劍門關側面,並不是從正面攻破!」

「這個韓建,我記住他了!等這件事情結束後,我楊師立是不會放過他的!」楊師立右手緊緊握著拳頭,重重地砸向一旁的桌子,桌上杯中的茶水直接濺射地到處都是。

不過楊師立還是小瞧了韓建攻破劍門關帶來的影響,第二天劍門關被破的消息就傳遍了鹿頭關的東川軍。雖然天下著雨,但是高仁厚親臨一線督戰,率領三萬西川軍冒雨一舉攻破鹿頭關,損兵折將的楊師立來不及穩住陣勢,只能狼狽地率領剩余部隊向東川首府——梓州,狼狽逃去。

劍門關的丟失,就像是一個引子,讓東西二川的戰斗一下倒向西川,東川軍在鹿頭關遭遇慘敗。即便是楊師立此時退回梓州,可若是沒有強力的外援插手,這東西川的戰爭,結果只能注定。

而能幫到楊師立的只有李曄,可此時李曄正在與鹿晏弘部在褒河兩岸對峙,短時間,根本無法回援。

「這個韓建,不殺此人,本王這口氣難以下咽!」

西縣縣城內,得知韓建背叛他投靠田令孜的消息,李曄頓時就沒忍住自己心中怒氣,直接拿出鋒利的玉劍把面前的桌子攔腰砍斷,那整齊的切狠讓旁邊人的心都忍不住‘砰砰’直跳。

「林克,給本王備馬,本王要親自去斬殺了那韓建,還有王建、孫家孟。他們都干什麼吃的?韓建的行動他們不知道?現在才傳來消息,是不是都要投靠田賊,背叛本王?」

看著怒氣匆匆地李曄,旁邊劉麒、徐世仁幾人都眼皮直跳,沒想到這個事對于自家殿下的刺激如此之大。對于韓建的背叛,也有些出乎他們的預料,沒想到田令孜會突然來這個一出,這讓他們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且劍門被韓建佔領,也讓山南西道和東川的關系直線下降,無論是楊師立能否挺過此次難關,擺在山南西道面前的都不是一個好局面。

「殿下息怒!」劉麒硬著頭皮勸道,「就算是殿下回去,此時也無濟于事,當務之急是擊敗鹿晏弘,這樣殿下才無後顧之憂。」

「殿下,劉將軍說的對。」李英旭也快速站出來,對著李曄微微行禮,大聲道,「殿下,東川之局已經注定,即便是殿下此時回師,也無法改變局面。至于韓建這賊子,殿下何必急于一時,此等小人,以後再處置也行。

殿下切不可因一時沖動,而壞了整個大局,否則對于殿下的大計而言,並不是好事。」

「可本王難以咽下這口氣!」李曄把配劍往旁邊一扔,大手一揮,提起長衫,然後坐在凳上,臉色不悅地說道。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君子報仇,尚且十年未晚,殿下何必急于一時。」李英旭連忙勸道。

「那你們以為應當如何?」李曄臉色鐵青道,「明天就出兵,擊敗鹿晏弘?」

「殿下不可!」站在人群最末的李振連忙說道,「殿下,現在不應與鹿晏弘拼個兩敗俱傷,那樣對于殿下來說,實力會嚴重受損。當務之急是與鹿晏弘談判,讓其離開興元府,這樣殿下便可以輕而易舉拿下興元府,而不用付出人員傷亡。」

「與鹿晏弘談判?」李曄不禁看了一眼李振,「李參軍,你的意思是讓本王答應鹿晏弘的要求?給他二十萬貫?」

李振也不明白為什麼眼前這壽王年紀輕輕,一聲氣勢就跟足,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硬著頭皮道,「是,殿下。若是能用二十萬貫,換其離開興元府,對于殿下來說也是好事一件。二十萬貫雖多,但卻未殿下爭取了時間,而且還得到完整的興元府,所有危機一下解除。」

說完,李振就有些發虛地在那靜靜站立著,包括劉麒、李英旭等人也都沒有開口,整個大廳中一片寂靜,只有眾人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與鹿晏弘談判是李振提出的建議,因為通過李振通過龐從以及其他忠武八都都頭的口中得知鹿晏弘部有不少不願意留在興元府,而是想回忠武軍駐地。

因此,李振便提出,勸說鹿晏弘主動離去,這樣便可以免于兵戈。

現在雙方軍隊在褒河兩岸對峙,就算是天策軍仗著天策炮、火箭的助陣,贏得勝利後也會損兵折將。若是在之前倒還沒什麼,但隨著東川局勢惡化,若是他們損失太大,很有可能被高仁厚或者其他人伺機而入。

所以李振便提出了這個建議。

若是沒有韓建背叛導致東川局勢大變的話,李振的這個建議沒人贊成,不過隨著東川局勢變化後,連之前反對的劉麒、李英旭都選擇了沉默。

不過是否答應鹿晏弘部的要求,還是得看李曄的決定。

在李曄思考的時候,李振頭上的汗水直流,身後早已汗流浹背,衣服已經浸濕。

過了差不多一刻鐘,感覺到口渴的李曄伸手端茶杯,才發現桌子已經被自己劈成了兩半,茶杯也早已摔碎。

「茶呢?還不快端茶來?想渴死本王不成?」李曄不滿地說道。

「是,殿下!」

一旁的張威連忙對著遠處的侍女吩咐了幾句,然後張威就從侍女手中接過沏好茶的茶杯來到李曄面前,小心翼翼地遞給李曄。

「殿下,請用茶!」

李曄接過茶杯,揭開杯蓋,對著茶水輕輕吹了一下,飲了一小口便從腰間解下一塊玉牌,吩咐道,「張威,你帶著本王的令牌回利州,讓王府立即拿出二十萬貫錢財送過來。」

「是,殿下!」

張威接過玉牌,小心翼翼地放好,就當張威準備離去的時候,突然听到‘錚’的一聲。

張威快速一回頭,便看到自家殿下那心愛的配劍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兩截橫在地上,而殿下手中拿著那柄鋒利的橫刀。

「從今天開始,誰若是敢背叛本王,就形同此劍!」

看著李曄把斷劍從新插回劍鞘,在場人的心頭都不禁一顫,連忙低下頭,不敢跟李曄對視!……

「指揮使,現在怎麼辦?據說殿下此次很生氣,在西縣當著眾人的面把自己的配劍折成兩截,以表示決心。韓建的此次背叛,指揮使肯定難辭其咎,若是殿下歸來後,肯定會懲罰指揮使的。」

歧坪,天策軍前廂駐地。

李曄在軍中發怒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這里,而且為了擺平鹿晏弘,他為此付出了數十萬貫錢財。相信以鹿晏弘的性格,拿到這筆錢財後,肯定會向東撤退,不在這是非之地逗留。

想到當初,他們忠武八都和楊復光的幾個養子滿懷興致的從河中出發,前往成都府護駕。可到了興元,什麼都變了,鹿晏弘佔據興元府;王建等人被鹿晏弘排擠,後轉投壽王李曄;韓建更是先投壽王,再投田令孜,現在更是自封為劍州刺史。

至于楊守亮,在壁州遭到慘敗,被天策軍中郎將李洪聯合壁州、通州兵馬,大敗于壁州,已經退回金州。

曾經的忠武八都,現在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四分五裂。誰能想到當初在楊復光指揮下的赫赫有名的忠武八都折戟于在這山南西道,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難道田令孜的人也找你了?」

听到晉暉所言,王建不禁瞪著對方。

「這……」晉暉本想否認,不過看到王建的眼神,猶豫了一會兒,點了點頭,「田令孜的使者的確找過我,讓我出兵進攻利州,事後讓我擔任利州刺史。」

「利州刺史?倒是挺大的手筆。」王建不禁冷笑道。

「難道指揮使你想等著殿下回來責罰于你?」晉暉有些不甘心地說道。

「怎麼你想反叛殿下?」王建淡淡地瞥了一眼對方,「鹿晏弘得到錢財後,便會東遁。到時候殿下就可以收復興元府,至于金州楊守亮,要麼投降,要麼跟著鹿晏弘一起跑。這個時候,你去進攻利州?

就算是把我們二人的兵馬拉去,也別想拿下利州。作為多年的兄弟,我必須提醒你一句,田令孜也不是很麼好東西。別因為一時沖動,而毀了自己的前程!」

「那現在怎麼辦?」晉暉不禁問道。

「等!」王建說道。

「等?」晉暉不解。

王建並沒有解釋,而是問著一旁的王宗佶,「宗佶,你母親他們到了什麼什麼地方?」

王建指的自然是自己的妻女一行人,在他決定投靠壽王後,就讓人去把妻女接過來,免得在許州老家沒人照顧。

「回稟父親大人,母親大人他們已經在路上,想來已經到了關中。」

「關中?那也快了!」王建喃喃道,「慈兒倒是不小了。」

听到這兒,王宗佶不禁一愣。王建口中的慈兒,不是旁人,正是王建的愛女,是其發妻周氏所生,也是王建的長女。

別看王建養子有不少,但其親生的兒女只有長子王宗仁和長女王普慈。長子王宗仁乃其妾室所生,加上殘疾,所以並不得王建喜愛,也就這發妻所生的長女深得其喜愛。

不過他要是沒記錯,對方才11歲吧,這叫不小了?

就在王宗佶愣神的時候,一隊騎兵從利州趕來,直接來到王建的軍帳中。

「殿下有令,韓建叛逃,王建難辭其咎。現給予其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指揮前廂和利州部隊,拿下劍門關,拿下劍州、龍州兩地戴罪立功,否則嚴懲不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