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5章 初到利州(二)

利州,隸屬于山南西道節度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接漢中,南接劍州,位于劍門關以北,扼守金牛道。

除了地理位置險要,這里唯一出名的或許就是武則天的出生地。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在唐朝雖然出名,卻被唐朝皇族視為罪人,並沒有得到皇族的承認。沒辦法,武則天時期,死在其手上的唐朝皇族成員,數不勝數。

利州,下轄六縣,州治在綿谷縣。不過人口並不多,近4萬戶,總共人口17萬左右。不過在整個山南西道,利州的人口僅次于興元府(7萬戶,約25萬人),加上地理位置重要,在山南西道的地位並不低。

山南西道雖然下轄1府14州,其實人口並不多,遠沒有西川的人口眾多、密集。

本來之前擔任利州刺史的人也是牛勖的提拔起來的,不過在朝廷的任命書以及天策軍抵達後,前利州刺史便怪怪的接受了任命,然後高興地赴任去了。因為很簡單,利州刺史和蜀州刺史對換了一下,利州之地雖然險要,但富裕程度自然不如蜀州,怎麼選,並不難。

李曄來到利州的時候,孫辰已經上任,並開始在熟悉利州的過程中。

不過利州以及山南西道的復雜程度,遠比李曄想的要夸張,或者說這個時候的地方,都是這副模樣。若真要對比的話,山南西道還稍微好點,畢竟朝廷的控制力度還比較大,不像其他藩鎮,甚至一個縣都是一個小藩鎮。

利州的情況要稍微好點,但李曄想要短時間內控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殿下,趙典軍那邊派人來傳信,說是王妃一行人走後遭到了西川軍的追擊,不過幸好殿下未卜先知,王妃等人這才沒有遇到危險。」在李曄進入議事廳之前,林克來到其身邊低聲說道。

李曄點了點頭,「只要王妃等人沒事就好。」

說完,李曄就進了眼前的議事廳,此時里面已經坐滿了人,看到李曄後,紛紛起身行禮。

「參見殿下!」

李曄坐到首座,看著眼前的眾人,右手一揮,微笑道,「諸位免禮,就坐吧!」

在場的眾人文武分明,文官則是以裴榮、孫燁、孫辰、鄭凝績、徐世仁、李英旭為首,武將則是以劉麒、李洪、劉奎、歐陽靖、彭鶴等人為首。雖然裴榮、徐世仁在軍中任職,但其本質上也算是文臣,當然做的話,還是在武將那邊;至于李英旭本身是王府的官員,雖然是錄事參軍事,也是軍職,不過卻坐在文官這邊。

若是以文武劃分不太準確,那麼以王府和天策軍這兩個系統劃分,就更為準確。至于孫辰,本身不屬于兩個系統任何一個,但也在孫燁下首坐著。

待眾人坐下後,李曄便對下面坐著的鄭凝績吩咐了一聲,「鄭司馬,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利州以及整個山南西道的情況,包括感義軍節度使。」

「是,殿下。」鄭凝績站起來點了點頭,然後便開始侃侃而談,「殿下、諸位同僚,接下來鄭某所說,乃是抵達這段利州這段時間所打听到的,準確與否不得而知,不過卻也能讓我們了解一下整個山南西道的大致局勢。

目前,山南西道主要有四股勢力。一是我們壽王府以及天策軍,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初來乍到的我們,卻是實力最弱的一方;

其二便是退守興、鳳二州的牛勖,根據之前得到的消息,其在興、鳳二州有著一萬五千余軍隊,不過前兩天卻是傳來其被叛軍擊敗的消息,想來損失不小;

其三就是佔據興元府、洋州、金州的忠武叛軍。前身為忠武軍的忠武八都,在平定黃巢叛亂中,立下大功,在前往成都府護駕期間,進攻山南西道,佔領興元府,驅逐了前節度使牛勖。這是山南西道實力最強的一方,據估計,兵馬有四萬之眾。

最後一方就目前沒有被叛亂波及的利州、壁州、通州等十州之地。據說在忠武軍進攻興元府期間,牛勖曾下令這十州派兵增援,不過並沒有相應。這十州,兵力少則一兩千,多則三四千,單獨並沒有多大的實力,但若是能凝聚起來,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說到這里,李曄便示意對方坐下,然後他才說道,「諸位,你們也都是跟隨本王有些年份的老人,此次本王從荊南節度使改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有好處,也有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剛才鄭司馬也跟大家說了,目前本王掌控的地方,也就腳下的利州,不過也不能說是百分百掌握。

當今天下,藩鎮割據,朝廷勢弱,而且叛亂頻生。本王乃當朝親王,不忍看到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下去,所以希望諸位鼎力支持本王改變這一切。」

「下官必定以殿下之命馬首是瞻!」

李洪站起來,走出座位,對著李曄行禮道。雖然眾人有些看不慣李洪這麼會拍馬屁,但紛紛有學有樣,特別是裴榮,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居然被搶了。

眾人的反應,讓李曄很滿意,點了點頭道,「諸位對本王的忠心,本王心知肚明,大家就坐吧。」

看著坐好的眾人,李曄繼續說道,「本王知道,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欲速則不達,所以目前最為重要的是平定叛亂。本王作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兼興元牧,總不可能在這兒利州之地辦公,頗有一股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

所以平定忠武軍的叛亂,是第一要務。」

一旁的裴榮想了一會兒起身說道,「殿下,叛軍有四萬之眾,而天策軍不到萬人,即便是加上感義軍和東川節度使派出的五千軍隊,也才兩萬多人。而且叛軍乃是由忠武軍演變而來,忠武軍素來驍勇,恐平定叛亂一事並不容易。」

李曄點了點頭,「本王也清楚這點,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本王決定擴充天策軍。」

「擴充天策軍?」

雖然都有所猜測,但真正听到這個結果,在場的武將,都忍不住議論起來。天策軍擴編,他們這些跟隨李曄許久的老部下,無疑會得到晉升,這對于他們來說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

「不知殿下如何擴充天策軍?」鄭凝績試探地問道。

李曄知道鄭凝績擔心什麼,無非是擴編後的糧餉問題。之前天策軍屬于禁軍,所以糧餉這些都是由朝廷供給,但自從李曄被任命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之後,天策軍奉命隨行,雖然名為禁軍,但是朝廷已經斷了對天策軍的糧餉供給等。

這自然是田令孜干的,田令孜自然不會傻到拿錢養敵人。朝廷不撥付糧餉,便只能由山南西道節度使自己供給,但此時李曄至控制了利州一州之地,僅靠利州的錢糧,根本就無法維持近萬人的天策軍。

雖然鄭凝績知道壽王自己有錢,但靠壽王府長久供養軍隊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鄭凝績便有些擔心李曄過于心急,大肆擴編軍隊。

「趁著這次擴編,本王也打算對天策軍的編制進行簡單的調整。」見面前的那些武將一個個都豎起耳朵認真听說,李曄臉上露出了笑容,自顧自地說道,「都以上增設廂,五都為一廂,並下轄一騎兵都。廂設指揮使一人,副指揮使兩人,指揮使等同從五品上,副指揮使等同正六品上。

目前暫設左右兩廂,以及後廂。其中左右兩廂負責作戰,後廂主要為後勤,下設輜重都、工兵都、軍醫都、輔兵都四都。

左廂指揮使暫時由李洪兼任,右廂指揮使由劉麒兼任,至于後廂指揮使,便由李泌擔任吧。」

听到李曄這個命令,眾人頓時一愣,然後一臉羨慕地看著這位在天策軍名不見經傳的倉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的軍職並不高,在天策軍中是正七品上的級別,現在對方一下從正七品上升到視同從五品上的後廂指揮使,可謂直接跨過了從六品和正六品。

當然後廂指揮使雖然也是從五品上的官職,但實力卻是最弱的,所以眾人雖然羨慕,但也只是羨慕。

這雖然是武職,但武將肯定不想去擔任,估計幾年都不一定能上戰場,每天面對的就是糧草、器械什麼的,一般的武將都避而遠之。因此,羨慕的只有在場的文官,當然是那些級別不算高的文官。

之所以左右兩廂由李洪和劉麒二人兼任,而不是派其他人擔任,是因為李曄不想二人被架空。左右廂指揮使短時間指揮著天策軍的戰斗部隊,權力較大,讓其他人擔任,無疑會削減李洪和劉麒對軍隊的掌控力。兩人作為他的得力手下,他自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除了指揮使確定之後,很快四個指揮副使也隨即公布,分別是孫孟、歐陽靖、彭鶴和石凌,其中歐陽靖和彭鶴並不兼任都頭(也叫都將)一職,石凌是親王府的校尉出身。

這也意味著李曄已經在著重培養歐陽靖和彭鶴二人,形同李洪和劉麒二人的實際副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