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1章 有使自南來(二)(三更)

對于自己二弟的疑惑,孫燁也不是很清楚,他看到李曄從青城山帶回十個道士的時候,也有些驚訝,就跟現在的孫辰一樣。不過他主動問了李曄,不過李曄只是說好奇道士的煉丹而已,並不是想服食彈藥。

雖然孫燁對于這個說法並不滿意,但見李曄也不像說假,只能信了對方。現在孫辰問起,他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二弟,這個為兄也曾問過殿下,但殿下明言不是想服食彈藥,只是好奇其煉丹之法。那是殿下,為兄也不好一直追問。」孫燁搖了搖頭,解釋道,「為兄觀壽王也不像是沉迷于長生的那種人,可能殿下真的只是好奇,畢竟殿下年幼,對于這新奇之事,有些好奇也不為過。」

「可我怎麼感覺殿下之前去青城山就是奔著這些道士而去?今天青城縣令呈上來一封書信,信中便說殿下一到青城山就詢問其是否知道懂得煉丹的道觀。」孫辰並不相信那套說辭,騙騙其他人還行,但想騙到他們,還是差點事。

「有可能殿下想自污。」孫燁的隨口一猜,倒是猜到李曄找道士的初衷之一。

當然孫燁不知道李曄找煉丹的道士,其實就是想研制出黑火藥而已。可孫燁並不知道這個,就算是他听說過煉丹爆炸相關的事情,但也不會想到會把這種爆炸用到作戰上。

要知道歷史上,黑火藥雖然在唐末被發明出,但實際上得到大規模運用還是在宋朝,這中間可是隔了上百年,現在的孫燁自然想不到這些。

「自污?」孫辰一愣,有些疑惑地看著自己大哥。

孫燁肯定得點了點頭,認為很有可能是這樣,「殿下並不像我們想象中因為年幼而什麼都不懂的人。在到西川之前,殿下只是一個普通的親王,雖然得到陛下的照顧,但沒有掌握軍隊,也不參與朝政,在朝臣中毫無存在感。

但現在你看看,殿下有了天策軍,而且可以參與朝廷大事上的決策。而且在朝中,影響力不如吉王,但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鄭相對殿下就頗有好感,其他朝臣也在關注殿下。

這次平叛,殿下殲滅兩萬叛軍,斬殺叛軍首領阡能,而且還擴充了天策軍。這樣的情況下,二弟你覺得陛下會不會猜忌殿下?」

孫辰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突然想到一個事,不確定道,「之前殲滅阡能叛軍後,天策軍就不在南下邛州,難道也是因為這個?」

「這個我可以肯定得告訴你,的確是這樣。」孫燁重重地點了點頭,要知道李曄的這些決定並不是他、裴榮、鄭凝績告訴的,而是對方自己做的決定,「以天策軍戰斗力,借著大勝之勢,很快就可以橫掃邛、雅二州,可殿下並沒有去做。

殿下若是普通人倒沒什麼,但殿下是親王。加上田令孜等人在一旁進讒言,殿下的風頭若是再盛點,陛下就算是跟殿下關系再好,也會起疑。」

「所以殿下不僅按兵不動,還故意去一趟青城山,請幾個道士回來?」孫辰順著自己大哥的話,分析道。

「應該是,不過殿下並沒有承認。」相比于之前的不確定,現在孫燁肯定了這個猜測。

「如果真的是這樣,殿下這一招可謂之高明。」孫辰的態度頓時轉了一百八十度,「這是裴司馬出的主意,還是鄭司馬給的建議?」

「都不是,據我估計,應該是殿下自己的決定。」孫燁搖頭道,「現在,你還覺得為兄之所以建議鼎力相助殿下,還草率嗎?」

「若是這樣,孫家跟殿下綁在一起,也不是不可以。若是殿下能登基,到時候我們孫家也能水漲船高,不說跟關東幾大世家相比,但也不會局限于這成都府周邊。」說到這兒,孫辰的眼神中就帶著一絲興奮,到時候他們就是真的光宗耀祖。

「為兄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以後孫家還是得靠二弟你和皓弟。」孫燁認真地說道。

自從過了五十歲,雖然還算健朗,孫燁就感覺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個年代的人,活個六十多歲都算是高壽了。而自己的幾個兒子中,長子今年都快四十了,依然沒有取得進士之位;其他三個兒子,也都不怎麼爭氣,一個進士都沒有。小女兒孫媚倒是聰明,可惜是女子。

所以說在在他退下後,他的幾個兒子根本無法掌管整個家族,要想維持家族的興盛,肯定會把家主之位傳給二弟孫辰。

「大哥說笑了,大哥的身體這麼好,孫家有你掌舵,才能安穩、團結。」雖然孫辰的品級比孫燁高,但他這個刺史不比其他大權在握的刺史,他是一介文人,掌控軍隊就很難,這也缺少了一些底氣。

而孫燁雖然只是個從四品上的長史,但卻是親王府長史,若是沒有這層關系,孫辰的刺史之位都不一定能保住。蜀州靠近成都府,乃富庶之地,陳敬早就眼饞了。所以孫辰知道分寸,有大哥孫燁在,他們孫家才能有現在,不然早就被陳敬免職。

兩兄弟當天晚上聊了很多,也算是第一次交心,既然已經決定走出那條路,他們也甘願去冒險博一下。通過這次交談,兩兄弟也算是在這件事上達成一致意見,從龍之功的誘惑,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第二天,李曄便率領近萬天策軍班師回朝。

大唐中和二年十一月五日。李曄率領天策軍凱旋回到成都府,成都西門,無數成都百姓翹首相盼,近十萬人把城門口擠得水泄不通,道路兩邊更是站滿了人,還好神策軍出來維持著秩序。

李曄的這次凱旋,不單單是成都府的百姓前來迎接,李儇帶著群臣親自來到城門口外迎接李曄的凱旋。

李曄以15歲之齡,率領一萬七千軍隊前去平定叛亂,其更是率領本部天策軍親自迎戰阡能叛軍,一共打了兩仗,都親自指揮軍隊。

第一仗,率領七千天策軍和王府親兵組成的部隊,擊敗了羅夫子和羅混擎的八千叛軍,斃俘七千之眾;第二仗更是以六千軍隊大敗一萬六千余叛軍,斬殺叛軍首領阡能,己身傷亡不到一千,堪稱大勝,並且解了蜀州之圍。

若是之前,成都府對于李曄的了解只是一個頗有才華,但不務正業的親王。李曄的幾首詩詞,在成都府倒也比較出名,雖然詞難登大雅之堂,但李曄這一親王所作,誰敢說難登大雅之堂?加上其傳唱度最廣的兩首詩詞,頗得女性喜歡,也讓李曄成了成都府不少待嫁女子心中的夢中情人。

為此李曄還專門把兩首詞重寫了一遍,送給了何東,何東直接把兩首詞裱裝好,然後成了天香居的鎮店之寶,而天香居也一躍成為成都府文人雅士首推之地。

現在不同,李曄雖然年少,但初征告捷,平定了西川軍都沒能平定的叛亂。對于這個壽王的軍事才能,很多人也不禁佩服。

作為皇帝的李儇,也很高興,親自率領眾大臣前來迎接,可見一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