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8章 月下有佳人

見裴榮和壽王這一唱一和,眾人也有些驚訝,沒想到壽王還會作詩詞。對于李曄這個壽王,他們也曾耳聞過,畢竟平定當時郭琪叛亂,封天策軍大將軍,組建天策軍,也算是名聲大噪。

不過對于這個壽王的才華,他們地處西垂,倒是不甚了解。李曄目前流傳出的詩詞一共三首,在成都倒是有些知名度,甚至一些朝臣也都知曉,不過也僅僅限于成都府,再遠點的地方就不怎麼知道了。

看著眾人看著自己,李曄笑著道,「前兩天一直在青城山上,倒是有些感觸,眼下佳節已過,那本王就以青城山為題作一首。」

說著李曄沉吟了一會兒便開始吟唱道,「我登青城山,雲雨顧在下,月色縞岩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嶺,頗怪哀湍瀉,山麓雲未歸,平地泥沒踝,乃知宿處高,所恨到者寡。

有客談泰山,昔嘗宿石室,夜分林采變,陽谷看浴日,九州皆片麈(zhu),盛夏猶慘栗。

我聞思一往,安得飛(xian)術?但願齊魯平,東封扈清蹕(bi)。」

在場一片寂靜。

這首詩……怎麼說呢?裴榮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不對,他听過李曄寫的那首《簾外雨潺潺》,這首詩詞依然如《簾外雨潺潺》一樣,前面雖然在描寫景色,但後面還是表達了心中的抱負。

裴榮雖然不覺得驚訝,但在場的其他人卻是大為吃驚,給他們的印象太深了。他們開始還以為以李曄的年齡,能作詩就算不錯了,即便是作的不好,但李曄是親王,他們肯定還是要恭維一番,面子還是得給足。

結果呢?這首詩雖然算不上絕作,但在李曄這只有15歲的人口中說出,那就不同了,也算是驚人之作。

這首詩,前面倒並不是多吸引人,但最後兩句‘但願齊魯平,東封扈清蹕’卻是讓人不禁對李曄這個壽王的好奇。東封泰山,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的,自古封禪泰山,那都是歷代帝王所追求的的事,即便是帝王也不是說封禪就封禪的,在此之前就九位皇帝封禪泰山。

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另外還有秦二世、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其他一些皇帝雖然到過泰山,但也只是祭祀,達不到封禪的資格。也正是因為真正封禪的人不多,也讓封禪泰山成為歷代帝王追崇的一個目標。

雖然封禪泰山的也有王,但一些人也不禁在想李曄的真實想法。不過這個時候倒沒人去找不愉快,而是對李曄臨場發揮就做出一首如此有水平的詩詞,佩服不已。

「殿下大才,我等這些人熟讀聖賢書也算是數十載,閑暇時候也曾作作詩詞,不過跟殿下一比,卻是遠遠不如。」施姓縣令最先反應過來,連忙站起來滿臉笑容地恭維道。

「施縣令要是再夸,本王就得飄了。」李曄笑著回應道,順便讓壓抑的氣氛一下變得輕松起來。

「殿下之才,不需旁人夸也是堪比李杜,甚至遠甚于李杜。」裴榮笑著恭維道。

「裴司馬,你這說的。李杜之才,豈是本王能及。」對自己有幾斤幾兩,李曄還是很清楚的,所以便搖了搖頭。

「敢問殿下,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下官等人也好時時學習,警醒吾輩不忘朝廷。」施縣令用著請示的語氣說道。

「名字?」李曄一愣,這首詩原本是陸游所寫,名字也很長,叫‘客有言太山者因思青城舊游有作’,總不可能還叫這個吧?「名字,本王倒是還沒想出。」

听到這個,眾人便放下了心中的疑慮。其實對于李曄能做出這樣一首詩,一些人心中肯定會有所懷疑是事前作好,若是連名字都月兌口而出,就更明顯了。不過李曄不知道名字,便讓這些懷疑的人,打消了不少懷疑。對于這個,李曄並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他以後肯定會避免這些,免得露餡。

「既然這是殿下游青城山歸來所作,何不叫《壽王游青城所作》?既簡單,也能突出乃殿下所作。」喜歡拍馬屁的裴榮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答案。

听到這個名字,李曄覺得好像也行,古時人作詩詞並不是一定要取一個很好的名字,很多時候都很隨意,就像這首詩原本的名字。于是李曄便同意了這個名字,不僅如此,李曄還親自提筆,把這首詩寫了下來。李曄不知道的是,這首詩後面就成了歷代青城縣衙最重要的財富,即便是戰事發生,也會優先保護這首詩。

不一會兒,李曄因為喝了酒,有些尿急,便暫時離開了宴席。施縣令連忙派了一個年輕僕人跟隨,以免李曄不知道路。

一出宴會廳,深秋的寒風一吹,李曄就感覺自己那股淡淡地醉意一下消散很多,神情舒爽很多。在那僕人的帶領下來到茅房方便之後,才發現今晚的月亮特別圓,這才想起今天是十五,雖然寒風不時吹過,但月亮還是那麼皎潔。

看著這圓月,李曄突然不想回宴會大廳,而是在這兒縣衙的院中散著步。雖然僕人在前面帶路,不過走著走著李曄便聞到一股香氣,然後他便順著香氣來到一處花園。等僕人反應過來的時候,李曄已經來到後花園中,由于李曄是親王,地位尊崇,這僕人只是一介下人,也不敢前去阻攔,只能看著李曄進了這縣衙後花園。

而站在花園中的李曄,看到眼前的景象也不禁有些沉迷。花園其實並不大,不過道路兩旁,一株株芙蓉樹正盛開著鮮花,那白色的芙蓉花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潔白無瑕。看著這盛開的白色芙蓉花,李曄這才明白為什麼剛才在前院便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原來是來自這里。

想到這兒,李曄便想起蘇軾一首寫芙蓉的詩句,‘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在這深秋,其他樹木都落葉紛紛,而這芙蓉卻依然正開著,就像冬季的梅花一樣,孤芳自賞。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想著這兩句詩,李曄便忍不住輕輕吟唱出來。

「是誰在那里?」就在李曄在花間漫步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詢問聲。

就在旁邊親兵戒備的時候,李曄回過神來,抬頭看見一個年輕的白衣女子映入眼簾。對方穿著一身白色的齊胸襦裙,披著一件白色的裘衣,恰好對方站在芙蓉樹旁,遠遠望去,就如月色下盛開的芙蓉花,美麗動人。

李曄算不上閱女無數,但平常也見過不少這個時代的女子,但眼前這個女子依然給他一種驚艷的感覺。這女子,年齡看似不大,大約十二三歲的樣子,身材並不像這個時代崇尚的豐腴,臉上略帶嬰兒肥,整個給人一種含苞待放的感覺。

看著眼前這青澀而迷人的少女,李曄這才想起來自己是在縣衙,這里也不像縣衙前院,連忙道歉道,「抱歉,打擾到這位小娘子了,在下只是因為這花香,而誤入此地。」

「原來是壽王殿下,此時殿下不是應該在前院大廳用餐,怎麼來這後花園中。」待李曄走到近前,少女才看清李曄的連忙,心跳不禁加快,微微欠身行禮,臉上也帶著不自然的紅暈。

「小娘子認識在下?」李曄回想了自己腦海中這幾天看到的人,應該沒見過對方才對,不禁有些好奇。

「只是遠遠望見過!」少女有些慌亂的說道。

準確的說,少女也是前幾天才听聞李曄。那還是李曄讓她父親帶路游青城山,她才知道是壽王來了。對于這個壽王,她並不了解,不過因為其隨意指使其父親,還有些埋怨。

不過後面,她卻是听說壽王年輕勇猛,去年上元節平定了黃頭軍的叛亂,救了皇帝而被封為天策軍大將軍。前不久更是以少勝多,大敗叛軍,斬殺叛軍頭領阡能。對于阡能的叛軍,在天策軍擊敗之前,青城前段時間還封城,加強戒備,生怕叛軍禍及青城,直到叛軍被擊敗的消息傳來,才解除了戒嚴。

對于英雄,那都是少女們喜歡的對象。而李曄不僅是大敗叛軍的英雄,還是當今皇上的親弟,當朝親王,在得知李曄要來,青城縣城中不知多少少女想要結識李曄,只不過卻沒有機會。

少女也對這個年輕有為的壽王很感興趣,只不過其父不讓她去前院,她只能偷偷去看了兩眼。就是那兩眼,她便記住了李曄的樣貌,所以剛才一見面,她就認出了對方。

「原來如此。是本王打擾了小娘子的賞花,便先告退。」雖然唐朝風氣開放,但他貿然闖入後院,也有些不合適,特別是眼前這女子應該是施縣令的家眷,他自然不好久留,以免敗壞人家姑娘名聲。

「等等……」見李曄要走,少女當即高呼,不過一開口便意識到不合適,不過想到對方剛才所吟唱的詩,她便輕咬嘴唇,「殿下剛才所吟之詩應該不全,不知能否把完整的告知民女。」

李曄一愣,很快反應過來,笑著道,「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