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5章 問道青城山(一)

高仁厚和郭琪都是出自黃頭軍,而郭琪之前是軍使,屬于黃頭軍中掌握軍權的存在,不然也不會策動數千黃頭軍叛亂。高仁厚在黃頭軍期間,地位並不如郭琪。

曾經郭琪還擔任過高仁厚的上級,只是後來因為調動,這才結束上下級關系。

兩人之前的關系還算行,不過在郭琪叛亂之後,高仁厚便投靠了陳敬,黃頭軍被瓦解,其中就有高仁厚的功勞。需要用人的陳敬,自然對善于打仗的高仁厚委以重任,這次平叛,能指揮上萬軍隊,可見陳敬即便是對其有些忌憚,但還是把軍隊交給其指揮。

而現在,高仁厚率領大軍前來平叛,郭琪自然很生氣。雅州地處大唐與南詔的交界處,屬于比較貧瘠之地,而高仁厚率領的大軍明顯是要對付他的。

所以擺在郭琪面前就三條路,要麼跟朝廷大軍決一死戰,拼一把;要麼投降;要麼投靠南詔。

投降朝廷,肯定不可能;投靠南詔,那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時候。所以郭琪選擇了與高仁厚決一死戰,雙方的兵力差不多,而且他是以逸待勞,未嘗沒有機會。

郭琪的速度很快,很快就率領上萬軍隊抵達百丈,建立大營,準備在這雅州大門,跟高仁厚一較高下。

忙著平定邛州各地叛亂的高仁厚也得知了郭琪率軍北上的消息,提起郭琪,他表情也很復雜。作為自己曾經的上司,他對郭琪也很敬重,不過對方居然選擇了造反這條路,注定兩人只能是敵人。而且他這次出征,陳敬交待過他,讓他務必誅殺郭琪。

其實陳敬不說,他也會這麼做。郭琪是陳敬、田令孜的心月復大患,同時也是皇帝憎恨的人,若是能誅殺郭琪,他高仁厚也能進入皇帝的視線。投靠陳敬,那只是權宜之計,若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他用得著屈居于陳敬在這個蠢貨之下?

他心里其實一直看不上陳敬,準確說,黃頭軍不少將領都是這樣。要不是陳敬運氣好,有個權宦的弟弟,能當上西川節度使?

除了郭琪率軍而來,高仁厚的煩心事還不少。雖然天策軍在大邑縣就停下了,沒有繼續往邛州駐地的臨邛縣而來,但卻派了岳昌旭這個邛州防御使率軍而來,美其名曰支援高仁厚。

而且邛州七縣,岳昌旭的軍隊佔據了大邑、安仁、火井三縣,而且軍隊一下擴充到4000人。雖然不如他指揮的萬余軍隊,但平叛結束後,這上萬大軍就要班師回朝,能留下的不會太多,到時候如何壓制岳昌旭,將會是他很頭疼的問題。

對于邛州的事,李曄並不想直接去參與,他相信以高仁厚和岳昌旭的軍隊,能夠平定郭琪的叛亂。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天策軍已經出夠風頭了,後面的事就讓高仁厚去完成,免得天策軍引起一些人的忌憚……

由于後面的戰事跟天策軍沒多大關系,李曄又開始他的自污之路。讓李洪和劉麒二人率領天策軍留守蜀州州城和大邑縣,他則是帶著趙雄和數百親兵,前往青城山。

後世都江堰市不是有句宣傳語叫‘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嗎?正好有空,李曄也想去見識見識唐代的都江堰和青城山。後世這兩個地方都屬于都江堰市,但這個年代可不是,後世的都江堰城區現在是導江縣,屬于彭州管轄;青城山所在的地方是青城縣的轄地,屬于蜀州,分界線大致就是岷江。

之所以李曄來青城山,主要也是因為這里距離蜀州並不遠,不到90里地,他一行人都是騎馬,90里地也就半天的路程。所以即便是邛州那邊出現什麼緊急情況,蜀州州城這邊也能很快把消息傳遞給他,這也是他敢在前線戰事未平的情況下來青城山游玩。

他故意做出一種把打仗視作兒戲的樣子,給朝廷眾臣看,也是給李儇看,但實際上他也有分寸。這樣既游玩了,還能打消李儇的戒備心,同時也不會耽誤前線的戰斗,何樂而不為?

「殿下,是不是通知一聲青城縣令,讓他來迎接殿下?」在距離青城縣不遠的時候,一旁的張威連忙請示道。

「通知一下吧,正好我們也不知道青城山怎麼走,讓他給我們帶路吧!」既然要裝,那就得裝像點。

雖然他前世來過幾次青城山,不過現在的路跟當時的路還是有不少不同,作為青城縣縣令,肯定熟悉青城山的道路。

其實在他們現在停步的這里,就能看見遠處那郁郁蔥蔥的青城山,只不過這時的青城山少了很多後世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難怪有很多人願意在這里養老。可惜‘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雖好,但想要挽救這搖搖欲墜的大唐的他,肯定不能在這個地方久待,不然心中的斗志也會被這舒適的環境給磨滅。

沒看見在蜀地建立的三個蜀國,最後都無疾而終嗎?短短數十年便亡國,而且國土也大多局限于蜀地。

當李曄派出的親兵來到青城縣衙的時候,青城縣令也有些驚訝,雖然他得知壽王就在蜀州,但沒想到對方放下前線的戰事要來青城山游玩。在確認身份後,青城縣令連忙帶著一眾官員、衙役前往城外迎接李曄,雖然不解對方為什麼這個時候來青城,但既然對方提出讓他帶路,他自然不會拒絕,反而會好好伺候著這位親王。

「施縣令,這青城山你熟悉嗎?」看著眼前這應該有四十多歲的老縣令,李曄的態度放的挺低,客氣地問道。

唐朝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在五十多歲的樣子,所以這個縣令的年齡也不算小了。

「回稟殿下,下官雖然不是青城縣人,但也在這青城縣從一主簿到縣令,也有將近二十年,對于這青城山也算是極為熟悉。」施姓縣令連忙回答道。

李曄知道,古代為官,縣令、刺史什麼的一地主官,都會回避原籍。這眼前這縣令即便不是這青城縣人,也是西川人,這口音,李曄都能听出來,當然也不排除對方是學會了這邊的方言。

「那你知道這青城山有哪些道觀?特別是會煉丹的道觀!」李曄好奇道。

「煉丹的道觀?」施縣令一愣,不禁抬頭看了一眼李曄,然後又很快低下頭,也很疑惑李曄這麼年輕,難道也要追求那長生不老之術?不過既然對方詢問這個,他還是如實回答道,「回稟殿下,青城山大大小小的道觀也有十幾個,能煉丹的也就兩三個而已,像上清宮、丈人觀都會煉丹。前不久上清宮的道士煉丹還出過事,什麼東西炸了,導致幾個道士慘死。」

「真的?」听到這個意外的消息,李曄有些激動,「你說的是上清宮?能否帶本王去看看?」

「這個自然可以。」施縣令連忙點頭,不過看到李曄一行人都騎著馬,遲疑道,「殿下,丈人觀倒是在山腳下,可上清宮高地面數百丈,騎馬可能不太方便。」

「無妨,本王徒步而去。」

很快,李曄便讓副典軍與大部分親兵留在山腳看著馬,他則是讓趙雄帶著百余親兵上山。至于青城縣令建議給他找一個轎子,他也拒絕了,這青城山最高不過四百余丈,走會兒就上去了,坐什麼轎子。

不過見李曄如此熱衷于尋找煉丹的道觀,裴榮不禁有些擔憂,但想到李曄的秉性,他又不敢直接勸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