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章 長安舊人來(二更)

此時的成都,並沒有蓉城的別稱,這個別稱歷史上是在五代十國後期才有的,此時的成都倒是有一個‘錦官城’的別稱。

成都府是安史之亂後的稱呼,唐初武德元年稱為益州,天寶元年改稱蜀郡。唐肅宗至德二年因蜀郡為唐玄宗駐蹕之地升為成都府,並稱‘南京’,上元元年罷京號,但一直沿用成都府的稱呼。

成都城不僅是成都縣縣衙所在地,同時也是成都府府城所在地,更是西川節度使駐地。不過在十幾年前,成都城並沒有什麼防御工事只有子城和從城外流經的護城河(就是現成都府河),這恐怕讓人很難想象。

不過這也很正常,成都的地理位置很好,位于蜀地月復地,四周皆為高山峽谷,外敵很難攻入,自然不需要花費在城防上。但這不代表蜀地就沒有外敵,西邊的吐蕃,南面的南詔,都是威脅。而且在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詔入侵,在當時的西川節度使盧耽和東川節度使顏慶的聯合反擊下,最後南詔兵敗撤退。

此戰之後,成都府便開始注重城防築壅門城,挖戰壕引水,分植鹿角,修築營寨,加強戰備。之後,雖然南詔數次襲擾邊境,但朝廷也加強了西川和東川二地的軍事實力,倒也沒大的戰事發生。

所以李曄在前往行宮的時候,還能看見一些巡邏的士兵,其中還有一些頭戴黃帕的士兵。經車夫介紹,這是黃頭軍,這並不是真正的蜀軍,而是從其他地方調來的,之所以被稱為黃頭軍,主要其頭上包有黃帕。不過黃頭軍現在卻是蜀軍的核心,在本地擴編後,擁軍數萬,是蜀軍的中堅力量。

沿途,李曄對于此時的成都城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成都府的整體布局上大致跟長安城差不多,只是規模、氣勢上遠不如長安,但也是此時唐王朝所轄之地少有的幾處富饒之地。

來到行宮,看到是聖恩正隆的壽王,行宮外等候的人便紛紛行禮。雖然不認識這些人,但李曄還是紛紛還禮,然後便在宦官的帶領下進了行宮。

還未進入行宮主殿,李曄便听到里面有人正聲淚齊下的哭訴,這倒是讓李曄很是驚訝。

「這位公公,里面是何人在哭泣?」

見李曄作為壽王態度如此之好,引路的公公也有些驚訝,連忙回答,「回稟壽王殿下,是長安來人。听說是從黃巢賊子手下僥幸逃得一命的大臣,然後趕來供陛下驅使。」

「長安來人?」

听到這個稱呼,李曄不禁沉默。雖然他不知道長安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但黃巢的殘暴他是有所耳聞的,留在長安的宗室、大臣、貴族和宗室肯定下場不會很好。

帶著好奇,李曄來到大殿近前,便听到里面有人在訴苦。

「陛下,陛下要為那些慘死的大臣做主啊!豆相、崔相、左僕射于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時裴諗,被賊軍抓獲後,在大街上被處死。宗室也死傷慘重,大量宗室女子淪為賊軍玩物,除吉王、安化公主等少數逃月兌,其他都滯留于長安,生死不知。

臣等趁著賊軍不查,才能死里逃生,經崎嶇跋涉,千里迢迢趕來成都府……」

「愛卿受苦了。」坐在大殿正上方的李儇顯然有些不耐煩,對旁邊的田令孜吩咐道,「阿父,給這些從長安而來的大臣,每人30貫錢,讓他們安頓下來。」

「陛下聖明。」田令孜拍著馬屁道。

「這位大人,本王胞姐昌寧公主呢?是否離開長安?」就在這些大臣正欲離開的時候,李曄突然叫住剛才哭的最凶的那人。

李曄看到大殿的情況,才發現這些從長安而來的大臣,都是身穿紅袍、綠袍和青袍,無一服紫者,這倒是讓他很驚訝。不過他忽然想起自己那滯留在京中的胞姐——昌寧公主。

李曄雖然跟李儇不是同母兄弟,但他卻有一個胞姐和胞弟。胞姐就是他口中的昌寧公主,比他大1歲,叫李淑;還有個胞弟,就是穆王李倚,比他小兩歲,因為年幼,現住在他的壽王府中,不過因為身體不好,現在在王府中休息。

至于他的母妃,王德妃在十年前就已經病逝。這是李曄在前來成都途中從他人口中打探而知,李曄離開長安時,本就是迷迷糊糊,自然想不起還有個胞姐。而李淑跟僖宗李儇的關系也不是很親近,所以就沒有叫對方,只把李曄和李倚等少數幾位宗室帶走了。

「回稟壽王殿下,昌寧公主的情況,微臣等人並不清楚。不過賊軍公布的所俘獲的宗室公主中,並沒有昌寧公主,想來公主殿下應該逃離了長安,或者藏匿于長安。」

回答李曄問題的是一個身穿綠袍的官員,不過他沒有說第三種情況,那就是昌寧公主已經遭遇不測,或被殺害,或自殺,或被賊軍所俘,但卻沒有消息傳出。

想到這兒,李曄神色就有些低落,若是自己胞姐真的落入賊軍手中,會遭到怎樣的對待,他不難猜出。希望對方沒事吧,此時的他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在心里祈禱。

「你下去吧!」

李曄揮了揮手,便進了大殿。而那名官員卻是有些驚訝,剛才他仿佛是在一個上位者對話,而不是一個年幼的親王。不過他搖了搖頭,心想應該是自己的錯覺,對方就一個還沒弱冠的少年,自己可能是長途跋涉,精神太疲憊了吧……

「壽王,你怎麼這會兒才來?你是不知道,剛才那群大臣,都快把朕煩死了,一直在那兒哭,又不是小孩,他們也不嫌丟人。」

看到李曄進來,李儇便從雕龍寶座上下來,一點也沒有帝王的姿態,反而跟李曄抱怨剛才那群大臣來如何煩他的。

「皇兄,那些大臣也是死里逃生,還請皇兄就別過多責怪。畢竟皇兄管理天下,還需要這些大臣做事。」李曄知道自己這皇兄的秉性,要是他對這些大臣印象不好,後面再有田令孜等權宦的挑撥,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好了,不說這煩心事了。這成都也太小了,而且簡陋無比,朕早上轉了一下整個行宮,甚至還不如壽王你在長安的王府大,更別說跟皇宮比了。」李儇繼續抱怨道。

李曄沒見過大明宮長什麼樣子,不過僅從他剛才沿途所見,這處行宮的確不是很好,跟前世的紫禁城相比,差了很多。而大明宮又要比紫禁城寬闊、氣派很多,可見這處行宮並不怎麼樣。

不過這是在逃難,並不是長久居住。只不過李儇不這麼想,也正是因為這行宮的狹陋,讓他一早的心情就不好,再加上剛才那些大臣的鬧騰,更讓他煩躁不已。

「皇兄,這處行宮只是皇兄暫時居住的地方,將來皇兄是要回長安的。」李曄勸道。

「怎麼回?你剛才應該也听見了,賊軍有幾十萬大軍,而且佔據了長安,朕回不去了。」

「皇兄不要听那些大臣的夸張之語。賊軍不可能有幾十萬大軍,只是一些臣子為了逃月兌罪責,故意夸大賊軍而已。只要皇兄下令各地軍隊勤王,已各地節度使手下的軍隊,相信很快就能收復長安,到時候皇兄就可以回到長安。」

「真的?」李儇顯然不相信。

「天下忠于皇兄,忠于朝廷的將領還是有很多。鳳翔節度使鄭大人,忠武軍監軍楊公公(楊復光,宦官),都是對皇兄忠心耿耿之人,皇兄大可任命他們率軍平叛。」

李曄鄭畋很有好感,而且其本身就對唐王朝忠心。但是李曄不好只推薦其一人,而把楊復光一並推了出來,自然是讓其分擔風險。要知道楊復光和楊復恭可是堂兄弟,而楊復恭又是李儇身邊僅次于田令孜的權宦。李曄這一招就是分化權宦內部,拉攏一批,打擊一批。

李曄一說完,就明顯感覺到一道憎恨的眼神看向自己,李曄沒去看那眼神是誰的,想也不用想,也知道是田令孜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