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轉眼就是十年。
這一日,殷受剛剛下朝返回皇宮,就接到了從北海傳來的最新戰報!
「終于勝了!還是大勝……」
殷受在收到戰報之後,目光一掃,臉上露出喜色,不過卻並沒有太多的意外,從他繼位開始,北海袁福通就聯合七十二路諸侯一同反叛。
聞太師親自帶兵征討,數年征伐也沒有取得多少戰果,北海共有七十二路諸侯叛亂,聲勢浩大,波及的範圍極廣,再加上袁福通本人能力不弱,節節抵抗下來,讓人很難找到破綻。
也就是聞太師親自出兵,若是尋常的將帥出馬,早就被打的全軍覆沒了。
十年前殷受出動四具化身,大商王朝四面征伐,連戰連捷,震驚天下。
殷蛟、黃飛虎、張桂芳等三路大軍已經于一年多以前陸續得勝歸來,只有北海叛亂曠日持久,尚未平息。
現在,大勝的戰報傳來,所有戰事宣告結束,就可以應對即將爆發的封神大劫了。
這些年西岐厲兵秣馬,越發鼎盛,近些日子已經在蠢蠢欲動。
殷受看過戰報,吩咐道︰「太師果然不負朕之所望,來人,立即張貼告示,把戰報傳出去。」
「恭喜陛下,太師大獲全勝,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剿滅北海,班師回朝!」
一旁的蘇妲己見狀,連忙上前恭賀,十年過去,這位妖艷的女子越發嫵媚,只是曾經的桀驁與陰狠都被抹平,只剩下恭順和敬畏。
第二日早朝。
皇宮大殿,殷受高坐上首。
等到文武百官朝拜之後,有隨侍禮官站出來,將昨天收到的戰報高聲宣讀出來。
大殿的文武群臣,即便已經知道這件事,還是紛紛露出歡喜的神色。
殷受目光在這些大臣臉上掃過,眼神平靜。
「太師大獲全勝,斬殺十八路諸侯,威服四方,班師回朝後,犒賞全軍,重賞!」
「臣等附議!」
商容、比干和其他文武群臣紛紛附和。
這時,比干上前一步。
「陛下,太師橫掃七十二路諸侯,破宗廟,絕社稷,功在千秋。」
「再加上之前朝廷三路大軍共平定八十八路諸侯,如今這些諸侯國尚未分封,政事混亂,不知如何處置?是分封有功大將,還是賜給皇室子弟?」
他這話一說,朝堂內的不少有功大將和皇室子弟,眸光中都閃過一絲熾熱,神色有些激動。
按照大商以前的慣例,除了大商本土之外,新攻佔下來的土地都會分封給有功的大將和皇室子弟,讓這些人為邊鎮諸侯國主,拱衛中央。
自從一年前三路大軍歸朝,很多人就已經在蠢蠢欲動,只是被殷受強行壓了下來。
可這一次北海叛亂平定,整整七十二路,加上之前的土地,對所有人來說都將是一次饕餮盛宴。
殷受目光在群臣面上掃過,注意到那些大將和皇室子弟的神色,這些人的心思,可瞞不過他。
但這一次,所有人都注定要失望了。
「大商賜封四方諸侯,是想要這些諸侯能夠拱衛本土,但成湯六百年,諸侯叛亂之事不絕!」
「朝歌屢屢征討,徒耗國力,百姓怨聲載道,國庫空虛,長此以往,成湯社稷必將亡于諸侯之手。」
听到殷受這番話,朝堂的文武群臣,神色頓時一動,心中隱約間已經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所以,這些年討伐的諸侯領地,與大商本體相連,正好可以連為一體,朕打算將之收為本土,固根培元。」
「不知道諸位愛卿,對此有何意見?」
轟!
殷受的一番話,如同石破天驚,朝堂的群臣無不目瞪口呆,把北方諸侯國土地直接納為己有,化為大商本土,這超乎所有人的預料。
大商從立國到現在六百年,只有分封出去的土地,即便是剝奪某個諸侯的封地,也從沒有將這些土地收回來,而是轉封給其他諸侯和有功大臣。
收回諸侯疆土,固根培元,這根本就是前所未有啊!
「陛下不可!從上古至今,向來是人皇坐鎮中央,諸侯拱衛四方,剝奪諸侯疆土收為本土,還從無先例啊!」
「大商本土已經足夠廣闊,剝奪有功將士的封賜土地,恐怕會引起朝野動蕩,還會讓天下諸侯不安,得不償失!」
一時間,朝堂沸騰,幾乎人人都在勸諫,激烈的反對。
殷受看到朝堂一片混亂,並沒有露出怒色,這一切早已在他的預料之中,就在這時,武成王黃飛虎也站了出來。
「怎麼?武成王你也是來勸諫朕的?」殷受的目光落在黃飛虎身上,目光似笑非笑。
黃飛虎恭聲說道︰「陛下收回諸侯疆土,固根培元,乃是功在千秋的絕佳之策,臣豈會反對?」
「哦?滿朝文武都在反對,說朕太過沖動,你卻說這些是絕佳之策,莫不是在阿諛奉承?」
黃飛虎聞言,躬身拜下,聲音響徹大殿,「陛下削弱諸侯,固根培元,乃是鞏固成湯社稷的根基。」
「如此一來,大商日益強盛,而四方諸侯的不斷削弱,時日一久,我大商王朝必然能夠千秋萬代,萬世不朽。」
「臣黃飛虎願從陛下之命,收諸侯疆土,讓我大商王朝萬代永昌。」
「黃飛虎,你休的胡言亂語,蠱惑君心。」有皇室成員恨恨的說道,黃飛虎這番話是要絕他們的根基啊,如果日後再沒有分封,他們這些王室成員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困在朝歌。
黃飛虎絲毫不為所動︰「天道無常,若是不能順天應人,革新弊政,豈不是抱殘守缺,坐著等死?」
「莫非爾等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要掘我大商根基?」
此話一出,朝堂上下一片死寂,很多人看著黃飛鴻的目光宛如刀子,一般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
長久的死寂後,諸位大將和皇室子弟,還是不甘心放棄,再次出言勸諫。
「收回諸侯疆土乃動亂天下的禍源,萬萬不可,陛下不要沖動行事啊!」
「分封之法,關系到大商國運,陛下莫要沖動……」
殷受眸光幽深,這些臣子的反應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倒是黃飛虎剛才的話有些出乎意料。
不過他乃是人皇,是大商王朝之主,此世他已經籌謀數年,而且以他的威望和武力,一旦下定決心,就算是人人反對,也阻止不了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陛下……」
下方群臣還在進言,朝堂喧鬧不已。
「好了!」
殷受語氣澹漠的開口,雖然並沒有疾言厲色,卻讓所有人都瞬間閉上了嘴,不敢再發一言。
這些年他的威嚴越發厚重,只要開口,幾乎沒有人敢反駁,若非這一次分封之事牽扯太廣,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朝堂沸騰的景象。
「這件事朕意已決,無需再議,退朝!」
殷受袖子一揮,轉身大步離開!丟下了群臣呆在大殿內。
「皇叔,剛才我們反應太激烈了,但分封之事,關乎國本,陛下雖然英明神武,但還是太年輕,如此一意孤行,恐怕會出大亂子啊!」
「皇叔,你一定要好好勸勸陛下……」
「黃飛虎不顧麾下將士,諂媚君上,如今就只有皇叔能夠為我們做主了。」
退朝之後,黃飛虎孤身離去,比干卻被眾位大臣團團圍住。
比干嘆氣道︰「你們都知道陛下的性子,向來都是一言九鼎的,他已經下定決心的事情,又豈是我能夠改變的?」
有大臣苦笑一聲,說道︰「分封諸侯之法,從古至今,一直未改,若是能夠更改,上古諸多賢人,包括前朝諸多名臣,他們早就改革了,還用等到我們?」
「分封乃是王朝的根基,貿然改動,必然會動搖國運,甚至讓整個人族氣數為之動搖,這個代價,大商承受不起,陛下也承受不起啊!」
「我等並非全是為了一己之私,就算是想要將諸侯疆土收回,也可以徐徐為之,治大國如烹小鮮,怎可如此大動干戈?」
「陛下這般做,只會讓天下八百諸侯動蕩,到時候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恐怕會輕而易舉的串聯在一起。」
「我只恐北海七十二路諸侯反叛之事會再次上演,而且聲勢會越發浩大,屆時會天下大亂,社稷不穩啊!」
比干聞言,也有些震動,沉思片刻後,肅容道︰「諸位之忠心,我已盡知矣,諸位放心,我會親自入宮面聖,再次勸戒陛下。」
過了許久,群臣才開始散去,但今天朝堂的事情,要不了多久就會傳遍朝歌,所有人都會知道殷受的想法。
有心人已經能夠意識到,一場席卷天下的波瀾即將開始了。
……
此時,西岐城內。
正在處理事情的西伯侯姬昌還不知道朝歌城發生了這般大事,這十年時間,在闡教的暗中扶持下,西岐在以極其可怕的速度發展壯大。
「眼下西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編戶齊民,修築城池,只要內修政治,外練甲兵,大商遲早會被我等擊滅!」
姬昌在見識過那些仙神的手段後,原本對于殷受的敬畏都在這些年逐漸散去,無論是背後的那些仙神,還是這些年來蠢蠢欲動的文武百官,都在期待著揮師東進,破滅殷商的那一天到來。
但他知道,時間還不成熟,相比于成湯六百年的積累,西岐還是太過弱小,絕不能輕舉妄動。
他心中暗暗籌謀著,處理完手中的政務後,突然轉頭看向從朝歌回來的散宜生,交待道︰「對了,暗衛的探子還要繼續招募訓練,你來辦這件事,探子訓練出來後,不僅要打探四方諸侯的情報,大商本土和朝歌更是重中之重!」
「若是朝歌有什麼對我們不利的消息,有探子提前探查,我們也能做好預備!」
「屬下領命!」
散宜生連忙拱手。
說完這些事情後,他便起身告退。只剩下西伯侯姬昌坐在上首,雙目微閉,暗自的盤算西岐的家底。
「西岐無險可守,一旦朝歌大軍進攻,就能直接攻到西岐城下,若是能奪取青龍關就好了……」
青龍關乃是大商本土的門戶所在,若是能奪取青龍關,西岐就能過關隘,直接攻伐朝歌。
不過,青龍關乃是大商西方的三大門戶之一,有殷受的心月復大將張桂芳鎮守,還有數十萬的朝歌精銳大軍。軍勢沖天,即便是仙神都難以攻入。
西岐想要謀劃青龍關,沒有那麼容易。
「若是能夠奪取青龍關,汜水關和佳夢關這三關,借助險要的地勢,抵擋朝歌城大軍。」
「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我西岐大業就有了七成把握。」
西伯侯姬昌現在已經開始盤算,將來西岐起兵之後的情況。
「如今西岐的實力還是不足啊,想要一舉奪下三關,難度太大,只會徹底激怒朝歌。」
「倒是北方的崇侯虎,佔據遼闊的土地,物產豐饒,如果能夠先奪下北方,那麼西岐能夠動用的兵力,以及可供調遣的物資就會擴張一倍。」
「屆時就能夠順勢而下,奪取三關,窺視天下。」
這邊姬昌有了決定,很快便有了動作,第二日早朝,就有丞相姜子牙奏言。
「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實在罪不可赦,
「崇侯虎紊亂朝政,橫恣大臣,黃惑天子,無所不為,害萬民而不敢言,行殺戮而不敢怨,惡孽多端,使朝歌生民日不聊生,貪酷無厭。」
「此賊若不先除,天下百姓難安,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義廣施,若依臣愚意,先伐此亂臣賊子,剪其亂政者,則天下萬民必將感恩戴德,以謝主上賢德。」
姬昌故作為難的說道︰「卿雖言之有理,奈何孤與崇侯虎一樣的爵位,豈有擅自征伐之理?」
姜子牙說道︰「似崇侯虎這等禍國殃民,殘害百姓的亂臣賊子,顛倒黑白,屠戮忠賢,為天下之大惡。」
「主公今發仁慈之心,救民于水火,這是效法堯、舜之主,功在天下,萬年不朽矣。」
文王聞子牙之言,心中大喜,當下說道︰「丞相以為,誰可以為主將去伐崇侯虎?」
姜子牙當仁不讓的說道︰「臣願與大王代勞,以效犬馬。」
姬昌略微沉吟,開口道︰「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別端,可以共議。」
姜子牙道︰「主公大駕親征,此次征討,必定會一戰功成。」
等到朝會結束,數日之後,姬昌調動兵馬十萬,以南宮適為先鋒,辛甲為副將,隨行有四賢、八俊,往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