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弈者風度(七十一)

驪山,華清宮,飛霜殿。

武後召集伴駕宰臣及部寺堂官御前議政。

這是她駐蹕驪山之後,常用的議政方式之一。

所謂的朝會,已經許久沒有開過了。

在驪山的宰相,只有權策、韋巨源和宗秦客三人,部寺堂官則有地官尚書王同皎、檢校地官尚書狄光遠、夏官尚書鄭愔、太常寺卿鄧懷玉、大理寺卿薛崇胤、地官侍郎兼太府寺卿姚崇、太僕寺卿袁恕己等人,加上長安留守劉幽求。

「諸卿,宰相乃朕之臂助,朝臣魁首,近來朝政板蕩,宰相屢失其身,政事堂虛位過多,于朝政不利,政務運轉雖無缺漏,卻頗有壅蔽滯澀,現存諸位宰執,分身乏術,不堪其勞,諸卿若有賢能薦舉,可直言上奏,朕將詳查才德,酌情簡拔,以茲參贊」

武後的視線在下頭的朝臣大員身上一掃而過,紅唇翕張,聲如金石。

听了武後的話,下頭的朝臣大多平靜,只是權策身後的宰相班,韋巨源渾身肌肉繃緊,顯得很是緊張。

他緊張,不是擔心增補了宰相,實權遭到侵奪,而是擔心王同皎趁勢上位。

說起來,他與王同皎,同是安樂公主李裹兒的黨羽,又一起跟著李裹兒投奔權策麾下,他靠著在太子妃韋氏靈前的一跪一哭,攀附上位,與清高耿介的王同皎素來尿不到一個壺里,兩人分屬同黨,但提防和敵意,比起夙敵來,只多不少。

韋巨源等了一會兒,殿中寂寂然,並沒有人出來建言,他看了看前頭權策的背影,眼珠子轉了轉,一咬牙,邁步出來。

此時權策還沒有開口,他還有機會攪和,要是再等一會兒,權策態度明朗,他便再無余地。

「陛下,臣以為,此事關乎朝綱,不宜操之過急,陛下求賢若渴,野無遺賢,朝中能臣干員,各在其位,且權相爺在朝,政通人和,朝政有所疏失,都是臣等之過,臣等願知恥而後勇,定不教陛下失望」

武後抬抬眼皮,駁了回去,「韋卿家心志可嘉,然而,朝政並非一時,經年累月,不可總用權宜之法,增補宰相,勢在必行」

韋巨源訥訥而退。

宗秦客見他吃癟,自覺是個機會,趕忙站了出來,「陛下廣開賢路,用人不拘一格,如韋相爺所言,朝中能臣干員,各在其位,不宜大動,臣請陛下效法三國魏武帝,于市井之中發布招賢令,以收孫叔敖、百里奚之大賢,共成大周盛世」

韋巨源的眼神陰森可怖。

狗娘養的,宗秦客這廝好生陰險,他是說了能臣干員各在其位,但他也說了野無遺賢,宗秦客拿了半截話,直接將選拔宰相的範圍,從朝臣序列撥弄了出去,丟到了市井鄉野,如此一來,權策在朝中黨羽遍布的優勢,一朝盡喪。

韋巨源的脊梁骨一陣陣發涼,王同皎是上不來了,權策黨羽中的其他人也上不來,要是讓宗秦客得逞,他這個始作俑者,堵了自己人的仙班之路,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陛下……」韋巨源不待宗秦客回來,便悲憤地搶了出去,將宗秦客撞開,一骨碌跪趴在地上,不管能不能擋住,姿態先做足,掙上一些同情分數。

「嗯哼,兩位相爺,且容本相說上兩句」權策輕咳一聲,溫言細語。

他發話了,宗秦客和韋巨源都不敢再造次。

宗秦客瞪了韋巨源一眼,拂袖站回班列,韋巨源又多表演了一會兒,哀哀切切地看著權策,一臉的哀莫大于心死,活像是受了天大委屈的小媳婦。

權策一陣惡寒,轉開眼去,朝著御座上的武後拱了拱手,笑吟吟地道,「陛下,宰相之位,在朝臣之中稱為位列仙班,其尊崇顯貴,自不待言,宰相為陛下治國理政之肱骨,自應以陛下意向為重,非臣等所宜置喙,如何簡拔,還請陛下宸衷獨斷」

武後靜靜地看著他,心中泛起苦澀,好一株芝蘭玉樹,好一個壞心小賊。

兩個宰相爭拗,權策順水推舟,又將球踢了回來,靜靜地等著武後發招。

武後的騰挪余地,也實在不大,在朝中選,論資排輩,中選之人,大多數都是權策的人馬,不在朝中選,針對性又太過明顯,她必須考慮政治後果。

權策,早已不是忍辱負重、處處屈從忍讓的權策了。

權策的眼神平和,語氣淡然,俊逸月兌塵,不帶煙火氣,但武後確信,她對他下了手,他一定會還手的,在床榻上如此,在朝政上,他也不會手軟。

武後的腦筋一歪,真就想到了床榻上,自己躺著過,趴著過,跪著過,心心念念的翻個身,騎上去,從未成功過,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說的就是這小賊了吧。

「罷了,此事緩議,朕自有章程,也未必就要一股腦都補齊,賢才也不是街邊的石子,隨手就能模了來」

武後半進半退,這也是她最好的應對了。

話說完,武後特意看了權策一眼,不期然,瞧見他一臉的明媚笑容。

他應當是滿意的,武後心頭一暖一甜,面色也不自覺地柔和了許多,隨即心頭警鈴大作,擺了擺頭,強作清冷,「北部軍將南歸,其駐扎之地,軍備建制,當早作盤算,諸卿有何見解?」

問到軍政上頭,夏官尚書鄭愔是正管,自覺出列。

「陛下,北部軍雖是月兌胎自北庭都護府的萬騎和右玉鈐衛敢死團,但其兵員,卻以突厥人和鐵勒人為主,軍中將佐,也多為蕃將,兵額多達四萬,臣以為,當以南衙軍衛供給糧秣,駐扎于兩京要道之上,攻守兩便」

鄭愔的意思很明顯,北部軍野性尚在,要用,也要防,才來的階段,以防為主。

「陛下,關于北部軍入南衙,臣附議鄭尚書,然而,臣以為北部軍屯駐之地,在要道,仍是太過靠近,不如先在關內道尋一郡縣,觀其整頓之效,再做調整」

宗秦客很是活躍,又冒了出來,唱了半個反調,北部軍目前是李旦的人在控制,自然是扔遠一點好,尤其是離神都,越遠越好。

「權策,你看呢?」武後直接點了名,別有一番小心思,我不好針對你,看你會不會對我使絆子。

「陛下,北部軍應編入北衙,屯駐之地,長安和神都均可,北庭都護府在大周下轄,突厥、鐵勒亦是大周子民,朝中蕃將多如過江之鯽,一一提防,腸子尚好否?」

「以大周之國力,量他們,也無人敢于造次」

權策氣魄雄渾,很是對了武後的心思。

「正該如此,北部軍入北衙,屯駐神都」

武後一錘定音,做了對李旦最有利的決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