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弈者風度(六十七)

深夜,政事堂。

冬官衙門發生血案,匪徒凶頑,大開殺戒,冬官尚書張柬之、軍器監令邊朝靜罹難,還有大批屬官和差役蒙受池魚之殃,冬官衙門血流成河。

與此同時,北城玉雞坊的一處宅邸,也遭凶徒闖入,死傷百余人,全都是精壯漢子。

神都留守、宰相狄仁杰召集神都留守朝臣,合議政事。

安國相王李旦,鸞台侍郎敬暉,洛陽府尹蕭至忠,春官尚書宋之問,秋官尚書黃選,東宮左衛率、信陽王武崇敏,宗正寺卿鄭鏡思,洛陽府司馬崔澄等人濟濟一堂。

狄仁杰姍姍來遲,向著李旦拱了拱手,又接受了重臣們的見禮,才邁步到主位坐定。

「諸位,想來爾等已經知曉,今夜,冬官衙門和玉雞坊發生連環血案,賊子猖狂,幾近血洗,堂堂神都,帝居所在,發生如此慘劇,連官衙都不得幸免,我等留守之臣,俱是責無旁貸,本相有言在先,還請諸位收起不該有的念想,精誠合作,共克時艱」

狄仁杰一席話說的冠冕堂皇,但卻並不走心,也沒有與下頭的重臣要員們有眼神交流,事實上,他心明眼亮,這里頭有三家人馬,包括他自己在內,權策黨羽一大片,李旦和宋之問各自扛旗,要讓他們齊心,那是痴人說夢。

只是作為神都的最高首腦,這些話他必須說,但也只是說說罷了。

「洛陽府,爾等為地方官,守土有責,案情方面,你們怎麼看?」

蕭至忠站起身來,拱手回稟。

「相爺,據下官和崔司馬查問,邊朝靜離開張柬之簽押房時,死于冷箭,張柬之則隨後死在簽押房中,是刀劍割喉而死,這兩宗命案的凶手,毫無頭緒……其後的大規模械斗,一方穿著的都是冬官衙門官差服飾,另一方,則是玉雞坊工地的民夫……」

「其中可查的蹊蹺之處有三,一者,民夫變身凶徒,負責玉雞坊工地民夫征發的官員必然藏奸……」

「二者,冬官衙門伏尸遍地,尸身相對集中,另有一人,單獨死在冬官衙門的灌木叢中,冬官衙門據仵作驗尸,他的死亡時間,甚至早于張柬之,他的身份也很可疑,追查之下,與神都苑有些瓜葛」

「三者,冬官衙門死難者中,還有個身份特異之人,是東宮營繕令溫嶺」

「此言怕是不盡不實吧」春官尚書宋之問沉聲開口,「玉雞坊那處宅邸,不過小小民宅,竟藏有百余青壯,還一股腦兒死絕,這難道不應重點關注麼?蕭府尹只字不提,可是另有見不得人的內情?」

蕭至忠瞥了他一眼,輕哼一聲,拂袖轉身,返回坐榻,不予搭理。

宋之問不由恚怒,並指如刀,指著蕭至忠的背影,厲聲道,「此地乃是政事堂,狄相爺和安國相王殿下在此,蕭至忠,你安敢放肆?」

一邊疾言厲色,一邊小心地將看向上首的李旦。

他只有有限的消息渠道,也有個粗淺的分析,太孫李重俊在長安對張柬之出手,又通過閻則先聯絡李旦呼應,刺殺張柬之的行動,很大可能是李旦出手,因此,他認為,李旦會與他聯手。

基于此,他才敢在權策黨羽群狼環伺之中,膽氣爆棚,對蕭至忠發難。

可惜,他的推測漏洞百出,連起點都是錯的,李旦也不可能收到閻則先的信,眼皮都沒有抬。

其實,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李旦真有心與李重俊合作,他也不可能在此事上頭跟宋之問站在一起。

玉雞坊的那處宅邸,是徐慧的隱秘落腳點,在神都耳目聰敏的人,都影影綽綽知道一點。

因此,宋之問的表現,落在政事堂的眾人眼里,十足的小丑,仍在狀況外,不值一哂。

「咳咳……」狄仁杰輕咳一聲,扯開了話題,「既是查案有所進展,那便順藤模瓜,繼續追查下去,黃尚書,你手上有精兵強將,若蕭府尹有需求,可援手一二」

「信陽王,那個東宮的營繕令,還請你協查其身份來龍去脈」

「安國相王殿下,神都苑宮殿府邸頗多,那個死者未必與殿下有干系,殿下熟知神都苑情況,查探起來,應可事半功倍」

「諸位,陛下移駕之後,神都常常多事,動輒腥風血雨,引陛下不悅,朝野詬病,未免夜長夢多,此案不宜遷延過久,還請諸位齊心戮力……」

「給本相,給朝廷一個圓滿的交代」

狄仁杰若有深意的看著李旦,這位安國相王,從頭到尾,一言未發。

「唔,狄相分派得當,本王自當盡力」李旦沒有任何意見。

狄仁杰人老成精,又精通理刑破案,自是不可能看不出蕭至忠提出的疑點,與武崇敏和他李旦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兩人身處嫌疑之地,狄仁杰反其道而行之,讓他們自行查探,不像是追查線索,反而像是讓他們掩蓋行跡,顯然是已經決意,將此事以政治方式解決,能交代得過去便可。

畢竟,張柬之早就已成朝野棄子,他死了,各方勢力都是喜聞樂見,沒有多少人對所謂的真相感興趣。

他一開口,氣氛為之一松。

鸞台侍郎敬暉還說了個趣聞笑話,大家干巴巴笑了一場。

「……只是,今日這議事,似是少了個人?」李旦突地提出了個疑問,「定王兄何在?」

武崇敏古井無波的臉上掠過一絲清冷的笑意,「承蒙相王殿下動問,父王久居神都繁華地,政務繁瑣,身心俱疲,昨日早間,便啟程前往登封,效仿陛下,登嵩山禮佛,拜訪一下結廬歸隱的安平王叔」

「相王殿下若有吩咐,崇敏或可代為轉達」

李旦眉頭展開,搖了搖手,示意無事。

又議論了幾句,眾人皆大歡喜,達成了和稀泥,糊弄驪山華清宮的共識。

唯一不歡喜的,是宋之問,由始至終,他不得要領,暈乎乎的。

可能還有個不歡喜的,是死不瞑目的張柬之。

牡丹苑,罩樓的一處隱蔽廂房。

里頭堆著雜物,有個壯漢穿著內侍的衣服,倒攢四蹄,五花大綁,捆成個豬玀模樣。

徐慧在門前站著,臉色陰晴不定。

冬官衙門有個死的,這里有個活的。

都是安國相王府的干系。

顯然,布局的人很體貼,打了她的,還不忘讓她交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