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一章 弈者風度(十二)

曲江格物書院,在長安城南,曲江南岸,建築鱗次櫛比,綿延數十里,橫向也有十余里。

風格與北地建築格調迥異,而是采取了江南水鄉的風格,白牆青瓦,沒有專門的花園,高大喬木和竹林花草,隨處可見,就在小徑的青色條石之間,也有綠油油的青草環繞,在曲江水的蕩漾中,恍如一幅水墨畫,一個不留神,就會隨著一陣清風飄散開去。

內中布局,頗為復雜,貼合五行八卦分布,方位各有講究,與金木水火土等工匠技法、工藝相呼應,所需的器具機關等物事,鋪排軒敞,一應俱全,精益求精。

五科匠人學徒,所著衣物,也是統一,根據五行五德而搭配服色,金尚白,木尚青,水尚黑,火尚赤,土尚黃,赤色和黃色為貴族大臣專屬之色,本不允平民工匠穿用,還是權策求得了恩典,武後以此為小兒玩物,隨口應下。

良辰吉日,正午時分,格物書院首批師徒,數千人等,繽紛五色,羅列在門廊一邊,另一邊則是一派喜慶,大紅大綠,簇擁著中間的權竺和崔鶯,身後是義陽公主府和博陵崔氏兩家的親眷至交。

觀禮的來賓們在門前廣場濟濟成列,錦繡如雲。

權策和安樂公主李裹兒各據一邊,輕輕拉動紅繩,露出門匾上「格物書院」四個鎏金大字,是當朝宰相,書法大家歐陽通書寫的。

歡聲雷動之中,格物書院的兩扇大門徐徐啟開。

率先入目的便是一塊巨大的太湖石,聳峙在中軸線上。

上有七個大字,「人間巧藝奪天工」,這卻是權策的手筆了。

「眾位嘉賓,且請入內」崔鶯將要定親,卻是不宜拋頭露面,李裹兒老實不客氣地將活計攬在了身上,穿著盛大的百鳥裙,艷光四射。

入內之後,別有洞天。

越過中庭,便是兩條岔路,在肉眼可見的遠處,又是岔路,像是無限綿延下去,掩映在修竹怪石之中,蜿蜒迂回,每個路口,都有身著不同顏色的學徒守候,為嘉賓引路。

依著設計,不論嘉賓們選擇了哪個路口,都可以將五個分科游覽一遍,但若是遺漏任何一個,便無法走出這片五行教苑,不能到達招待賓客的鹿鳴廣場。

因此,越過鹿鳴廣場、待漏院、藏書閣和寄宿院等一系列恢弘院落,隱藏在山水最深處的更苑,極難為人所察覺。

更苑,顧名思義,取更新求索之意。

這處建築群落,是五行教苑的微縮版本,也是格物書院的精華所在,來自中原和四方藩屬的百工大匠薈萃聚集于此,他們不收毫無基礎的學生,只收已有根底的門徒,這些門徒,放在外頭,都是一方工匠魁首,此地的物料供應,窮極四海,想要的,都會有。

他們要做的,都是前人從未做過的探究之事。

比如,破解波斯傳來的烏思鋼配方,改良虞山軍的火炮機括,研發威力更強的火藥。

當然,還有利用火漆制作燃燒包。

嘉賓賀客們興致勃勃地在五行教苑中穿行,嚷嚷著大開眼界之時,權策和他的親信們,來到了更苑中的火科。

一個黑色的固體圓球,丟出去,燃起巨大的火焰,旁邊有人撲打,有人潑水,卻完全不能阻礙火勢蔓延,連地面下的泥土都燒得 黑,板結在一起,像石塊一樣堅硬。

「兄長,如何?」權竺仰著下巴,手上緊握著崔鶯的玉手,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權策呵呵一笑,「很好,崔娘子功莫大焉」

「唔,有此利器,正可別立一軍,這支軍隊,卻要嚴防死守,絕不容外人的黑手插入」姚崇有些興奮,盤算著就算虞山和焰火兩軍淪陷了,他們一方也有了制衡之策,實在是大大好事。

豈料,他的興奮,沒有得到同黨的熱情呼應,周遭眾人,反倒陷入了寂靜中。

人群中的狄光遠,重重哼了一聲,踏步上前來,躬身朗聲道,「相爺,虞山和焰火兩軍,四海無敵,保家衛國足矣,何必再疊床架屋,多此一舉?眼前之物,乃火神化身,既是降臨到曲江,便是神靈護佑相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相爺三思」

姚崇這才如夢初醒,回身看了看身邊,除了居中運籌,作為權策的分身而存在的葛繪以外,此間狄光遠、王之賁、鄭重、楊思勖、李多祚等人,都是激進派,李裹兒、權竺、崔鶯、李璟、王暉、武崇行、薛崇胤、薛崇簡等人,都是親族,他是外戚,但立場溫和,倒有些尷尬了。

「唔,光遠吶,我有個差事,要交給你去辦」權策不置可否,開口吩咐。

崔鶯聞言,福了一禮,裊娜離去。

李裹兒噘著嘴巴,歪著頭,沒有動彈。

權策也沒有在意,拿起了一個燃燒包端詳著,他到現在,都不完全理解這當中的機關結構,不過這並不妨事,好用便可。

「近期趙祥將有異動,多股兵馬總數為千人,將南下神都,你設法與千金聯絡,確定這些人的方位行蹤,用這些物事……」

權策突地走到李裹兒面前,露出個詭異的笑容,用陰森的聲音道,「……送他們魂歸北塞,盡可光天化日,無須遮掩行跡」

李裹兒嚇了一跳,卻沒有向一邊逃,而是一頭扎進了他的懷中,手舞足蹈,撲騰著拍打他的胸膛,撒嬌不已,「大兄壞死了」

「哈哈哈」權策仰頭大笑。

旁邊的眾人隨之怡然而笑,氣氛頓時變得歡悅了起來。

狄光遠默默退後,與王之賁對視了一眼,雀躍之情在同道的互動之間倍增。

姚崇低頭沉吟,他感受到了權策的微妙轉變,他本人倒是不難接受,畢竟權策是他的女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只是擔心與他一道去過劍南道,走動較近的張柬之,這是個沉穩的能臣,行事周密,要改變立場,怕是需要些鋪墊……

然而,李旦插手的軍器監和邊朝靜,就在他的管轄之中,正是得用之時,要是他不能盡快校正立場,恐怕會與權策黨羽的主流出現溫差,對他的前途,大大不利。

姚崇平整了一下胸前的衣襟,說不得,他要下些功夫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