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七十章 是佛是魔(七)

權策一個大跨步閃身出來,擋住了一大波潮水一般涌出,準備隨聲附和的朝臣。

「陛下,臣以為,鄭少卿和韋少卿所議,各有考量,一者慮及軍威國威,二者慮及民生,雖初衷甚好,卻昧于前線戰況,月兌離戰事實際,猶如紙上談兵」權策先揚後抑,用詞也算克制,畢竟鄭愔和韋爽都說出了緣由考慮,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所謂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征作戰,血雨腥風固然難免,但戰陣之上,有更好抉擇,既能保全前線將士,又可戰勝破敵,為將者,復有何遲疑?」

權策話到此處,終究按捺不住火氣,反身掃了鄭愔一眼,呵斥道,「這世間,有百戰強軍,卻沒有白死強軍的,更斷然沒有為磨煉兵馬,刻意驅兵送死的,鄭少卿為文官,理政安民,文質彬彬,心性毒辣,卻更勝前線武將,本相也是大開眼界」

「至于韋少卿所議,更是盡顯荒誕,戰端一開,刀兵水火,舉國力,勢必有所折損,豈可為瓶瓶罐罐,而畏首畏尾,自縛手腳?觀此一處,可見韋少卿治事,怠惰顢頇,遇事一味推搪回避,不思化解之策」

「以臣之見,轉運壓力過大,殃及百姓生計,臣以為,可請地官衙門協同,研議補償方案,或可以雇佣代替攤派,按勞計酬,或可將勞役民夫,登記在案,豁免其人當年租庸」

「偌大朝廷,文武百官,公卿貴人,食朝廷俸祿,享世代尊榮,若都能誠心正意,各盡其責,對策,永遠比阻礙更多」

「臣……」權策點了名,他的岳父,地官侍郎兼太府寺卿姚崇,當即出列,要力挺一波。

卻不料,有人的動作比他更快,嗓門兒也比他更大。

「權相爺所言,實為至理,臣萬分贊同」地官尚書王同皎,似是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伏倒在地,語聲切切,「臣久在中樞,目見耳聞,積弊重重,究其根源,不在事,不在財,而在于人,歷覽前賢,入詩入畫,名垂青史之士,無不有鐵肩擔當,無不直面困窘,披荊斬棘,成就不世之功,而得大名永垂」

「權相爺倡導古仁人之風,督促朝臣盡職履責,為陛下效忠盡力,正當其時,臣願為一先鋒,身體力行,自轉運物資,支應前線而始,不惜肝膽涂地」

「臣願立下軍令狀,西塞不勝,轉運不止,凱歌不奏,府庫不竭,叛逆不滅,民生不亂」

王同皎一席話氣勢雄渾,幾乎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在了身上,將話說死了。

他面如冠玉,性行淑均,是個矜持文雅的美男子,少有這般慷慨激昂,而且,作為公認的安樂公主羽翼,這般大力度支持權策,而與自家同黨韋巨源的弟弟韋爽作對,太過不尋常,惹得朝臣紛紛側目。

殊不知,太僕寺少卿韋爽此時心中叫苦不迭,他附和鄭愔,反對西塞前線改變戰略,完全是政治舉動,沒有絲毫實際考慮,所謂的民生災殃,也是借口,百姓的苦難多了去了,即便沒有轉運,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了轉運差遣,關注的人多了,地方上有所顧忌,日子搞不好反而好過一些。

他得了兄長韋巨源的授意,要尋機會對付夏官尚書袁恕己,因由也說得明白,是要追隨安樂殿下,重回權相爺麾下,既是要投奔新主,自要有所動作,表明立場,顯現能耐,袁恕己和他的夏官尚書之位,便是韋巨源預定下的投名狀,要一並獻與權相爺,以此謀得歡心,力圖鞏固地位。

袁恕己附議支持武延基等人的決斷,他自然要反對。

哪曉得動手太早,馬屁拍到了馬腿上,非但沒有打擊到袁恕己,反倒引火燒身,與權策對上了,大好良機,白白便宜了王同皎。

韋爽牙關緊咬,心頭罵翻了天,權策他是不敢罵的,自己查探風向失誤,辦砸了兄長交代的差事,也是不願承認的,只能將黑鍋都扣在王同皎身上。

這廝太過險惡,平日里處處顯露風骨,以道德君子自居,悶著不開腔不出氣,等到權策立場亮明,搖得賽過風火輪,卻是個逢迎諂媚的行家里手,馬屁拍得迂回婉轉震天響。

「臣等附議」權策親自出面,王同皎倒戈呼應,自然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附議聲浪。

武後心明眼亮,當即抓住這個時機,站起身來,遙遙虛扶,「甚好,王卿家請起,權策乃朕至親肱骨,朝堂首相,常有高屋建瓴之議,朕不以為異,然王卿家一秉公心,慨然立諾,更令朕動容」

「朕有忠臣為月復心,有能臣為臂膀,大周天下,何愁不能國泰民安,威震四海?區區論欽陵叛逆,疥癬之疾,何足道哉?」

「陛下英明,陛下萬歲」殿中朝臣,一同跪地山呼。

「唔」武後施施然坐下,輕描淡寫地叫起,下頭的韋爽心急如焚,躍躍欲試想要出班,武後卻不給他機會,「袁卿家,你既是支持此議,眼下物資軍餉無憂,軍械戰馬等用度,你還須善加安排,不容有失」

「臣遵旨」袁恕己出列領命,絲毫不知道自己僥幸躲過了一個凶險的陷阱。

然而,萬物有輪回,只要有心,陷阱總會挖好的。

韋爽的忐忑驚惶漸漸隱去,咧開個森然笑容,他想到了一樁事,他是太僕寺少卿,掌管天下牧馬,要想坑陷袁恕己,正是天賜良機。

韋爽覷得個空子,飛快出班,「袁尚書,持久作戰,雖是魏王首倡,你卻是率先呼應,為此不惜拂逆陛下,怎的事到臨頭,卻沒了底氣,王尚書尚且立下軍令狀,你為軍事正管部堂,竟沒個說頭不成?」

他這般作態,前後反復,自相矛盾,更令朝臣一頭霧水,這廝莫不是建言遭到駁斥,得了失心瘋?

大概只有王同皎,與韋巨源兄弟名義上是同黨,私底下明爭暗斗了數年,約莫猜出了些韋爽的意圖。

袁恕己逼不得已,也當朝立下了軍令狀,若供應有差,願以命相贖。

韋爽滿意得退回了朝班。

「甚好,眾愛卿勇于任事,朕心甚慰」武後開口,此事遂成定論,轉而提起了華清宮修繕之事。

事必躬親,過問得極其細致,即便是最遲鈍的朝臣,大概也意識到,武後有意在這驪山之上,長久駐蹕。

臨近散朝,衛尉寺少卿鄭愔,偷眼看了御座上侍立的上官婉兒一眼,見她神情安然,並無異樣,心下稍寬,脊梁骨上的涼汗才干,心頭已然想著另尋良機,好生表現一番,定要出個頭彩。

《盛唐破曉》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

喜歡盛唐破曉請大家收藏︰()盛唐破曉更新速度最快。

盛唐破曉原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