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百六十八章 瓜熟蒂落(二)

新任汴州通商府郎中呈文上報中樞通商府,言及前任郎中孫枚貪墨案發卷款私逃之事。

通商府尹王祿沒有按著常規套路行事,制止了屬下官員試圖掩蓋真相另尋替罪羊背鍋的計劃,主動上疏揭露此事前因後果,自劾履職不嚴,有虧職守,請有司徹查處置,請求陛下降罪。

奏疏上呈,政事堂諸位宰相,包括權策在內,都未曾置喙,白本轉呈內侍省。

上官婉兒的差事,最大的方便,便是能在武後之前看到除了密奏之外的所有奏疏,她閱覽了王祿的自劾奏疏,愣了好一會兒。

鸞台侍郎敬暉,膽敢在通商府政務上懈怠輕慢,未經稽核查驗,便徑直通過,送來存檔,已經是反常。

她傳話提醒之後,敬暉仍舊毫無反應,是另一樁反常。

眼下,通商府尹王祿這般大張旗鼓,自曝其短,也是一樁反常。

反常多了,便不是反常,成了按部就班的預謀。

那她,自不能好心辦了壞事,耽擱了郎君未知意圖的大計。

她在擱置在案的文牘中翻檢了片刻,找出了鸞台送來存檔的卷宗,輕輕一叩桌案,揚聲道,「來人,速速將此卷宗存檔……等等,入檔日期提早,就定在鸞台送來之日,切莫耽擱」

「是,昭容」旁邊伺候的女官捧過卷宗,匆匆而去。

上官婉兒沉下臉,又快速翻閱了剩余的奏疏,嘴角漸漸泛起了笑意,這當中,有不少的奏疏,暗含著些不起眼的蛛絲馬跡,是對鸞台不利的。

一雙素手將這些奏疏挑揀出來,與王祿的自劾奏疏放在一摞,旁的奏疏比照著這一摞,分成高度差不多的幾摞,擺放在掐金絲的漆盤里,由兩個宮女分別捧著,緩步前往仙居殿。

「陛下,婉兒求見」

「進來吧」

仙居殿中,謝瑤環迎了出來,微微屈膝躬身,垂首道,「見過婉兒姐姐」

「瑤環妹妹免禮,都是常見的,不必恁多客套」上官婉兒笑容洋溢,伸手將她扶起,也不多熱絡,她們兩人是武後的明暗兩只手,身上的職司加在一起,足可撼動朝野,太過親近了,不是好事。

「今日可有值得關注之事?」也不知方才謝瑤環稟報了什麼陰私之事,武後的心情頗佳,興致勃勃地問道。

「今日較為清淨,並無高官顯貴上奏,奏議之中,除常規政務之外,有彈劾三,自劾一」上官婉兒梳理得清清爽爽,「三份彈劾都是因春闈而起,似是對春官衙門以貢舉郎中藺谷出面主掌春闈不滿,言之無物,只是空發牢騷罷了,自劾奏疏,是通商府尹王祿呈上」

「春闈之事,乃是朝堂既定,毋庸再議,彈劾奏疏,留中不發」武後擺擺手。

上官婉兒便迅速將三份奏疏精準取走,不必再讓武後過目。

「自劾?倒是新鮮,朕的朝臣,還是有些知廉恥的嘛」武後意味莫名地譏誚了一句。

上官婉兒將一摞奏疏放在了武後面前,又將王祿的自劾奏疏放在最上頭。

武後信手翻開,不幾時,臉色變晴轉多雲,拍案大怒,「河東道,山南道,殺得人頭滾滾,竟還擋不住這些混賬的貪婪之心?」

「王祿無能,還有臉自劾?為何不上個辭呈干淨?治理個通商府,屢屢出差錯,將錢莊大事與通商府分支融合,朕怎能放心?」

武後站起身來,袍袖揮舞,怒氣沖沖。

上官婉兒待她稍微平靜了些,趕忙遞上話去,「陛下息怒,依臣妾之見,通商府由數個衙署整合而成,雖調治有年,難免泥沙俱在,若是趁著這次契機,以雷霆立威,配合已然在進行中的主官大調換,當可剎住歪風,震懾不法」

武後眯眼沉思,眼中有厲光閃過,片刻後,又沉沉地出了一口長氣,「立威?通商府千頭萬緒,錢莊之事,醞釀許久,箭在弦上,殺了王祿,誰可接任?」

上官婉兒沉默下去,不接這話,提供參謀意見可以,教皇帝做事,卻是取死之道。

武後瞟了她一眼,以為她並沒有放棄明槍暗箭打擊權策,微微點頭,若在以往,她許是會焦慮,但是眼下,局勢嬗變,她卻覺得正好。

將王祿的自劾奏疏扔到一邊,信手翻開下頭的奏疏,翻看了幾份,眼中突地有精光閃過,「通商府和少府監聯合調查各地主官,並行輪換,這項政務,可曾經過鸞台稽核」

上官婉兒垂首答道,「鸞台幾日前就已將相關文牘入檔」

「哼哼,擬旨,申飭王祿,革職留任,將通商府少府監前往汴州調查的一干人等,悉數以瀆職妄為論罪,斬首抄家,一個不留」武後冷酷下令,將那一疊奏疏拋灑在地,「令御史台派干員前往鸞台,按察通商府相關政務的稽核,查清一干有責之人,具本上奏」

「臣妾遵旨」上官婉兒領命,面上恬淡如故。

料理政務已畢,上官婉兒款款而出,打發了內侍去通商府和御史台兩處傳旨,自己回到掖庭,點了兩個宮女陪侍小憩,粉紅的帳幕之後,卻並無女風旖旎,兩個宮女絮絮稟報外間消息。

「太府寺卿韋巨源到已故太子妃靈堂吊祭,以五旬高齡,自居本家晚輩,連行大禮,以姑母稱之,京兆韋氏族中,韋汛等人不便在靈前爭拗,推辭不成,只得捏著鼻子認了下來……」

「安樂郡主守孝,東宮屬官環繞,秋官侍郎王同皎等人待之分外恭敬,如對大賓,而視義興王如同無物……」

……

上官婉兒仰起了臉,武後的歡喜,大抵是因為李裹兒頗有能耐,竟能收拾了韋氏的殘局,繼承下了她的殘余勢力,而武後譏諷的不知廉恥,應當就是這靈前認親的韋巨源了,此人的操作也是神乎其技,旁人趕火堆,他偏要燒冷灶。

另一邊,接到旨意的御史台,立時便做出了反應,御史大夫葛繪,指派御史中丞鄭鏡思,前往鸞台按察。

鄭鏡思的效率更高,到鸞台不過一時三刻,便將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依著傳統,送入通政司的奏疏,也就等同送入了朝臣們的眼前耳中。

題封上明晃晃的一排字樣,令所有人都陷入了迷惘之中。

「御史中丞,臣鄭鏡思,彈劾鸞台侍郎敬暉放縱屬下玩忽職守事」。

盛唐破曉

盛唐破曉原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