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九十八章 天下熙熙(二十五)

太初宮,宣仁門內,政事堂。

狄仁杰大月復便便,快步疾趨而來,氣喘吁吁。

他雖說也頗得武後倚重,但待遇與皇族權貴還是沒法比的,並沒有宮中騎馬的權利,爵位不到,也沒有慢悠悠踱步的威風,只能依著規矩,撩著前襟,一溜小跑。

想當初,張同休因一只馬蹄踏入宮門前廣場,僭越禮法,先是遭到崔澄當眾杖責,後又命喪夜宴之上,雖說他的死與僭越隔了許多時日,但坊間都將兩者關聯起來,認定是皇族後輩看不慣張同休冒犯,設宴取命。

且不說真假,反正自那以後,上至宰相,下至緋袍執事官,有資格入宮的,再也無人敢忽視這禮法,都是規規矩矩,該跑就跑,該快步就快步,像狄仁杰這種身材胖大的,便吃了大虧。

「見過狄相爺」作為斷事三主官中,唯一不是宰相的人選,鸞台侍郎敬暉早早就到了政事堂,在門邊迎候。

「唔,咳咳,敬侍郎多禮了」狄仁杰喘勻了氣,搭了搭手,還了半禮,多看了他兩眼。

敬暉是太平公主一系的後起之秀,但卻攀升至高位,眼下格局,儼然半步進了政事堂,他能後發先至,與天官侍郎岑羲共同擔當領頭羊角色,緣由顯然是有的,他看懂了太平公主與權策聯合關系的實質,敬著太平公主,听權策的話,自可官運亨通。

岑羲反應得慢一些,但終究搭上了末班車,得以坐穩天官衙門的肥缺。

比他們資格老一些的劉幽求、蕭至忠等人,一個始終想著太平公主一系的獨立,不期然遭到太平公主親手拋棄,從夏官尚書一貶再貶,貶到長安做長史,一個看不清風色,不敢作為,便一直在冬官侍郎任上蹉跎,爾來,已有五載,一日不開悟,怕是一日難有進境。

狄仁杰也沒有先進去,就在門口與敬暉敘話,不幾番便說到了狄光遠身上,狄光遠是狄仁杰的長子,一度因政見不合疏遠,眼下又慢慢親近起來,朝野稱贊干才,狄仁杰引以為傲,狄光遠現下是大理寺卿,敬暉恰好是他的前任,正好是個共同話題。

「狄寺卿家學淵源,有探案之能,也有秉公之心,可稱虎父無犬子」敬暉夸贊了幾句,話鋒一轉,透了口風,「依著右相的規矩,鸞台主持初議d n h 舉發奏疏,大理寺判洛陽府內d n h 訟獄,事證清楚明白,不偏不倚,頗得精髓」

「哪里哪里,敬侍郎過譽了,犬子……」狄仁杰笑呵呵地遜謝,話到一半,又戛然而止。

他突地反應過來,敬暉言下之意,今日要裁斷的奏疏中,有不少的d n h ,出自洛陽府內部?

洛陽府尹是韋汛,東宮人馬,這是在暗示東宮卷入了二張與武三思的爭斗之中,提醒他要「不偏不倚」?

狄仁杰有剎那的悲涼,他實在搞不懂,形勢如此明朗,只須坐山觀虎斗,便可撿漏取利,為何非要卷了進來,上陣沖殺?上陣便罷了,為何又要選擇與二張為敵?

是迫切想要拉攏武三思?還是想著能充當仲裁,拉起聲勢?

要麼急功近利,要麼不自量力,兩者都非明知決斷。

「……犬子心明眼亮,看人自是極準的」狄仁杰苦笑著道,「本相此來,與敬侍郎一樣,只是參贊,大主意,還是右相來拿」

敬暉笑了,躬了躬身,很是謙卑,口風卻帶著硬骨,「狄相明鑒,本當如此」

狄仁杰沖他露出個勉強的笑容,不再言語。

後生可畏,他小看了天下英雄。

敬暉不僅是能在犬牙差互的權斗中,看清權勢真相的人,還是個善于為恩主化解疑慮的人,權策人還未到,狄仁杰就已經被捆住了手腳,不可能再就權策的決斷做出任何異議,有東宮攪和在亂局中,敬暉可以「不偏不倚」,自然也可以報復式的偏向二張兄弟,讓東宮付出代價。

恰好,在事實上,偏向二張,才是政治正確,不偏不倚,已經給足了東宮情面。

無話可說,無話可說啊。

狄仁杰眯著眼仰面,看向漸漸高企的日頭,胸膛中像是堆了鉛塊,令他幾乎難以喘息。

「狄相爺,右相到了」尚書省右司郎中王之賁在旁提醒,卻見權策不知何時,已經站到了他的面前。

「啊呵呵……老夫失禮了,見過右相」狄仁杰乍然見到權策,有一瞬間地驚惶,手足無措。

權策饒有興致地看他一眼,「狄相多禮了,是本相來遲,該向二位告罪」

「不敢,不敢」狄仁杰連忙躬身辭讓。

「右相受命主政,日理萬機,所行之事,千頭萬緒,自當有輕重緩急,下官等一等,不妨事的」敬暉趨步迎上前,為權策找了台階。

「唔」權策卻沒有借機下台,含糊應了一聲,加快了腳步,扔給他們一個背影。

「定是那藥物的殘留作用作祟」權策為自己的荒唐找了個理由。

三位宰相坐定,王之賁安排屬官,將有關各衙門的朝官安排在值廬備詢。

議政奏疏不多,且無大事,只有春官衙門貢舉郎中藺谷的奏疏,有幾分含金量,他的效率奇高,有士林和文壇支持,極快將考官和執事官名錄擬定了出來,春官尚書嚴善思二話不說,便放行定案。

「這份名錄,朝中可有爭議?可有名錄中人拒絕出任?」權策象征性問了一句。

「回右相,並無」藺谷回稟。

權策又分別看了看敬暉和狄仁杰,「二位可有不同看法?」

自然是沒有的,權策點了點頭,將這份奏疏放在一邊,算做通過。

可憐宋之問折騰了數月之久,沒能拿出一份草擬名錄,在藺谷這里,卻是輕松愉快。

二張兄弟看似權勢熾烈,在朝中和神都幾可橫行,但在文壇之中,尤其是清流華選的士林中人看來,終歸是在內寵佞幸之列,難以得到認可。

「右相,接下去,便是d n h 舉發奏章……」王之賁的話,讓政事堂中的氣氛緊張了起來。

「哦?」權策掃了一眼,高高一摞,經過御史台和鸞台兩次篩選,仍舊有這麼多的彈章幸存,便能瞧出二張兄弟與武三思惡斗的激烈,也不對,還有中途插入的東宮,三方纏斗,煞是好看。

權策挑了挑眉,東宮入局的消息,上官婉兒早已給他遞了消息,畢竟通政司長久都把持在她手中,其後,李裹兒又讓沈佺期傳信,雖說起不到什麼用處,但這個舉動的善意,權策是要領受的。

「都拿上來……」

盛唐破曉

盛唐破曉原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