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三十章 色即是空(十八)

太初宮,仙居殿。

朝會過後,權策私下請見,為杜審言之事。

「為免引發物議,臣等有意混淆視听,以一路車馬走明路,大張旗鼓,往神都來,到神都之後,設法當眾開箱,以安人心」權策將與杜審言擬定的計劃和盤托出,「旁的車馬,化整為零,將巨量銅錢登記造冊,運往地方」

「唔」武後將他拉到身邊坐下,攬著他的後背輕拍,笑問道,「這錢帛之事,竟也有如行軍打仗一般,驚心動魄」

「只是,銅錢可無聲息散往地方,到神都後,也自有開箱證偽,但這大張旗鼓,一路行來的物議,又如何控制?」

卻是一針見血。

權策肅容道,「陛下,崇行與西域商賈通商,籠絡了些粟特人,他們做的營生,就是與錢帛金銀有關,放貸匯兌,觸角深廣,頗有心得,在大周商界,首屈一指,可令他們放出些爭議風聲,擾亂輿論,令民間有所狐疑……」

「到時候,許是不用臣刻意設計,也會有人想方設法弄些意外,查探車隊虛實」

「粟特人?」武後眉眼一立,似是難以置信,「你是朕朝中驕子,思慮深遠,能見微知著,只是尋常,粟特人怎會也有如此能耐?」

權策抿嘴一笑,露出些羞赧模樣,「陛下,臣本無長材,得陛下信重,僥幸做些事情,粟特人經商乃是世代傳統,也有些天分在內,專長于此,不足為奇,不管他有何能耐,終要落入陛下彀中,為陛下效力」

武後咯咯嬌笑,側身扯了扯他的臉頰,歪頭靠在他肩上,「就你嘴甜,那你且說道說道,不裝銅錢,那箱子里頭,放些什麼東西,能糊弄過去?」

權策微微一頓,本想著避諱,又覺得無謂,「陛下,安東都護府成立有年,養民已久,也該有所報效,可密令權瀧,進貢一批皮毛山珍入京,安東都護府所在,雖山嶺眾多,比不得中原肥沃,頗有一些難得山珍,尤以野山參為甚,此物堪稱百草之王,些少一片,便可滋補養元,延年益壽」

「哦?呵呵,難為你一片孝心」武後並未多在意,闔上雙目,在他肩頭上偎了良久,「此事首尾,你拿捏酌定便可,不必事事稟奏,朕都依你」

「是,陛下」權策輕聲應諾,沉吟片刻,開口道,「陛下,杜審言此行,有些勞績,照理,應有所褒獎才合宜,然而……」

「不必多言,那老倌兒的性情,朕領教過,不是個好相與的」武後抬起頭,柔柔一笑,「且說說看,你想要如何安置他?」

「陛下,恕臣僭越,杜審言秉性至剛,不合時宜,陛下臨朝,刑賞天下,用人以其長」權策字斟句酌,「杜審言頗有干才,精擅實務,留之在朝,反倒不如放之于外」

武後聞言一怔,側目瞧著他,緩緩綻開個笑容,牽著他的手站起身,「朕曉得你的維護之心,只是,如此安排,實在不妥,傳揚出去,將損及你的聲譽,于朝政不利」

權策亦步亦趨,隨著武後由仙居殿外出,瞧著方向,是要去瑤光殿。

他思慮片刻,委婉勸說道,「陛下,臣以為,太宗皇帝若能將魏征相機外放,當不會有後來毀碑退婚之憾」

武後長嘆一聲,站在九州池零零波濤之前,「也罷,都依你,只是,你苦心保全,卻不知有幾人能懂」

權策垂首,恭聲道,「陛下懂得,便已足夠」

武後先是咯咯嬌笑,繼而是哈哈大笑,前仰後合,不能自已。

笑聲方歇,突地問道,「狄仁杰勸朕,說是控鶴府之設,有損朕的聲名,你以為如何?」

控鶴府營建緊鑼密鼓,二張兄弟的配套動作,也到了開場的時候。

他們的黨羽人馬,四下里淘換美男,畢竟是入宮之人,他們篩選的對象,不可能是貧苦百姓,都是低品官吏或庶族地主出身,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管行動多麼隱秘,總有蛛絲馬跡,控鶴府的真實用處,漸漸浮出水面,流言蜚語遍布神都。

權策不假思索答道,「陛下以女身稱帝,亙古皆無,興國強軍,功蓋前人,所作所為,俗人不解,不值一哂,千秋百代,後人想必不會如他們這般,不務正業」

他所說的,是事實,後人考究帝王功業,幾乎絕不可能受床笫之事影響。

「你支持朕?」武後斜眼看過來,帶著戲謔笑意,輕松了許多。

權策微微躊躇,「陛下恕臣造次,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然凡事過猶不及,臣祈願陛下鳳體康寧,萬壽無疆」

「呵呵」武後輕聲一笑,「你所言,無一句巧言令色,朕听了,卻很歡喜,大抵發乎于內,人同此心」

「你也不必諱言,朕應了你,自會有所節制」

「陛下英明」權策輕聲說了句,質樸真誠的雙眸,望著九州池上波瀾,緩緩露出本來鋒芒。

權策逗留未久便出宮而去,武後制令隨後下達。

檢校冬官尚書杜審言出使倭國有功,賜金銀各萬兩,封永濟伯,放淮南道觀察使,所司公務完結之後,即行出京赴任。

朝野一片嘩然,立功之人得的封賞,不似賞賜,反倒像是懲罰,頗有一些為杜審言抱不平的聲音傳出,還有人攻訐,指稱陛邊有佞臣讒言,矛頭直指權策。

任由朝中風吹浪打,朝政中樞高層,安穩如故,無波無瀾。

杜審言卻是並無受到委屈的模樣,行使職權,傳令河北道山南道河南道各州府,令典派官差衙役,迎接自安東都護府轉運而來的貢品財貨。

視線登時轉移,世家門閥顯貴大戶沸騰起來,四處活動,打探消息,疑心又是一大批金銀入京。

未幾,神都南市粟特人開的錢櫃,卻開始悄悄回收金銀,有人問起,卻又矢口否認,大肆造作傳言,逢人便說,又有金銀入京,金銀價又將暴跌,此時不出手,日後當成菘菜賣,都賣不出去。

大周的高門大戶卻不是好哄騙的,紛紛遣人盯著他們動向,發覺他們確實派了不少人手出去,到神都的民間鄉下,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兌換金銀,一邊兌換,一邊散播謠言,甚至登門踏戶,主動要幫助大戶承銷囤積的金銀,以減少損失。

無一例外,遭到果斷拒絕。

呸,無恥番子,真真不當人子,咱們這雙招子豈是白長的?。

盛唐破曉

盛唐破曉原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