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先遮羞處

太平公主府,權策的小院兒里。

晨光熹微,上官婉兒披散著一頭青絲,素面朝天,身上只有一層粉紅紗衣遮體,哼著小曲,手里拿著梳子和篦子,慢悠悠為權策打理發髻。

看著鏡子里劍眉星目,神情堅毅的男人,突地丟開手中物事,將他的腦袋抱入懷中,下巴在他頭頂廝磨良久,閉著眼問,「大郎,接下去,你要做什麼?」

權策露出個悠然的笑意,「表兄年歲大了,不能無偶,雲家有眼無珠,我自要為他另尋良配」

上官婉兒噗嗤一聲笑出聲來,心中對他躁進的擔憂煙消雲散,「侯將軍就是大郎做的媒人,如今伉儷和睦,琴瑟相合,想必能為王家大郎覓得圓滿姻緣」

權策眼中精光閃閃,反手輕撫上官婉兒的臉頰,直言不諱,「自然要圓滿,不止要令表兄滿意,亦要令陛下滿意」

上官婉兒貪戀地享受這一刻,心中百感交集,痴痴暢想,若是今日早來,會是怎生光景,轉念想到武後的命令,不得委身于權策,更不得傾心于他,若是今日早來,她怕是早變成一黃土,倒是如今,她已滿身污穢,那英明神武的陛下,怕也懶得理她委身給誰了,總算可以與心中郎君耳鬢廝磨。

這大概就是天意,「大郎,你上次見婉兒,曾吟過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听得奴奴哭了一整晚,全詞如何?還不快些道來?」

權策萬惡的笑容又出現了,「婉兒,今日不想告知你全詩,我倒有另外半闕詞,你是听呢,還是不听?」

上官婉兒俏臉含煞,瞪了他許久,擰過頭不予搭理。

權策並不來哄她,自顧自眺望窗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上官婉兒品咂了半晌,自然知曉這是在安慰她,慢慢將身子偎到他身邊,「這是水調歌的詞牌,此曲自前隋煬帝時期譜出,幾乎無人填過,只可惜,又只是後半闕,大郎為人溫柔知趣,唯有詩詞,卻是暴虐殘忍得緊」

權策笑而不語。

時辰不早,兩人灑然作別,上官婉兒回宮當值,權策去了正堂,拜見太平公主。

權策避開太平公主異樣的視線,躬身道,「姨母,孩兒有些私事,想要請上幾日假」

「呵」太平公主自台階上邁步下來,轉著圈兒打量他,仰著頭朝天上唏噓一聲,「大郎長大了」

權策抬起頭與她對視,「姨母,孩兒已經十八了,自然長大了」

太平公主臉頰清冷,「說說看,你為何請假,若是合情合理,我就許了」

權策直言,「孩兒要去為表兄尋一門親事」

太平公主失笑,「喲,咱家大郎就是有骨氣呢,行,姨母許了,若是你能替高安找回這個面子,姨母必定重重賞你」

權策躬身謝過,大踏步出門。

太平公主的視線隨著他的背影游走,直到不見了人影,才自失地搖搖頭,「到底是不同了」

河北道,州,武安縣。

權策帶著葛繪一道出京來此,身邊只帶著沙吒符和絕地兩個護衛,權立帶領的車隊卻有數十人,十幾輛大馬車,裝滿了各色錢帛和貴重禮品,他的出發,吸引了朝堂不少人的關注,想要看看權策如何扭轉乾坤,心性差點兒的,還巴望著權策能跟李昭德對上,看一場真人廝殺,豈不是賞心樂事?

神都洛陽的目光跟著出了河南道,又跟著到了河北道,過了黃河,戛然而止,自此而北,已無顯貴。

葛繪也好奇,北地的夏季三伏咄咄逼人至極,坐在馬車里悶得慌,騎在馬上曬得慌,令人生無可戀,「大郎,風塵僕僕的,來河北道作甚?」

權策伸手抹了一把油汗,笑眯眯地道,「葛兄,我有個故事要講與你听」

葛繪作洗耳恭听狀。

太宗時期,太白星屢現于白晝,史官佔卜認為是女皇登基預兆,民間又有謠傳,說「女皇武有天下」,太宗對此深惡痛絕,某日宮廷宴請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講各自乳名,右武衛將軍李君羨乳名為「五娘子」,太宗聞之一驚,李君羨官職為武衛將軍、封號是武安縣公,皆有「武」字,乳名又是「五娘子」,與謠傳暗合,太宗對此甚為疑忌,遂革其禁軍職,一個月後,遣使宣旨誅殺,除其爵位。

權策娓娓道來,葛繪听得一驚一乍,倉皇四顧,壓低聲音道,「此宮廷辛秘,大郎如何得知?」

權策搖頭不語,他自然不會說,他是看了至尊紅顏,特意去翻史書想要證偽,結果發現,真實的歷史卻比電視劇的演繹更要巧合殘酷。

史書中未曾提及李君羨與武後的交集,但李君羨的死為武後擋了刀子,卻是真的,而且此時揭露出來,還可給太宗皇帝潑上髒水,武後應當樂見其成。

講完故事,權策開口問,「葛兄,其有意于朝堂乎?」

葛繪遲疑,「大郎英果,才智過人,何不自為?」

權策笑了下,揮舞幾下馬鞭,「我再入朝堂之時,當不再沉淪下僚」

葛繪懵懂片刻,不解其意,搓搓下巴,「如此,便依大郎,只是二郎怕要另覓蒙師了,我便試試這官場也罷,若不合我意,再歸去不遲」

權策哈哈大笑,「官場名利場,波瀾起伏,花樣翻新,願葛兄在其中過得快活」

兩人抵達了武安縣城,休息一夜,便去了周邊鎮子上,四下打問李君羨的故居家人,只說是以前受過恩惠,前來報恩的,此事過去未久,知情的人不少,熱心的鄉里人將他們帶到了李君羨家人的住所,一路嘆息搖頭,李君羨被殺之時,留有二子一女,兒子都未能長成,雙雙暴斃而亡,只有女兒李蓁長大成人,後嫁與本地一家富商,生育了一雙龍鳳胎,眼見日子好轉,那富商卻又在行商路上遭遇不測,族人爭產,將他們娘三個趕出家門,回了娘家寡居,苦哈哈做針線維持生計,好好一個功臣門第,落得這等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听上去是一副淒淒慘慘景象,進了家門,親眼所見,卻並非如此,家中用具擺設,都是陳舊便宜的東西,但卻干淨利落,齊齊整整,不見髒污,院中幾只雞鴨亂跑,一個中年婦人正在彎腰打掃,面色恬淡,不見愁苦。

權策上前見禮,听聞是皇族中人,李蓁臉色難看,雖未曾開口逐客,卻冷淡了下來。

「我雖為皇族,卻比平民百姓都不如,不怕夫人笑話,我家表兄同樣是皇族,卻遭朝中顯貴奪了婚事,成洛陽笑柄,也因此,家中無意再在朝中尋親,故而前來此地,願求取忠良之後,安樂持家,夫人切莫急于拒絕,武安縣公畢竟在朝中顯赫,他的血脈就此無聞,魂魄如何能安?即便不為地下人著想,也請為家中孩兒著想,夫人高風,能安貧樂道,如何忍心讓他們也隨你枯守田園?」

權策一席話,打動了李蓁,她又問了一句,「罪臣之後,可會對你家不利?」

難得一生坎坷,還如此善良,權策敬重之心更甚,「娶妻娶賢,與身份何干?」

李蓁聞言,才徹底放下心事,叫出一雙子女,女兒為長,名李笳,兒子名李笊,同齡十七歲,隨了母姓,也當為外祖父傳下香火,兩人容貌只是平平,待人接物,氣度溫文大方,絲毫不見畏縮局促。

商議之後,權策將馬車上的錢帛禮品卸下,由李蓁散給鄉里人,一同返回洛陽。

葛繪先行一步回京,長驅直入太初宮,敲響登聞鼓告御狀,為已故武安縣公李君羨鳴冤。

武後親自召見了他,命眾宰相隨同旁听,听他感人肺腑一番陳詞,尤其是提及李君羨家人現狀,悲戚莫名,殿內起居郎為之淚目。

岑長倩等人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李昭德,權策此舉算得高明,一石數鳥。

武後面露緬懷之色,嘆息一聲,下制追復李君羨官爵,由李蓁之子李笊承繼。

動了動嘴唇,終究沒有開口為王暉賜婚,轉而問起葛繪的經歷,「朕大周立國,求賢若渴,豈能讓賢人在野,卿有才學,有骨鯁之氣,又有匡正之功,可入蘭台,為監察御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