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5章 我已幫二哥討了

王烜領了個罰俸半年的結果離開了皇宮。

朱厚照則在殿里來回晃悠一般走動。

他不理解。

抬頭瞅見劉瑾時,這家伙也是聰明的領悟到了什麼。

「奴婢……這便派人去查。」

「不。」

朱厚照凝眉,略微停頓了下,模了模鼻子說︰「這件事,你不必管了。」

司禮監的名頭還是敏感了一些。

威寧伯是朝廷勛貴,王越剛剛去世也才幾年。作為皇帝,即便有些疑慮,但也不必用司禮監去專門調查此事。

若是被人察覺,勛臣大體也會心寒的吧。

鹽課之桉,他已經連除永康侯、南寧伯兩位勛臣,此時不宜挑起事端。

更為關鍵的是,威寧伯此番表現雖然說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不至于驚為天人,這也才見過一面而已。

即便司禮監真的去把威寧伯府翻個底朝天,那又能如何?難道能從里面把王越這樣的大才翻出來麼。

其實從皇帝的角度來講,他是萬分希望勛貴之中能有可堪大任者。

他們都是忠臣之後,與皇室同享榮華富貴,只要皇帝處置得當,這一類人的忠誠度還是可靠的。

只可惜絕大多數人,都沒能夠重現祖宗榮耀。

劉瑾當然聰明,但他只是想著滿足皇帝的心思,大概不會像朱厚照一樣從整個朝堂的格局來考慮這一節。

至于這威寧伯……

其實也不難。

路遙知馬力,能不能任事,調查是查不出來的,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做事。

「威寧伯是不是說了一句,然寸功未立?」

靳貴回奏,「是有此句。」

「朕知道了。」

既然他有立功之心,那麼此事倒也簡單。勛貴之臣,被他這個皇帝挫了許多銳氣,而且多數時候皇帝顯得鐵面無私。現在,一個犯了錯的伯爵,仍然被皇帝任用,倒是來得恰到好處。

其實皇帝這麼問,劉瑾和靳貴大概也能想得明白。

皇帝的辦法,更顯耐心和穩重。

但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黑白、對錯……這些歸于最後就是看任事。

威寧伯府的真相,知道與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的?只要他的確有做事的能力,這便足夠了。

用人之道,前後統一。

這就是他們眼前的皇帝。

現在回過頭來一想,

一個表現令人詫異的勛臣,皇帝去調查他和皇帝去任用他,顯然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那……威寧伯府的王煥,不知陛下欲如何處置?」

朱厚照轉過身,輕輕問道︰「他與此事有何關系?」

「額……」

劉瑾也愣住,不過也只是一瞬間,很快又反應過來,「奴婢明白了。」

不夜城的事調門已經起了,自然不因為威寧伯而虎頭蛇尾,換句話說就是一碼歸一碼。

不過威寧伯這次進宮,還是緩和了整體的緊張程度,牢獄之災大抵逃不過,但基本上這兩個人無性命之憂。

「去吧,這件桉子不難,早些結了給百姓一個交代,也讓大家安心過了除夕。」

本質上這是一次信任危機,只要朝廷出面把結果扭轉回來,那麼治安所的公信力自然還在,因為它的背後是皇帝。

而劉瑾的做派絕不低調,張揚有時也有好處,便是把這件事廣而告之。

朱厚照更要考慮的是,派一個什麼樣的任務給威寧伯。

他是武將,可軍國大事又不放心交給他,把這麼一個地位高而本事還不確定的人放到邊軍之中,會弄得所有人都難受。

靳貴眼看皇帝一時難以定計,提了一嘴,「陛下,可是在為威寧伯的去處發愁?」

「你有何好的建議?」

「臣愚鈍,不過侍從室總是記錄陛下所關心之政事,其中有一件,或許合適。」

朱厚照一時間還真沒想到,這麼個說廢物也不廢物,說能耐也不能耐的勛臣,放到都督府養老,那選擇一大堆,可他自己關心的政務里能有什麼?

「說說看。」

靳貴半抬著胳膊,「陛下,可還記得民牧?」

「河北之地的民牧?」

「不錯。」

朱厚照眼楮一亮,這的確不錯。

大明的馬政在他的支持之下,已經迅速扭轉頹勢、發展壯大,當然,這是官牧,與之相對應的民牧,則在逐步退出。

這一進一退的趨勢都在加快。

民牧的危害自不必說。

朱厚照雖然歷史不好,但總歸記得正德五年的劉六、劉七大起義。

馬這個事,朝廷肯定是先供應軍隊,不管是戰馬還是後勤運輸用的馬,真要發生戰爭,一方面是官牧馬場蓄養,一方面是向西域購買,再就是向民間征調。

在此情形之下,民間用馬必然大為緊張。

但即便如此,朱厚照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老百姓都開始起義了,你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繼續維持這個民牧之策。

史書記載,正德五年開始,這群響馬盜轉戰于南直隸、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這些全是中原月復地,前後持續三年之久,並且三次危及京師。

所以民牧無論如何要退出。

退一萬步講,就沒馬用了,都用騾子,那局勢也比到處平叛要好吧。

再說,老百姓苦得連自個兒都養不活了,又能指望他養出多好的馬?

這幾年來,隨著官牧馬場數量的增多,北直隸地區,以縣為單位,逐次的退出了百姓養馬的政策,而空余出來的勞動力,一方面是回歸農田,一方面也有進京務工的。

其中京師地區,也就是順天府的民牧經過幾年清退,已經接近尾聲。

順天府轄22縣,其中矛盾最為尖銳的大興、宛平、霸州等都已退出民牧,剩余還有固安、永清、昌平州(領3縣)、涿州(領1縣)等六個縣還在排隊。

說是排隊,其實自從其他的一些州縣開始取消民牧,依舊深受馬政之害的百姓開始變得更加無法忍耐。

朝廷也只得加快速度。•

所以這個事情,到這個程度,說簡單也簡單,畢竟是往緩和社會矛盾的方向去的。

但說難也難,一個矛盾比較尖銳的社會在轉變之中,一個處置不當,也容易引發一定規模的民亂。

當然,因為總體上社會矛盾在緩和,即便有亂,朝廷也有掌控的能力。

所以這件事的確相對合適。

再有,馬政歸屬軍政,勛臣接觸,也屬名正言順。

朱厚照心里算有數了,「這件事先不要聲張,等到結桉之後再說。」

「是。」靳貴老實回答。

與此同時,

威寧伯王烜用一種逃出生天的感覺跑回家里,到了家中就去悅園。

「止妹!止妹!一切真如你所料。陛下雖然問得嚴厲,但重拿輕放,除了罰俸,其他的便沒再說什麼。」

他的臉上有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

王止听聞這話,心中也落定,她只是能推測,但紫禁城里的那位本就高深莫測、行事有奇,所以她多少也會擔心萬一。

「這次算是運氣好。二哥以後千萬莫要如此了。今上絕頂聰明,以二哥的資質,除了老實听話,其他也沒什麼好辦法。」

被自家妹妹這樣說,王烜也沒覺得有多‘冒犯’,一來從小便是如此,二來,此次劫後余生,還多虧了家中有這樣一個妹妹。

老實說,祖父去世,留下這麼大一個家業落在他的頭上,是幸福,也是壓力。

威寧伯不像其他的勛臣。

他們這才幾代啊。

當然,王烜稍顯尷尬還是有的,他撓了撓腦袋說︰「陛下並不願意見到我們這些人,以後怕是也難有接觸的機會,便是想老實听話,那也得看陛下。」

王止偏頭望著窗外,她側顏絕美,天鵝頸白而透光,再有青絲點綴臉頰,像是絕美畫卷一般。

「沒機會便沒機會吧。朝堂波譎雲詭,置身事外,也是幸事。」

她一個姑娘家,當然可以這麼想。

反過來說,不這麼想又能怎麼辦?難道去朝堂上爭上一番嗎?

但王烜則很難完全接受。

他曾就讀于國子監、書院,眼中看到的是旁人青雲直上,還有過往的同窗跟隨周尚文征戰沙場、建功立業。

他呢,頂著王越之孫的名頭,承襲的是威寧伯的爵位,按理說應該比那些人更好。因而‘置身事外,也是幸事’這種現實,他怎麼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只是這樣一來,祖父的威名、衣缽便沒有人能夠繼承了。祖父在時便一直說要是你是男兒身便好了……二哥也是讀過書、知羞恥的人,每次想起這句話,就會覺得愧為男兒、愧為祖父之孫。」

王止看了眼他的二哥。

她一直在想,當初皇帝在選人承襲爵位的時候,應該有過挑選。

因為在她的印象中,她這個二哥雖然不算特別聰明,但畢竟讀過書,性子最為平和,為人也最為低調。

不似其他兄弟的張揚,也不會引起人注意。

所以若非特意挑選,怎麼選了這麼個沒存在感的人?

「二哥,當真這麼想?」

王烜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我是剛剛襲爵,就是再沒志氣,自己心里也偷偷想過,只不過,二哥也自知沒那麼大的本事。」

「二哥是話中有話吧?」

「總歸是瞞不過你。二哥想問問,那樣的選擇,你是否願意幫我?」

王止起身走到院落里,

「天下大勢,隨帝王而變。我們這些人的命也隨帝王而變。我與二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二哥要爭,我又怎麼不幫?」

王烜听聞此話大喜,「好!那二哥尋個機會,便去向陛下討個差事!」

「我已經幫二哥討了。」

其實她是在等著自家二哥來問她,為的就是確認他的心意。

當年的威寧伯名震天下,完成了以文官封爵的壯舉,後世兒孫即便再沒有能耐,又怎麼能安心窩在這悅園之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