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章 陛下已可親政

本來朱翊鈞是不打算把心中所想說出來的。

但朱翊鈞想著張居正現在主動帶自己出宮,明顯一半有考校的意思,一半有試探的意思。

而自己也需要給張居正吃定心丸,讓其更加願意不顧一切地為自己推行新政。

所以,朱翊鈞也就主動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本來君臣間是沒必要這麼句句點明的。

可誰讓他和張居正既是君臣也是師生,更是改制路上的志同道合之人呢。

張居正難掩喜色地忙答道︰「陛下聖明!」

「先生用心良苦。」

朱翊鈞也笑著回了一句。

朱翊鈞接著就對車外的孫隆吩咐道︰「派人去問問各類貨物價錢。」

孫隆拱手稱是。

「豬肉每斤兩分。」

「雞蛋每斤五厘。」

「雞每斤五分。」

「澹酒每斤二分。」

「大麥一石三錢。」

半刻鐘後,朱翊鈞在緩緩而行的寶車里,喃喃念起了孫隆剛剛回來稟報的各類貨物價格,然後對張居正道︰「朕記得東廠去年奏報豬肉是每斤兩分五厘。雞蛋大約是每斤一分。大麥也是要五錢一石。」

朱翊鈞說著就笑道︰「看來這新政推行,使天下之利多移向百姓後,不但百姓交易增多,連日常貨物物價也低了不少。」

「陛下說的是,以往糧油等多屯于大戶,不流通且浪費多,現在留于百姓之手,百姓缺銀少金,自然要拿到市井交易,故物價低而人用足。」

張居正笑著回後,又道︰「陛下對物價這麼知曉,想必沒少讓近臣打听,可見陛下是一直關注著百姓的,臣似乎也不必冒著被太後責備、台諫非議的風險,帶陛下出京察訪民間疾苦。」

「先生不必這麼說,耳听還是不如目見的。」

朱翊鈞說後,就雙手放在膝上,道︰「新政讓物價走低,既使百姓日用充足,也能讓官府趁此購糧進常平倉而備災年了。」

張居正忙點頭︰「陛下說的是!」

朱翊鈞則問著外面的孫隆︰「有沒有什麼價格是因新政貴了的?」

「回皇爺,人價貴了不少,坊司賣僕婢的價提了。」

孫隆在車外回道。

朱翊鈞听後點首︰「人價貴了,想必是賣兒蠰女的少了,消除蓄奴之風,看來根子上還是得民豐才可。」

說完,朱翊鈞就看向張居正道︰「不過,這讓朕想起先生剛才說天下之財有定數這話,以朕之見,天下之財並非是定數。據朕所知,在宋以前,所種稻谷非佔城稻,而使稻谷產量遠不及宋之後所產稻谷,另外,曲轅犁在出現以前,江南水田因小而難以耕作,而在曲轅犁出現後江南也成糧食高產之地。故朕認為,這天下之財是在增加的,尤其是在技藝上有大的提升或有新的優良農作物後,所增加之天下財足難以估量。」

張居正听後沉思起來,然後拱手道︰「陛下所言極是。」

朱翊鈞則道︰「為政者,或許不當只是分好天下之財,也當增加天下之財。」

張居正點首。

而這時,朱翊鈞則看向張鯨道︰「朕听聞有些番糧很高產,你們東廠派人去打听打听,或可拿來培育試驗,而期將來能增天下之糧。」

張鯨拱手稱是。

朱翊鈞接著就道︰「天已漸熱,回宮吧。」

「遵旨!」

接下來不久,朱翊鈞便回了宮。

而張居正在送朱翊鈞回宮後,則來了內閣。

呂調陽見張居正回了內閣,也就起身走了過來。

「叔大,陛下出宮在看到市井百姓後可有何聖悟?」

呂調陽先問了一句道。

「陛下其實早已心存社稷蒼生,還早就派了東廠官校查問物價,今日出宮更是提出增天下之財而利民生的看法。」

張居正見張四維沒來,也就直言笑道︰「其實以當今天子的資質,親政都可以了,僕當時听陛下都想到物價低可利官府屯糧備災時,甚至都起了致仕回鄉之意。」

「陛下雖已可親政,但不知底細的天下百官還是不能盡知陛下的。」

「何況,叔大你目前還不能起致仕之心,新政如果沒了你,由陛下擔著,未必利于延續。畢竟陛下還未弱冠,不能使兩宮太後放心。」

呂調陽說完就把幾本章奏遞了過來︰「看吧,彈劾你的章奏,非議章奏的新政已經到了。」

張居正听後頓時面沉似水︰「僕先拿回家去看,順便去工部一趟。」

呂調陽道︰「好!」

張居正也就拿著章奏離開內閣,往工部而來。

張居正一到工部,就來了工部尚書郭朝賓的值房。

郭朝賓很驚訝地道︰「元輔為何會來此?」

張居正便將朱翊鈞曲轅犁和佔城稻的出現使天下之糧大增的事說給了郭朝賓,但他沒說是朱翊鈞說的,而只說自己想到的。

郭朝賓听後也沉思起來︰「元輔這個思路真正算是另闢蹊徑,但也算是事功務實之道。」

郭朝賓說著就看向張居正,問道︰「以元輔之意,是要工部也重視起百工之技的提升?」

「沒錯,僕正是此意。」

「本朝如今自開海後能盡取天下外邦之利,而使九州財富驟增,本就與本朝百工之技強于四鄰有關。」

「而據僕所知,本朝匠戶受本朝制度限制與盤剝頗重,以致于逃亡者不少。所以,僕在想是否當盡廢匠籍之制,使其自由,而去為自己增加收入,且也願意提升技藝去賺更多錢,而不至于逃亡,不願意再為工匠。」

「這樣一來,無疑利于我朝工匠技藝提升,工匠規模能夠不因工匠收入微薄而減少。」

「而朝廷需工匠時,自可官營所營之利和所贈田賦之得用銀錢招募。」

張居正說後就問著郭朝賓︰「不知公以為如何?」

郭朝賓頓時起身向張居正拱手行禮︰「元輔公忠體國,更難得的是能想到匠戶之難!」

張居正微微一笑,他倒是不好說這是天子提醒了他,讓他意識到當進一步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尤其是提高生產技術做一些改變。

郭朝賓作為歷史上為治河不惜親自從京師跑去山東勘察數月的務實派,見張居正這個深受天子信任的首輔願意廢除匠戶制度,以利技術發展,自然也非常贊成,便道︰「只要恢復匠戶如民籍百姓一般不用依附官府,則百工之技自然提升更快,只是將來官造營繕之費,要麼天下百姓分擔,要麼天下官紳百姓分擔。」

「還可以由天下百姓官紳番國分擔。」

張居正言道。

郭朝賓听後了然︰「元輔的意思是進一步開海?」

張居正點首。

朱翊鈞說大明因技術優勢導致全球貿易中財富多流入大明的話明顯是啟發了張居正,讓張居正開始打起進一步開海的主意,也開始把執政的視野放到了整個全球上來。

郭朝賓笑了起來︰「是下官所思未及元輔深遠,但無論怎麼樣,都比獨累匠戶妥當,不然軍械會一直多為粗制濫造之物,雖省銀錢但也不利于邊防。」

「正是這個道理。那就請公題本上奏。」

張居正言道。

郭朝賓拱手答應了下來。

在與郭朝賓通氣廢棄匠籍制度後,張居正才回了自己的宅邸。

「父親!」

張居正一回來,張敬修就迎了過來。

張居正一見到張敬修就吩咐道︰「把戚元敬送的那倆胡姬給他送回去!」

張敬修頗為意外,但也還是答應了下來,問︰「那孩兒該怎麼給他說明緣由?」

「還要怎麼說,就說他已簡在帝心,也總理薊州了,該知道給他這一切的是天子,不是為父!」

張居正說後就道︰「張鯨不是馮保,這人明顯什麼都跟陛下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