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6章 創世之柱

第326章 創世之柱

「創世理論」衍生出的產物「現實透孔儀」有著非同尋常的強大效用。

相似名字的物品李文淵也有一個,那就是曾經人類遺落在銀河中的「帷幕透孔儀」。

當時對于「帷幕透孔儀」的介紹里就說過它是「創世理論」的產物,現在李文淵也明白了「創世理論」真正的產物究竟是什麼。

在銀河中的「帷幕透孔儀」有著堪稱許願機一般的神奇效用,不過其卻是被限定在了只有在銀河才有這般效果,月兌離銀河之後,「帷幕透孔儀」就只能做到一點微不足道的效果。

李文淵猜測這或許是因為籠罩銀河的「帷幕」為銀河賦予了特殊的宇宙環境,而「帷幕透孔儀」只能在這種環境下使用。

但是現在作為「創世理論」正牌產物的「現實透孔儀」,其就沒有那種來自宇宙環境的限制了。

而它所能做到的效果,李文淵確認了一下,基本可以簡單概括為做到在一定區域內的某些「規律修改」。

持續時間非常有限,能改動的範圍也不大,宇宙也會很快恢復正常,但帶來的效果與可能性卻是無與倫比的。

舉個例子,如果需要的話,他可以利用「現實透孔儀」短暫地調整一片區域的電磁力強弱。

而這樣做帶來的最直觀的效果便是所有的機械設備都幾乎必定會失效,而這只是表象。

實際上就連分子之間的作用力都會發生變化,化學鍵組合速度會受影響,金屬原子也會隨著電磁力的強弱變化而變得更為堅硬、或是不堪一擊。

而調整電磁力,甚至會影響到「光速」本身,將屬于宇宙規律一環的「光的速度」在特定區域內調高或者調低。

這僅僅只是「現實透孔儀」可以做到的一部分功能。

哪怕「現實透孔儀」能夠修改的幅度並不算高,其對于作戰或是科學研究來說也都有著重大的作用。

不過很顯然適用于整個宇宙的「現實透孔儀」,其實際使用起來就要比「帷幕透孔儀」復雜得多,想要做到類似「許願」的效果,那需要修改的部分會相當繁瑣,甚至可能有修改出錯的可能性。

但僅僅只能修改一點點微小的規律也足以證明它的強悍之處了,畢竟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規律」武器,是從零到一的進步。

至于「創世理論」衍生出的超極巨構,李文淵看了一下介紹與功能,發現有種有些眼熟的感覺。

他眼熟的當然不是介紹部分,而是「創世之柱」的功能,這個超極巨構建築能夠做到的事情很多,其中就包括一項「拉伸某片區域的空間」。

這幾乎立刻就讓他想到了「漩渦星系阿爾法」的那條長達二十萬光年的「天塹」。

原本他以為是有什麼東西短時間內直接移走了「天塹」中的所有天體,導致了那片區域的虛無。

但有了對「創世之柱」的認知後,他突然意識到那片區域或許並不是被「切開」的,而是那里的空間以某個面為基準,進行了人為地拉伸,導致天塹兩端的距離憑空增加了數萬光年。

「如此一看,也許‘記錄者’文明所掌握的那個‘創造之一’,或許就是某個‘創世之柱’?」

「既然有‘創造之一’,那是不是也會有二三?這是否能說明‘記錄者’的‘創世之柱’其實是不完整的?」

李文淵覺得他對「記錄者」的認知又加深了一點,科技的進步似乎是殊途同歸的,既然對方和他也沒什麼鴻溝上的差距,那麼他也不必太過擔憂。

于是在感嘆了一下這一趟黑洞之旅確實不再是一無所獲之後,他立刻就開始了將「無限神機」從黑洞中拖出來的準備工作。

雖然並不需要建造一個新的「物質解壓器」來獲得深入黑洞的扭曲重力,但類似功能的簡化設施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建造時間。

而這會兒,他便著手安排起了與黑洞有關的第二件事,那便是那種神奇的「淨化」之力。

來自上一個紀元的產物被黑洞吞噬之後,會通過輻射的方式將這件事物中隱藏的信息重新釋放回宇宙,而被黑洞「淨化」過一遍的這些「上紀元產物」會屬于「現在」,因此不會遭到「維度侵蝕」,也不會被宇宙追殺。

現在李文淵手邊能循環利用的「上紀元產物」也只有以太龍的鱗片了,在他把一枚有飛船大小的鱗片從以太龍身上拔下來時,這頭遠古生物還十分人性化地「啊~」了一聲。

李文淵也知道這只是以太龍在整活,在拔完鱗片後便匆匆帶去了另一個黑洞,留下一臉幽怨的以太龍。

除了將鱗片投入黑洞中測試其「淨化之力」外,他還準備同時實驗一下「宇宙之鏡」這項九級科技。

雖然科技等級很高,但是「宇宙之鏡」卻並不能帶來什麼直觀的好處,準確地說「宇宙之鏡」是一種觀測手段與方法,是一種輔助科研的科技,本質上是通過觀測黑洞來從中發現什麼,只有其衍生產物「鏡像穩定器」能帶來實際的效果。

于是在投入以太龍鱗片的同時,他還按照「宇宙之鏡」的方法建造了一個黑洞觀測站,用「宇宙之鏡」的觀測手段來觀察黑洞。

很快,那枚來自遠古巨獸身上的鱗片便在李文淵的指令下由某艘飛船投向了黑洞。

「……不得不承認以太龍的鱗片確實有點水平,不愧是能經歷宇宙大爆炸的東西……」

看著距離跌入事件視界還差一點點時才開始被黑洞引力撕裂的鱗片,李文淵有些驚嘆道。

眾所周知物體的大小越大,其在接近黑洞時所受的潮汐力也就越大,以太龍的鱗片甚至差一點就能憑自身強度保持不被撕裂而跌入事件視界。

這還是在以太龍不適應現在宇宙的規則,身體的各項能力都飛速下滑過的狀態,這讓他覺得以太龍在巔峰時期或許能夠做到隨意出入黑洞。

而鱗片被撕裂後,很快就與還存有物質的黑洞吸積盤告訴摩擦,向外釋放射線。

這一次,李文淵花了很長時間才從中檢測到了斷斷續續的信號,不過經過一通分析之後,他確認了這就是目前以太龍鱗片的各項詳細數據,就連一些幾乎無法測量出的部分也有,這讓他確認了黑洞的「淨化」功能。

而對「宇宙之鏡」的觀測,也有意料之外的情況。

建造在黑洞之上的「宇宙之鏡」觀測站在觀察以太龍鱗片被撕碎的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在落入黑洞時似乎會對黑洞本身造成一種奇異的影響。

這一瞬間,「宇宙之境」觀測站發現黑洞周圍的時間膨脹效應變得更強了一點,而黑洞本該什麼都看不到的表面,似乎有什麼東西正在形成。

這個發現轉瞬即逝,如同觀測誤差一般,但李文淵覺得這同樣是一個極為重大的發現。

或許隨著日後被投入黑洞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可以探究出「宇宙之境」的秘密。

將這些事情處理完之後,用于將「無限神機」拖離黑洞的「重力扭曲器」也建造完成,配套的「鏡像穩定器」同樣裝配完畢。

在經歷了多次模擬拉取、並實際在某個黑洞中實驗過「鏡像穩定器」的功能後,「無限神機」終于在完善的準備下被從黑洞中拖離。

目睹一個龐大的機械球體從黑洞中被一點一點拖出來無疑是一件極為震撼的事,這寶貴的一幕也被李文淵記錄下來,儲存在了數據庫之中。

而「無限神機」在月兌離之後,也表現出了某種人性化的高興,似乎為能再一次進行他們的「任務」而感到高興。

「無限神機」將三個坐標傳遞到了李文淵這里,這是一項極為復雜的數據,分析了好一會兒,他才確認了這個坐標的具體位置,大約是在距離現在的「漩渦星系阿爾法」分別有兩百萬光年、八百萬光年、以及……十億光年的三個大小不一的星系團中。

在說完最後一句話後,「無限神機」便離去了,用躍遷引擎的方式。

他們這種星球大小的物體進行躍遷所造成的時空擾動是無與倫比的,這幾乎會讓他們躍遷結束的那一刻就會被發現,不過他們似乎並不在意這個。

而李文淵也在琢磨著「無限神機」的話,開始準備向選定的目標星系進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