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理解「無限」
無論是「無限神機」提到的「圓環」還是「摘錄者」,都是此刻從黑洞之中獲得的新信息。
但是飯要一步一步吃,信息也要一步一步獲取,李文淵思考了一會兒,決定先從他最關心的「圓環」問起。
這個黑洞中的神秘存在已經困擾了他很長時間,本以為代表著終結的天體,內部卻別有一番洞天,而且隨著越來越多謎團的發掘,黑洞也愈發地神秘。
人類疑似已經對黑洞有了不同尋常的了解,從之前在這個漩渦星系中的「淨化核心」上得出的結論來看,那位進入了黑洞的「教授」可能並未死去,而是通過某種方式和人類重新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聯系。
就像現在的「無限神機」一樣。
在進入黑洞前,李文淵確實沒想到過居然在黑洞中遇到了這樣的一個機器,他原以為只會有見到「圓環」與見不到「圓環」兩種結果,現在「無限神機」告訴他了,進入並停留在黑洞中並不是只有人類能做到。
「……」
李文淵感覺只要每次一牽扯到這個神秘的黑洞「圓環」,他所認知的一切就開始變得玄學起來。
就連眼前這個一看就是一種尖端機械的「無限神機」用詞居然也神神叨叨的。
不過他也知道了,黑洞中的這個「時間之環」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奇異。
「無限神機」認為它知曉一切,而李文淵也是如此認為的,因為「奇異循環」這項來自黑洞中的十級科技已經只能用玄學來解釋了。
這其中仿佛包含了無數個宇宙、無數個維度的真理,只要理解一絲,就能夠完成蛻變。
李文淵覺得,只有那種真正從始至終注視著一切的生命才能夠有這種程度的知識。
于是他也為這個「時間之環」下了一個定義。
在真正得到「時間之環」的「指名」、並見到「時間之環」前,他會認為這是一個「高維生命。
不是「破界者」那種層次的「高維」,而是更在其之上的、最頂點的、甚至超月兌了「維度」本身、生命的定義可能已經不適用于它了的存在。
除了這件事之外,李文淵還從「無限神機」的話中分析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時間之環」似乎對他、以及人類本身很有興趣?
愛?
原以為踏足星際之後,應該很難單純地看到這個字,李文淵卻沒想到在「無限神機」這里听到了。
幾乎是這一瞬間,李文淵就想到了「奇異循環」。
這個十級科技的介紹沒有任何的科技感,仿佛是人類也不知道具體應該如何用科學的手段來描述這項科技。
但就是這個介紹之中,卻極為不搭地出現了「愛」這種詞。
曾經他不理解,但現在他知道了,這是指的「時間之環」的「愛」,這個科技本身,就是來自「時間之環」的禮物。
「……所以‘無限神機’是通過這個來判斷出‘我們’的?它曾經也見到過人類?」
李文淵的「奇異循環」這項科技其實已經循環過一次了,其作為十級科技研究難度確實不低。
饒是以現在他的運算能力,循環一次這項科技也需要耗費他上千年的時間。
不僅如此,他還發現「奇異循環」是會隨著循環的增多而越來越難以研究,現在他需要上千年,但是按照研究難度的增幅度計算,循環十次之後這個時間便會擴大到上萬年。
所以即便李文淵輾轉了數個星系,他也會在停留的過程中分出一部分的精力去建設各種各樣用于輔助研究的巨構建築,就連第二個「中央處理器」也都在建造籌備之中。
而循環過一次之後,他也能切實察覺到出現的變化。
就用大量產出能源的「戴森球」來舉例子,眾所周知運送能量的過程中總是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損耗,然而在循環過一次「奇異循環」後,本以為已經再無提升可能的超導技術突然有了新的解法,能夠略微減少能量輸送過程中的損耗,變相提高了「戴森球」的產出。
這讓他感到極為的不可思議,因為他無數次地確認了這項技術他應該已經走到極限了才對,然而在「奇異循環」的作用下卻有了新的解法。
這讓他再一次意識到了「奇異循環」這種能夠做到「無限提升」的技術究竟有多麼恐怖。
現在在了解「時間圓環」之後,他愈發肯定這個神秘存在遠遠超出了這個維度。
而這項能夠做到「無限循環」的科技,或許就是「時間圓環」對他們的「愛」的表現。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是‘特殊’的?」
李文淵的監視設備在事件視界內什麼都看不到,然而此時他卻有了種正在被注視的感覺。
他理解了「奇異循環」的「無限」,但是令他不解的是,「時間圓環」為何會如此關注他們,甚至直接將這個技術交予了他們?
「……就如介紹里所說的那樣,是為了‘打破循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