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一屆的菲爾茲獎的獲獎人就要公布了,你拿獎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今年國內的陳省身數學獎獲獎人名單里要是沒有你的名字,我們華國數學界恐怕要被罵死。
不僅國內的人會罵,國外的人肯定也會罵,而且還會有一大堆陰謀論。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看不清楚狀況,說些什麼胡話,我看他這些年也是白活了……
好了,不說這些了。
今年的這次學術年會邀請了4位華人數學家作大會報告,除了你和錢翔宇院士之外,還有首都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的汪松院士,和首都師範大學的吳富全教授。
除了你們四位之外,還邀請了百余位數學家,他們將在代數與數論、幾何與拓撲、常微動力系統、偏微分方程、實分析和復分析、計算數學、概率和統計、運籌與控制、組合與計算機數學、數學教育等十個領域作分組報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這次的年會也是交流的機會,到時候你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多交流交流。
我記得你之前還參與過京大物理學院的一項關于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王樂對趙賢才說道,最後還好奇地問了一句。
「嗯,是龔齊教授基于醋酸鉛前驅體的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我的作用就是分析一項數據,建個數學模型。」
趙賢才解釋道。
「這麼看來,你還真對組合與計算機數學有些研究研究了?那這次年會上,你能聊天的數學家那可就多了。」
王樂說道。
「您剛才說的吳福全教授和汪松院士的名字我也都有听說,特別是吳教授在微分拓撲方面的一些想法,我之前也一直想和他就這方面的內容深入交流一番。
只不過我上次去首都師範大學的時候,他正好有事外出了,沒能和他見上一面。」
在王院士說完之後,趙賢才也是又把話題扯到了其他人身上。
趙賢才現在怎麼著也算是數學領域內的大師了,對于國內外的一些知名數學家,他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畢竟他看過的數學文獻那麼多,對于經常看到的一些文獻的作者,或者是他認為有些意思的文獻的作者,他也都會主動去了解的。
而在這次數學年會上作報告的其他三位數學家,趙賢才也一樣也都有些了解。
錢翔宇院士就不用多說了,剛才楊剛都已經介紹過了。
首都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的汪松,主要從事的是可壓縮流體力學數學理論和計算方法以及應用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博士學位就是在彼得•舒爾策現在所在的德國波恩大學拿到的,而且他當選院士也是15年的事情,距離現在才兩年。
而首都師範大學的吳富全教授,主要從事則是微分幾何與微分拓撲學的研究。
趙賢才對于吳福全教授的了解,還是要比他對汪松院士的了解多不少的,畢竟汪松院士是應用數學家,研究的又是關于可壓縮流體力學方面的內容。
而吳福全教授的研究,就更接近趙賢才對于數學的了解。
吳福全教授在一些數學領域的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有五十余篇,在微分與拓撲範疇,他徹底解決了「四維流形到七維歐氏空間中的嵌入問題」,將海夫利格-赫希、吳文俊等人的工作中遺留下來的多年懸而未決的重要公開問題畫上了句號。
「吳教授確實挺厲害的,這次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的結果中,很有可能就會有他。」
王院士透露道。
對于院士增選的事情,趙賢才倒是有些了解。
在之前八月一號的下午,華國科學院就正式公布了2017年華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一共有一百五十七人入選。
其中,數學物理部有23人。
而根據科學院往年公布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時間來看的話,趙賢才估計今年華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肯定也是要到十二月份才會出。
不過,對于王院士所說的猜測,趙賢才倒也沒覺得意外,他意外的是王院士會和他說這件事情,而且還是在這麼多人的面前。
因為以吳福全教授的實力和成就,當選院士也是實至名歸了,而且他今年也不年輕,都已經五十二了。
還有一點就是,吳福全教授算是完全由國內本土培養出來的。
他本科就讀于華中工學院應用數學系,並且在讀了兩年多之後就被學校破格提前畢業,並且還留校任教。
後來,他又是在吉林大學獲得的博士學位,之後他更是一直都留在國內。
吳福全教授本科就讀的華中工學院,在1988年的時候更名為了華中理工大學,並在2000年時,與原同濟醫科大學、WH城市建設學院合並,組建成了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
所以,吳福全教授要是能在今年當選為院士,趙賢才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可王樂院士現在的身份是國家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所長,這種事情他就算知道一些內幕,也不應該提前和他說出來的,更別說在這麼多人面前說了。
「怎麼了?這是什麼很意外的消息嗎?
我說的這些都只是我的想法,可不是什麼內定啊。」
注意到趙賢才有些意外的眼神之後,王院士先是有些疑惑地問了一句,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趙賢才為什麼意外了,並解釋道。
「趙教授,你現在還年輕,與國內數學界接觸的少,有些事情不了解也很正常。
院士雖然也要看實力和成就,但也都是選出來的,有些時候雖然結果還沒公布,但大家私底下也都是有交流的。
當大部分院士都對某位院士候選人很滿意的時候,那麼這個人被評為院士,就已經算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孫忠慈院士一臉慈祥地向趙賢才解釋道。
「對于院士評選的事情我確實不太清楚。」
趙賢才道。
「這我們也能理解,一會吃晚飯的時候,我們再詳細和你說說國內評選院士的流程。
雖然你現在還年輕,但也該了解了解這方面的事情了,畢竟國內對于院士候選人的年齡,只要求了上限不得超過六十五周歲,可沒要求下限。」
孫院士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