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 備忘錄簽署

其實這兩個人是過來拉投資的!

好來塢大片的成本越來越高,指望北美市場收回成本太難了,所以,必須要考慮海外市場…但海外市場誰知道能不能爆?

奇妙工作室可沒有漫畫改編權!

不可能批量產出漫改大片割韭菜…

那怎麼辦?

風險對沖咯!

從別的地方吸收資金咯。

以前有商業貸款,各大銀行提供貸款,華爾街拼盤投資資金,金融危機後,這類投資越來越少了!

現在,整個好來塢都盯上了中國。

原時空,從2012年開始,中國資金開始各進駐好來塢…

來自中國的資本更逐漸成為好來塢重要的玩家,旺達、完美世界、電廣傳媒等中國公司都與好來塢主流電影公司達成了拼盤投資合作。

當然,現階段好來塢並沒有意識到中國人有錢,但喬瑟夫他們知道沉旭東有錢!

除了《哥斯拉》之外,還有《諸神之怒》、《杰克和巨人》、《環太平洋》三部電影以及《沃德斯通編年史》…

《諸神之怒》,沉旭東知道這個項目,《諸神之戰》的續集,血虧作品;

《環太平洋》,沉旭東也知道,也是一部血虧作品;

《杰克和巨人》…其實是《巨人捕手杰克》,榮登2013年賠錢榜榜首作品,2億美元成本,全球票房是1.3億…

「你們都是從哪找的項目?」

「托馬斯圖爾介紹…」

沉旭東指了指第三個劇本︰「這個《杰克和巨人》,你們是從哪弄來的?」

「這可是英國童話故事《杰克與豆蔓》和《巨人殺手杰克》改編而來!」

「…也是托馬斯圖爾介紹?」

「對!」

「那這個《沃德斯通編年史》是什麼東西?」

「…類似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電影…」

「我怎麼沒听過?」

「不算太有名…但這個故事還是不錯的…」

沉旭東搖頭︰「我都沒听說過,肯定不會投資…我勸你們也不要投!」

這個《沃德斯通編年史》其實就是《最後的學徒》,共計13部正傳,兩部外傳,女巫、吸血鬼、巫婆、骷髏什麼的…

原時空改編成電影叫《第七子︰降魔之戰》,成本一億美元,全球票房一億,北美票房干脆沒到2000萬…

嗯,傳奇影業那幾年各種虧損,外債超過十億美元!

都這麼浪出來的!

所以說托馬斯圖爾牛逼,虧損十幾億都能找到接盤俠。

沉旭東可沒有興趣接手——他連一手創立的資金狀況良好的奇妙工作室說賣就賣了,怎麼可能對其他電影公司感興趣?

喬瑟夫和杰森也沒有接著勸,三人聊起了其他事…

畢竟當年一起創業、共事,共同話題還是有很多的!

對了,《一代宗師》的北美版權被新線拿下,沒有沖擊奧斯卡之類的,準備明年上映…

——打不過《一次別離》的!

……

進入1月,賀歲檔依然繼續,跟之前預測的差不多,《龍門飛甲》上映後,跟《金陵十三釵》雙線並走格局,連續兩個禮拜,大盤票房都在4億左右,《龍門》拿走55%,《十三釵》拿35%…

剩下的10%,其他電影分擔!

截止1月6號,《十三釵》上映23天,累計票房7.5億,8億有很大可能;

《龍門飛甲》上映14天,累計票房4億,按照這個走勢來看,最終票房拿給應該在6.5億上下!

兩部電影均大賣!

然後,《那些年》上映了…

宣傳語是‘真正的青春片’、‘教大陸導演什麼叫青春片!’

這年頭,彎彎還是有點牌面的…

電影,就更不用說了,一部《海角七號》,被稱為偉大的平民史詩;《賽德克巴來》還沒上映呢,已經被吹成了‘華語電影最頂級大片!’、‘史詩級的戰爭電影!’以及‘台灣的電影為什麼拍的比大陸好?因為他真實!’

你問他真實在哪?

他也說不上來…

咳咳,總之,《那些年》上映之後,網上各種吹捧,然後…同為青春題材而且宣傳的時候帶著‘內地版(那些年)’標簽的《初戀這件小事》就被拉踩咯!

彎彎資本常用套路嘛,拉踩…

經常用75後對標內地的90後,吹他們敬業啥的、如何有演技…

至今想不明白,一個在內地毫無人氣基礎的加拿大籍台灣人,居然可以去演退伍解放軍戰士胡八一?

一個稍微有實力的內地演員紅了一點,立馬被針對——《偽裝者》、《瑯琊榜》讓王愷爆紅,紅的時候一晚上全網黑,簡直嚇人!

但是,趙又廷憑借配音被提名內地三大權威電視獎之一、白玉蘭獎男主角!還進入了最後的五個候選名單之一,居然那沒有任何媒體質疑這個事!

這叫什麼?

媒體免疫待遇!

可惜,這次遇上了天美傳媒,或者說遇到了《東宮》加持的迪麗熱巴!

熱巴的粉絲很多的。

以微博平台為中心,自發反擊、諷刺陳顏希長得丑…

還扒出來一堆料——粉絲為了偶像真的會挖墳隊家的…

掀起了規模浩大的抵制活動!

但是便宜了《那些年》,媒體各種報道,自然抬高了電影名氣…

上映第一天,票房660萬,第二天780萬,第三天票房940萬——擠下《金陵十三釵》,拿下了單日票房亞軍…

然後柯震東順利進入內地…

這個沒辦法,原時空,《那些年》在《十三釵》、《龍門飛甲》的夾擊下,拿下7600萬的票房成績…

看著不高,但你要知道《大魔術師》1月11號上映,《福爾摩斯2:詭影游戲》1月15號上映,《逆戰》1月17號上映…

基本沒有給《那些年》留下空擋,這種前提下,能拿下7600萬的票房,堪稱奇跡了!

然後一月底,《碟中諜4》上映,順便傳出消息︰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正式簽署,跟原時空一樣,兩項內容,一︰原本每年引進20部電影的基礎上增強14部IMAX或3D電影;爾︰票房分賬將會由13%提高到25%…

很多人高興︰總算可以在在大陸看到最新的好來塢電影了!

業界卻一片慌亂——彎彎的例子擺在面前︰台灣電影在電影市場全面放開之後,2002年本土電影一度只佔0.5%的市場份額,基本上算是消亡了。

即便是號稱台灣電影復興的去年——《那些年》、《賽德克巴來》先後上映,本土電影的份額做到了15%…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