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一章 沒安好心

待熱烈的掌聲過後,這老外面帶微笑,顯然對自己剛才所說十分滿意,那鷹鉤鼻更尖銳了。

「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對你們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驚,但以目前你們的經濟結構優勢來說,很難完成工業化的超越。」

「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以輕工業起步,紡織、食品、日用品,投資不大,卻可以迅速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可以迅速向市場提供豐富的日用品,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快速形成工業產值,提升人民幸福感。」

「其二是以重工業起步,這條路無比艱難,因為重工業投資周期長,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不僅需要持續的高積累投入,而且這些投資十分龐大,短期很難看見效益,普通民眾很難直接分享工業化成果。」

……

老外又是一段話講出,話里話外透露出對華夏優先發展重工業有些不屑,讓楚江河有些不爽。

輕工業確實如老外所講,容易出成績,二戰過後大多數亞非拉不發達國家都是選擇的以輕工業為主的這條路。

但是,這條路走到後面就是個死胡同!

我們那個時候是什麼環境,沒有重工業與化工業為基礎支撐,那你就像是個沒有腿的廢人,靠著雙手,連路都走不了幾步。

重工業關系著國防實力,沒有重工業,你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化工業是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切跟材料有關的問題,沒錯,就是一切。

更別說沒有完整的產業基礎,你就很難一步步實現產業升級,可能永遠停留在初級輕工業產品階段。

就目前我們現在這點兒家底,還是我們幾代人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才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來的。

別看這老外一副道貌岸然的在台上侃侃而談,實際上他們早就已經渡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所以才這麼大言不慚。

他們的原始積累究竟是怎麼來的,不言自明。

全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細細說來,也就南韓一家算是沒有對外侵略掠奪的歷史了。

不過南韓本身體量比較小,再次人家是拿什麼代價換的,人家主臥都住著別人呢,在家里說話都不硬氣。

所以一位美國名人說︰如果華夏人都過上了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的生活,那將是全世界的災難。

是的,連他們都知道了他們的日子過得有些奢侈了,全世界的資源也就夠他們這些人霍霍的。

當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要崛起的時候,就觸動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從各個方面對我們進行圍追堵截,這也是事實。

決定腦袋,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啊。

當我們人均GDP到達兩千美元時,兩千美元成為了中等收入陷阱。

當我們人均GDP達到四千美元時,四千美元就成了中等收入陷阱。

當我們人均GDP達到了八千美元時,墨西哥、巴西、土耳其這些中等工業國開始舉步維艱。

當我們的人均GDP達到了一萬美元,位于產業鏈頂端的國家終于坐不住了。

這鍋里的飯就這麼多,當14億人口想要多吃一點的時候,他們就只能少吃一點了。

台上的老外繼續說道︰「去年通用汽車董事長湯姆斯率領代表團訪問貴方,在參觀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的時候,湯姆斯對貴方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設的汽車工業感到震驚。但另一方面,我在跟他交流過後,他認為貴方的汽車工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汽車制造,涉及幾十個科技領域,幾百種產業配件,幾千種技術細節,需要幾萬個硬件和極其復雜的軟件配套系統,並且汽車一旦上路,每一個硬件和軟件都必須正常工作,並且還要適應各種惡劣的氣候環境。貴方在這一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我認為貴方目前還不完全具備工業化的條件,但貴方廣闊的市場,十億人口,豐富的礦產和農業資源,這也是優勢,完全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歐美工業比較發達,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重復建設,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需求很快就飽和,由此導致產能嚴重過剩。我不認為貴方貿然加入到這些國際競爭領域中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相反這反而最終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這老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這些高端玩意兒你們現在還玩不了,還是先找些低端的玩玩就行了。

要說他舉的例子還挺有針對性,就是到了幾十年後,汽車制造業仍然是大規模生產的民用產品之中最為復雜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汽車有數萬個零件,設計壽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間要經歷風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嚴寒。

它要求維護盡可能地簡單,可靠性則盡可能地高,成本盡可能的低。

奇跡是不存在的,要造好這麼個東西,挑戰也是相當巨大的。

由于產品的復雜性,就帶來了許多嚴峻的挑戰,現場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倉儲管理、供應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等。

一輛汽車的制造還涉及到數百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所以,一個國家汽車行業的管理水平,標志著這個國家制造業的最高管理水平。

老外的話很不中听,這明顯是讓我們停止工業化的腳步,安心的輸出勞動力,給他們當小弟,當代工的節奏。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工業化這條路很難走,但不得不走。

工業化這條路本身就是為了生存,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

到了幾十年後,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現代社會,面對天災,我們仍然覺得很渺小。

即使從這一角度來考慮,沒有更深一步的工業化,沒有生產力的發展,等出現大的災難的時候,連自保能力都沒有。

要是都這麼安于現狀,恐怕人類還過著刀耕火種的日子。

更別說這老外明顯沒安好心,讓我們打開市場,貢獻出自己的勞動力與資源,供他們這些人繼續過著奢侈的日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