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七章 生態養殖園

送走了何秘書及周縣長一行人,小河村的聲望更盛。

甚至還傳出了楚江河他們家跟地委的胡書記沾點親戚的謠言來,當然這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楚江河也懶得理會。

他們誤會了更好,省得再有麻煩找上門來。

楚江河倒是跟周縣長的關系更進一步,人家周縣長可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幫了人家小河村的忙,他楚江河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時不時就去周縣長家里坐坐,偶爾還送點農產品過去。

周縣長的丈母娘知道楚江河的事情後,對楚江河更是喜愛,有時還專門托人帶話,讓他上家里來吃飯。

周縣長也對楚江河十分有好感,這年輕人,有理想,有氣度,懂謀略,還知進退,早已認定這年輕人絕非池中之物,也樂得跟他來往。

當然兩個人是君子之交,也不牽扯別的,就這樣兩家的交情也愈發深厚。

這也都是後話,暫時不提。

第二天小河村這麼大的動靜,孫主任也過來看看,順便給楚江河提提他去鎮上上班的事情。

楚江河自然毫不猶豫一口回絕,他守著小河村這地盤,逍遙快活的很,哪里會去鎮上找不自在,再說了一個鎮干部的職位他也看不上眼。

孫主任也拿他沒辦法,只好恨恨作罷,誰讓他听信了別人的鬼話,把楚江河推了出去。

現在這小河村聲望正盛,找不了楚江河的晦氣,那他只能找找別人的晦氣了。

有了百姓日報一事,小河村現在風頭無倆,地委、縣里、鎮里都給小河村面子。

不過楚江河知道,別看他們小河村現在風光,只要小河村沒發展起來,撐不起小河村現在的榮譽,還有地委、縣里、鎮里對小河村的期待。

那麼對不起,小河村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去。

好在楚江河不是個愛招搖的人,這百姓日報一事,在他心里已經翻了篇。

小河村還是按部就班的踏踏實實搞發展,現在還遠遠不到出風頭的時候。

他也勸那些因為上了報紙而有些飄飄然的社員們,趁早收了一步登天的心思,眼下先把學校蓋好才是真的。

楚江河這番老成持重的表現,更是為他在縣里和地委那邊加了不少的分。

有了地委胡書記親自批的鋼材,還有縣里工程隊的加入,這學校的進度可以用飛快來形容。

楚江河看著一天一個樣子的工地,又是一聲感慨,怪不得後世我們會有「基建狂魔」這個稱號。

就是相鄰的村子的人,過來搭把手,肯賣一把子力氣,楚江河也是讓人好生招待著,又為他贏得了不少的名聲。

過來幫忙的人也是交口稱贊,小河村的人,就是厚道!

令楚江河比較意外的是,下午又收到一封信,卻是京城的徐記者寄過來的。

自從上次被自己媳婦提點過後,他也明白過來,這徐記者這是對自己有了異樣的心思。

不過誰讓他是有婦之夫,對于徐記者的好感只是當做一個女人對一個優秀男人的欣賞,倒也沒有其他想法。

拆開信封,映入眼中的是徐記者那娟秀的字體,腦海中不由的浮出徐春燕那充滿知性氣質的身影。

這年代電話都沒有普及,人和人遠距離的交流還是寫信居多,所以每個人的字都練的很好。

徐記者先是詳細說了說,小河村的報道見報的過程,又隱晦的提了提自己的小河村的見聞報上去之後,被一些高參注意到,才有上面下定決心,開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想來是因為太敏感,沒有多說,楚江河也理解。

看來自己的小小翅膀也微微扇動了一下,影響了一些事情。

這也是楚江河感到比較高興的事情。

信的後面寫了一些徐記者對楚江河所寫的書的讀後感和感悟,話里話外透露出對未來生活的向往,更是想和楚江河談論一下。

看到最後的那個「盼復」這個字眼,楚江河就感到一陣頭疼,對于要不要給徐記者回信,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最後思慮良久還是給徐記者回了一封信。

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45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位居第15位。

人均國民總收入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

我們的現狀,放到世界來看,確實落後的讓人吃驚。

彼時的美國電視機普及率已經在70%以上,而我們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電視為何物。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人,也早已經踏入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人均GDP已經高達8000美元,更是躋身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這般神奇的崛起速度,讓全世界都嘆為觀止。

長期的物質貴乏生活,讓我們每一個國人都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有著期盼。

楚江河在信中跟徐記者探討了一下未來美好生活,並直言我們這個民族的身上有著聰明、勤奮、上進等優點,我們還擁有著全世界最勤奮上進的人民。

讓她相信,未來我們這片大地上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好的生活也會如期而至。

……

楚江河寫完回信,就開始構思自己在全縣鄉鎮干部大會上做的報告。

對于小河村未來的規劃,楚江河是有深遠的想法的。

與這個時代其他人最求大干快上不同,楚江河來自後世,自然知道一味的追求規模大,速度快,這過程中往往忽略了發展的質量。

小河村底子薄,也沒有什麼人才儲備,一味的貪多求快,並不可取。

到最後消化不了,反而會成了毒藥,反過來制約小河村的發展。

只要一兩個行業能做好、做精,對目前的小河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這個道理放到全縣也是一樣,只要一個縣有一個主導的產業,集中全部的力量發展這個主導產業,那就完全能夠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

就算是後世那些商業大老們,跨界經營的不是沒有,但人家都是在基本盤穩固之後,才開始追求多頭發展。

未來幾年,鄉鎮企業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冒了起來,更有一段蓬勃發展的歷史。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寧圍公社農機廠,也就是後世萬象集團的前身。

思慮一番,楚江河寫下了,在永豐縣建立生態養殖園,這幾個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